煤炭企业仰仗话语权不松价格 电煤谈判深陷僵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 02:31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 王佑 发自上海 华电集团煤炭采购小组的一行人没有料到,今年的煤炭订货会已进入最后3天,公司却未签下一笔大单。眼下,承受这种煎熬的远不止它们一家,包括大唐集团、中电投集团、国电集团、华能集团在内国内五大电力巨头因煤炭价格上涨幅度谈不拢,至今没能下一注。
尽管国家电网公司总工程师赵遵廉发出了今年中国并不缺电的信号,但电煤价格上涨已无法扭转。 年产量为830万吨的河北某煤炭公司负责订货的一位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今年公司的电煤签约计划在350万吨左右,现在还没有与电力企业签约。“电企与我们的分歧集中在:每吨煤该涨10元、15元还是20元。”他说,2005年公司电煤均价为250元/吨,每吨多涨5元钱就意味着公司增收 1750 万元。 大唐集团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按照会议日程,1月10日确实要录入合同且敲定运力,但公司现在还在跟煤炭公司协调,合约没有签下。在本次订货会上,华电集团需要订下6000多万吨的煤炭。另外,该集团也将在四川、云南、贵州和内蒙等地分别采购煤炭总计4000万吨。“一吨煤炭涨20元,订货会上的6000万吨煤炭就需多支出12个亿。” 大唐集团保定热电厂副厂长冯先生还在济南焦灼等待集团的下单,“我们的煤炭采购量为200多万吨。去年每吨煤260元的时候,我们就在亏损了。”华能集团的一位与会经理王先生则不愿意多提订货会的进展。中电投集团态度明朗,该集团一位人士称:“这次如果签不下来就打道回府。煤炭价格这么高,电力公司发电越多亏得越多。” 河北某电力企业高层告诉记者,如今合同就在自己手上,但还没有盖章。“我们现在关心的不是涨价多少,而是我们怎样消化这部分涨价所带来的亏损。”记者从华北电网相关人士处获悉,今年电企上网电价上浮的可能性非常小。该公司下属的一家电厂,每千瓦时的上网电价,比当地中外合资电厂的上网电价低1毛钱。“假设每吨煤上涨30元,我们今年就要亏损好几个亿。我们已通过电力协会向发改委反映有关情况,希望考虑电力企业的难处。”不过,中国煤炭运销协会信息中心主任杨显峰称,协会肯定不干预,也不偏袒任何一方,主要是协调。 同时,《第一财经日报》昨天获悉,作为另一用煤大户的钢铁企业与煤炭企业已有签约,但由于煤炭紧张,钢企原本期待的煤价下浮未能如期实现。 邯郸某焦化厂一高管告诉记者,今年钢铁用精煤价格没有丝毫的下降。“这跟我们之前的心理预期有很大差异。”煤炭价格占焦化厂总成本的80%,该公司今年拟采购近400万吨精煤。目前,钢铁行业收入持续下滑,现在公司的策略是,在即将签订的合同里写清楚采购数量,但是价格暂时先不写明。“价格可以过完春节再说,说不定过年之后,市场价格又有浮动,可以重新再谈。”铁路运力一般是煤炭公司去签,运力如果能敲定其他的都可以慢慢谈。 记者观察 “煤老大”的市场逻辑 火电、钢铁等用煤大户在济南等待的并不一样——前者希望煤炭不要涨价,最起码不要涨幅过快,后者则希望煤价能适度下滑;不过,它们想要达到的目的却一致:出最少的钱获最多的煤。 情势并非如其所盼。电煤价格的突然放开,让人有些措手不及。从2006年开始,用煤最多的电企老总们如坐针毡,他们不明白电网大门紧闭之时煤价怎能说放就放?钢铁企业的老总同样不明白:为何钢铁行业国家限产的措施一再出台,而巨亏的背景下还要硬扛高企的煤价? 对此,煤炭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谁让资源这么紧俏?金牛能源内部一人士说,电企希望挣脱束缚,获得对等的市场竞争力,在某种程度上无可厚非。煤企也了解电企现在的困难,有些地区上网电价确实很低,但作为资源性产品供应商,是不可能“量体裁衣”的,这如同你去买衣服,正规商店往往一件衣服一个价格,不会因为你的高矮胖瘦就给这件衣服加价或减价,你要么买要么走。 市场竞争所体现的,就应该是商业利益大于企业关系。 煤炭企业的话语权正是仰仗着自己的产业链优势,这就好似原油价格决定成品油价格起落一样的道理。煤企提价或不提价的依据是“煤炭供需”:当煤炭市场供小于求时,作为买方自然要接受高价,当供求变化了价格当然也会顺势下滑。不管接受与否,这就是市场逻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