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电谈判陷入僵持 2006煤价是涨多还是涨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5日 06:52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徐万国 济南报道 “我祈祷,希望电煤不要涨价,最好能回落。但可能吗?你们问我,我问谁?”被记者堵在山东济南贵和皇冠假日酒店的大唐电力燃料公司总经理高恩清双手合十。 相比起高恩清的回答,淮南矿业集团公司前来参会的代表回答得更干脆一些:“问题
1月4日,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第四天,主会场山东大厦陆续有代表在房间门口打出“正在开会,请勿打扰”的牌子。在这些标志煤电双方开始正面接触的牌子背后,煤电“拉锯战”正日益焦灼。 核心只有一个问题——价格。产煤方希望多涨,用煤方希望少涨甚至不涨。 “刚开始接触,就陷入僵持” 煤电双方都十分清楚,全年的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之间洽谈的结果。“煤价上涨1元,我们公司就要多付出1.2亿元。”高恩清说,为了打赢这场“仗”,大唐集团派出了上百人的谈判队伍,目前还有部分人员在赶往会场的路上。 而煤炭方面也有自己的算盘。“多年来,煤炭一直实行‘计划价格’和‘市场价格’两种模式,计划煤和市场煤相差100多元,煤炭行业承受了巨大损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第一副会长濮洪九言之凿凿。 “国家取消了煤炭价格双轨制,煤炭行业肯定要抓住这个机遇。”参加多次煤炭订货会的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李先生表示,煤炭企业目前安全投入越来越大,没有好的效益,如何保证有足够的投入? 2005年的最后几天,国家放开对电煤价格的干预,取消了发改委2004年底出台的电煤价格临时干预措施,由煤电双方自主确定交易价格,这也被煤炭企业视为新年伊始的一大礼物。 河南郑煤集团张玉东副总经理向记者表示:煤炭价格由市场说了算,对煤炭交易双方都有利,卖方可以根据产量、质量和市场供应行情确定自身如何生产、经营、交易,以实现效益最大化;买方可以根据自身行业的发展状况货比三家,择优购买,以此降低消耗,提高效益。 “这些利好政策之下,没有不涨价的理由。”来自淮南矿业集团的另外一位代表说,“且不说涨8%,我们涨7%总可以吧?”大部分代表也表示,煤炭价格至少应该在去年的基础上再上涨20到30元。 但这显然是电力行业无法接受的。中能电力工业燃料公司负责电煤和燃料油的计划、分配、订货,该公司总经理解居臣在1月2日的电力系统内部会议上表示,在与煤炭企业“讨价还价”中,当前电煤供需矛盾趋缓是电力企业手中一个有利的谈判筹码,目前电厂平均存煤都在10天以上,为近年最好水平;而另一个筹码则是不久前国家发改委下发的“煤价市场”通知。 他认为,从资源来看,2006年预计将新增原煤9000万吨,全年达到22亿吨,增长5%;从运力来看,随着大秦线新一轮扩能改造,2006年将再增加运能5000万吨;从需求来看,在2005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有所降低的基础上,2006年将继续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降幅约为300—500小时左右,电力供需矛盾正在趋缓。“目前价格已经接近国际煤价,涨价只是煤炭企业的一厢情愿。” 谢居臣要求电力企业应清楚地了解几个共识:一是供需基本平衡;二是目前煤价已在高位运行,继续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三是煤价出现大起大落对煤炭和电力企业双方都不好;四是电价仍然实行政府管制,不能寄希望于煤电联动来消化煤价上涨;五是一旦价格出现显著波动,政府将采取必要干预措施。 解居臣还强调,沿海电厂要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从海外进口煤炭。 但是煤炭企业显然并不认同这一观点。记者1月4日在山东大厦碰到一位刚从煤炭企业代表房间走出来的某电力公司副总经理,他连连摇头地说:“刚开始接触,就陷入僵持。”随行者介绍,他们与煤炭企业第一次洽谈不到20分钟就结束了。 据了解,虽然此次会议上有关领导多次强调不搞价格联盟,但事实上煤炭和电力都事先召开了内部会议,初步确定了谈判的基调。