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与欧美车轮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30日 02:23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 李溯婉 发自广州 全球纺织品配额于2005年1月1日寿终正寝,压抑多年的中国企业在刚刚享受贸易一体化的幸福滋味时,欧美却不择手段地撕破自由贸易规则。美国4月4日率先对中国的内衣、衬衫、裤子等三种纺织品启动保障程序,欧盟也不甘示弱地在两天后公布对中国纺织品实施特保措施的行动指南。当月28日,欧美同时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纺织品展开调查。
中美、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逐渐步入白热化阶段。从5月起,欧美频频对中国纺织品实施设限,让直接从业人员高达2000万的中国纺织业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乱局面。成千上万家纺企抢着在闸门关闭前涌入欧美市场,不少受限品种的数量在一两个月内被抢得一干二净,下半年出口之路提前堵死,怎一个乱字了得! 中欧、中美双边谈判在贸易战火中蹒跚而行。当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从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手中接过中国生产的T恤衫,并于6月10日23时59分这最后一分钟签下中欧纺织品谅解备忘录时,和平的曙光就从这里开始。中欧双方在9月再各让一步,纺织品滞港问题也随之圆满解决。与中欧谈判相比,中美纺织品双边谈判明显坎坷,历经近乎绝望的七轮拉锯战后才于2005年11月8日达成协议。 虽然贸易一体化的时间表推迟到2009年,但令中国纺企大受鼓舞的是,两个新达成的纺织品协议都突破了“242条款”中所规定不能超过7.5%的年增长幅度,欧美也先后表态尽量克制使用“242条款”,这是中国政府尽最大努力为企业争取来的战果。协议的达成,促进中国纺织品从2006年1月1日起驶入有序出口的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