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炒煤团渐趋偃旗息鼓 部分资金开始撤退回流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5日 08:45 东方早报 | |||||||||
早报浙江专稿 徐益平 随着国家“治煤风暴”越刮越猛,曾在煤炭投资领域赚得盆钵皆满的“温州炒煤团”眼下处境可谓“冷暖自知”,逐渐呈现“偃旗息鼓”态势。近日,记者从温州金融监管部门获悉,由于2005年以来国家出台了对不达标小煤窑实行“关、停、并”政策,温州民间资金对外投资煤矿的活动逐渐降温,在温州炒煤团的发端地———平阳县水头镇,部分炒煤资金
作为温州一支异军突起的民间投资力量,温州炒煤团从2004年开始因在我国各大煤炭产区“左冲右突”而引人关注。据浙江省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等部门2005年5月份公布的《关于温州民营企业在山西省投资兴办煤矿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显示,在“产煤大省”山西,由温州籍投资者经营的中小煤矿有300多座,累计投入资金约30亿元,年总产量约2000万吨,占山西煤炭年产量的4.5%、全国的1%。 其中投资风头最劲的是素有“中国皮都”之称的温州平阳县水头镇。据中国人民银行平阳支行人士介绍,由于近年来水头镇强力推行污染治理行动,皮革业资本转身投向煤矿,率先迈出了温州民资的“炒煤之旅”,“2003年以来,水头掀起一股投资西部煤矿开采项目的热潮,投资资金存量曾高达40亿元,参与人数约有上万人”。 由于自身浓厚的“炒色”,温州炒煤团一度被各方广为诟病,但终因浙江官方的力挺而得以正名。不过,温州煤商们的危机远没有结束,由于所投煤矿大多是小煤窑,他们随即遭遇国家均对不达标的小煤矿实行“关、停、并”政策的“整顿风暴”。 “这一政策已对温州的煤矿投资者产生影响。”近日,温州金融监管部门人士透露,一方面,相当部分依靠银行贷款投资煤矿的投资者还贷能力出现了问题,使得这部分银行贷款潜在风险顿时“表明化”。以平阳水头的两家国有商业银行为例,截至2005年10月底,两银行的个私贷款余额分别为1.3亿元、2.1亿元,其中投向煤矿开采项目的分别占到70%、65%以上,总计约有2.3亿元,“有一家已有两笔共40万元贷款形成不良贷款”。另一方面,煤矿投资开始降温,表象主要有三。一是温州当地存款增幅加快。据平阳水头银行机构反映,去年以来,对外投资煤矿的资金流出量逐渐减少,存款增幅出现回升现象———统计表明,2005年前10个月,当地银行机构各项存款增加2.34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0.5亿元。二是由于客户贷款需求相对减弱,而银行机构加强风险管理,严格控制信贷资金外流,使得贷款出现负增长———统计显示,2005年前10个月,水头当地银行机构各项贷款出现了负增长,比年初下降了0.05亿元,而去年同期增加了0.92亿元。三是民间借贷活动大量减少,民间借贷月利率最低跌至6‰,而此前在“煤矿投资潮”高涨时,温州民间借贷利率节节攀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