目前包括山西、河南、内蒙古等煤炭大省都专门设立了自己的分会场。 一些与会代表表示,会前很多企业就已经将购煤量订好,但由于电煤价格放开,不确定因素还很多,离签订正式合同还很遥远。此次会议会务组数据中心1月4日下午5点的数据显示,目前煤电双方已经达成了1亿多吨的购煤量,但价格没有最终确定。 煤炭方松口? 有量无价,一直是煤电双方多年谈判僵持中的一种惯性。按照以往的经验,面对价格分歧,煤电双方都会采取拖延战术,看谁耗得过谁。在这种情况下,以前召开的历届煤炭订货会最终总是以政府出面干预来收拾残局。 正如前述,电力方面依然把可能出现的僵局寄望于政府的干预。但今年国家发改委已经事先声明置身事外、不再干预。 如何打破僵局?山西煤炭工业局局长王守祯表示要采取灵活的方式解决,一种方法是计划煤与市场煤价格并轨,计划煤价格适度上调,市场煤价格适度下调;另一种方法是市场煤价格保持稳定,计划煤价格适度上调,逐步实现计划煤与市场煤价格并轨。 王守祯表示,山西将逐步推进计划煤与市场煤的并轨,“签订合同的数量和价格将不存在计划内外的差别”。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也做出了相对积极的姿态。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刘彩英表示,虽然国家放开了电煤价格,取消了价格最高限制,但煤炭企业一定要掌握“度”。其意暗指“不能不涨,但也不能涨过头了。” 电力方面似乎已经“嗅”到煤炭方面的这一患得患失的心理。中能燃料公司宋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不担心今年煤价的上涨,我相信煤炭企业在电煤定价上会采取理性的态度。”宋显然已经看到了煤炭企业有松口的迹象。 据大同煤矿集团介绍,2005年,大同煤矿集团直供国有电厂的煤炭价格平均每吨是215元,而市场价是305元。大同煤矿集团直供国有电厂的煤炭2000多万吨,如果按市场价算,少收入1.8亿元。但大同煤矿集团表示,他们今年不会对电煤作大幅度调整,令计划煤直接与市场价接轨。黑龙江煤矿集团、淮南矿业集团、陕西煤业集团都表示坚持以质论价,与用户签订中长期合同,确保电煤价格稳定。 记者了解到,煤炭企业有可能保持过去市场煤的价格,适当上调计划煤的价格。但原来的计划煤不可能马上与市场煤价格看齐,一步并轨,而是会逐步提升。 煤炭市场研究专家李朝林表示,根据预测,虽然今年煤炭供求形势平衡,整体价格稳定,不会出现煤炭价格大起大落的迹象,但政府放开电煤价格,仍会带来电煤价格的小幅上涨。这将是今年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的主旋律之一。 各方力推中长期合同 虽然僵局有可能在煤炭方面松口后逐步化解,但多年来的煤电矛盾并没有随着国家淡出行政干预和取消电煤双轨制而划上句号。 “解决之道在于煤电双方都彻底市场化,推行中长期大宗合同。”李朝林表示。根据国家发改委和铁道部提出的政策,此次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上,重点运力衔接仅限于20万吨以上的单笔煤炭合同。铁道部副部长胡亚东还强调,将优先安排大客户的中长期合同运力。“如果20万吨的单笔合同签不下来,就不给你安排运力,你得自己想办法通过其他方式来解决。” 朔州中煤公司副总经理高先生对此解释为:“政策改变后,同一个流向,如果铁路的运力只有200万吨,而走这条线路的各家公司却有250万吨的煤炭量,那么就要看谁能够签订大的单子了。谁先签到20万吨的单笔合同,谁就有砝码。” 深圳燃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大昌告诉记者,作为贸易公司,两头的客户订单现在就没有以前那么好签了。“不仅要关心价格,还要关心运力能否达到20万吨。否则我们公司从中也难拿到一个合适的差价。”而那些签订中长期大宗合同的企业,要求合同至少在5年以上,这等于把煤电双方5年的博弈一次性了结。 胡亚东表示,铁路要“抓大抓重点”,特别是付费1亿元和年运量100万吨的大客户。目前铁路货运的大客户已扩到100家,其中煤炭企业已经有71家,他们的运量高达5.8亿吨,占煤炭总运量的45.1%。今后还要继续扩大大客户比例。“这不但是保证电煤运输的需要,也是缓解煤电矛盾的需要。” 记者了解到,截至1月4日下午5点签订的1亿多吨煤炭量虽然没有确定价格,但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中长期合同。一旦敲定价格,将为煤电双方达成5年以上的稳定供需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