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中美钢铁贸易可能成纺织品后的新摩擦点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31日 07:57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记者 巫楠 北京报道 “警惕中国钢铁业成为下一个纺织品!”北京WTO事务中心法律部研究员、长期关注中美钢铁贸易的武长海认为,多种迹象表明,中美钢铁贸易可能成为继纺织品后中美贸易新的摩擦点。
新年伊始的1月4日将是一个关键的时间点。美国总统将于当日作出是否对本国非合金焊缝钢管产品采取救济措施的最终决定。此前的2005年10月3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已经认定,来自中国的非合金焊缝钢管对美国市场“造成扰乱”。现在,他们只待美国总统的最后裁决。 追溯到2005年8月3日,美国7家钢管生产企业和2家行业协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出申请,要求对来自中国进口的环状焊接非合金钢管进行“421”特保调查,并提出要对中国相关企业执行每年配额为9万吨、年增长率为5%、期限为5年的措施。 “一旦生效,这对中国企业打击会很大。”武长海说。 这已不是中美之间第一次的钢铁贸易摩擦了。最早在2000年,美国就将中国六家钢铁企业列入反倾销。2002年2月起,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钢铁产品在出口美国时都受到阻碍。直到2003年12月,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取消保护性的钢材进口关税。 武长海介绍,据中国商务部的反馈,美国目前已经对中国钢铁企业第五次动用“421”特保调查。 “421”特保调查,即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6条——“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这一只针对中国可以实施的歧视条款,由于对“市场扰乱”规定模糊,具体实施时有很大的自由度和分歧。 “最怕的是16条被美国等国家滥用,”武长海说,“一旦打开缺口,后果严重。” “16条”相对于“反倾销”与“反补贴”,使用起来更便于操作,成本低,见效快,并且实施期限按中国的入世承诺截止到2013年12月10日。 兆头 12月23日,美国圣诞平安夜钟声敲响的前一天,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6名委员作出一致裁决,认定原产于中国、德国和土耳其被指控倾销的碳钢和部分合金钢盘条,并未对美国国内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存在实质性损害威胁。 该反倾销调查申请是由乔治城钢铁公司(Georgetown,S.C.)等5家美国钢铁制造商于11月10日向美国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的。当时要求对中国盘条征收330%的反倾销税,对德国盘条征收42%至82%的反倾销税,对土耳其盘条征收31%至78%的反倾销税。 败诉结果一出,立即遭到5家控方首席律师保罗·若森的反驳:“我们相当震惊和极度失望,委员会否决将对这三国的盘条产业产生的损害施以经济压力。” “这是我们国内(盘条企业)的大获全胜。”作为中国盘条钢铁企业辩方参与该案的北京环中律师事务所李先云律师对记者说。 他认为,美国国内钢铁行业已经形成非常强大的保护系统,稍微觉得自己的利益受影响就会采取措施。虽然是“无损害”裁定,但也在向中国等国家的钢铁行业敲警钟。 而除了“反倾销”,“421”特保也是美方惯用的方式。常年代理国内多宗反倾销案件的环中律师事务所预测明年中国钢铁行业和美国的反倾销案件还会增多。 保罗·若森已经表示:“我们将重新分析委员会作出裁定的理由,并强烈建议控方行业重新上诉。”控方目前证据是,美国进口盘条数量从2002年的95.8万吨激增至2004年的180万吨。其中我国2004年对美国盘条出口据估算超过3亿美元。 “这宗案子,是2006年中美钢铁行业可能面临新一轮贸易争端的‘兆头’。”武长海说。 未雨绸缪的解决机制 美国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2005年起,中国已从一个钢铁净进口国变成了一个净出口国。 2005年11月份开始,中国净出口钢铁100多万吨,比10月份增加一倍多。而这一格局的变化,从2005年前三季度就有所体现:我国钢材出口大幅增长,其中出口钢材1580万吨,同比增长83%。与此同时,钢材进口则明显下降,其中钢材进口2000万吨,同比下降 16.4%。 产能富裕、国内企业的价格竞争、出口的协调、产业结构调整……都是中国钢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海钢铁产业预警专家组成员贾良群指出,美国钢铁市场价格比国内高,中国企业出口积极性很强。大家争着出口,这在2005年表现得非常明显。 据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预测,中国钢产量到2006年将达4.9亿吨,2008年则可达5.38亿吨。产能的过剩,将导致中国钢铁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相低价竞争。而目前的事实是,美国国内钢铁售价大概为600美元/吨,而中国出口的产品大概是370美元/吨。 “我国钢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有些甚至低于生产成本,(这)确实为美国发起反倾销调查提供了充足的证据。”武长海说。 “‘421’条款,是美国贸易救济措施中比较重要的措施,”美国商务部副部长雷文凯12月22日在北京时,对中国媒体说,“它是保护美国企业贸易利益不受侵害的防范措施。”但他同时表示,“美国过去几年对中国钢铁启动‘421’条款,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雷文凯透露,他们最近提议在中美商贸联委会(JCCT)内建立一个“中美钢铁对话机制”,以防范“由来已久的中美钢铁问题”在未来发生演变。 雷文凯希望这个对话机制能够“未雨绸缪”,对密集型、投产时间较长的钢铁业而言,“现在做决定,对未来十年会产生影响。” 中方也赞同“未雨绸缪”态度。“多年经验证明,打起来,对(中美)双方都没好处。应该坐下来协商解决,就像解决纺织品问题一样。” 美国对中国部分钢材产品反倾销调查案件详情 ▲涉案产品 为截面直径介于4.75毫米和19.00毫米之间热轧碳钢和合金钢盘条。具有上述特征的不锈钢、工具钢、高镍钢、轴承钢和强力钢不在本次反倾销调查之列。 ▲诉讼状态 1. 调查类型:反倾销初步调查阶段 2. 申诉方:康涅狄格钢铁有限公司;Gerdau AmeriSteel有限公司;Keystone钢铁有限公司;Mittal钢铁有限公司和落基山钢铁有限公司。 3.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启动反倾销初步调查日期: 2005年11月10日 4.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初裁日期: 2005年12月23日 5.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向美国商务部提交裁决结果日期: 2005年12月27日 6. 美国总统最终裁决结果日期: 2006年1月4日 ▲美国内相关产业状况 1. 企业数:10个 2. 企业所在州:科罗拉多州,康涅狄格州,佛罗里达州,伊利诺斯州,新泽西州,北卡罗来纳州,俄亥俄州,俄勒冈州,南卡罗来纳州,得克萨斯州和威斯康星州。 3. 2004年雇员人数:2558人 4. 2004年涉案产品美国国内市场估计消费额:40亿美元 5. 2004年涉案产品进口量在美国总消费量的占比:48.3% ▲美国进口情况 1. 2004年美国从本案涉案国进口涉案产品的金额:8.01亿美元 2. 2004年美国从其他国家进口涉案产品的金额:11亿美元 3. 2004年美国主要进口来源国:加拿大和中国 (资料来源:本报据公开信息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