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苏丹红为什么会越禁越红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9日 15:03 财富时报

  “苏丹红”,一个美丽的名字,但是这个美丽的名字下却充满了杀机。

  2005年3月16日下午,中国百胜餐饮集团正式发表公开声明,宣布其旗下肯德基餐厅新奥尔良烤翅和新奥尔良烤鸡腿堡调料中含有“苏丹红一号”。肯德基这个快餐巨头陷入了一场危机,也让中国的消费者们惊出一身冷汗。

  3月4日,北京有关方面检测出亨氏中国某批号的辣椒酱中含有致癌物质“苏丹红一号”。此后,国家质检总局和工商总局紧急布置彻查工作,并在全国范围内追查“苏丹红一号”的源头,一些国内外知名企业也受到很大冲击。

  然而就在“苏丹红”事件即将退出2005年的舞台时,北京市场上又有含“苏丹红一号”的辣椒油现身,11月30日,北京市工商局对据称存在苏丹红辣椒油的城北大钟寺市场、水屯市场调料摊位进行了全面检查。

  

食品安全警钟长鸣

  “苏丹红一号”是一种红色染料,用于为溶剂、油、蜡、汽油增色以及鞋、地板等的增光。研究表明,苏丹红一号具有致癌性,中国和欧盟都禁止将其用于食品添加剂。2005年2月18日,英国食品标准署就发出警告,并公布了30家企业生产的可能含有“苏丹红一号”的产品清单。在中国苏丹红事件屡屡发生,给中国的食品安全带来很大的危机。也是对我国食品安全的新的挑战。

  目前,缺乏国家级监测标准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成分,绝不仅限于苏丹红。

  食品安全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追溯以前,诸如碧绿的“碧螺春”茶叶,秘密在于含铅严重超标;巨能钙含有残留的双氧水;金华火腿含敌敌畏;弛名中国的冠生园

月饼居然用几年前的陈馅充填……中国消费者的眼睛一次次被这样“擦亮”,接下来的最大可能却仍然是继续一次次吞下另一些名称的肮脏食物或危险的饮料,黑得发光的保健品,这样的经验知识还要继续积累下去。

  苏丹红事件,是一个典型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行业专家指出,社会公众理解的所谓食品不安全事件,与专家所理解的食品不安全事件,有着本质的差别。假冒伪劣产品可以检测和查出,从而可以预防和控制。而真正的食品安全问题,属于科学未知或新发现,需要用科学方法给予严格认定,同时如果观念错误或认识不足,则难以预防和控制。

  亡羊补牢所为何求

  2005年3月29日,苏丹红监测的国家标准正式出台并实施,持续一月有余的社会惊恐心理终于得到安抚,但苏丹红之后,下一个是什么?人们对食品安全担心依然。从苏丹红东窗事发到监测方法出台并实施,前后一个月时间,中国政府监管部门工作效率之高,令世人瞩目。

  检测标准公布后的第二天,仅北京地区就新查出腐乳、榨菜、鲜辣酱等25种食品含有苏丹红,被责令全市下架。但如果把关系国计民生的食品安全寄希望予国家检测标准“攻之于一役”的这种操作方式,显然既不现实,也不科学。

  与以往大多食品安全事件不同的是,此次苏丹红事件属“海外引进”,即2005年2月18日英国食品标准署率先向消费者发出警告,指

亨氏、联合利华等30家企业生产的419种食品,可能含有苏丹红一号(简称苏丹红)。中国政府对这一信息迅速做出反应:2月25日,国家质检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对含有苏丹红的食品加强检验监管。

  但政府“通知”下发之后却遭遇尴尬:政府质检部门发现,中国并无苏丹红一号的检测标准。

  食品安全无小事

  中国传统食品的安全问题也不能忽视,某些方面可能更为严重。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系专家生吉萍曾经说过,苏丹红的致癌性尽管严重,但国外还是有标准的,因此我们即使缺乏自己的监测标准,还可以先借用国外标准“应急”;但对于中国传统食品而言,国外不可能制定其有害成分的监测标准,因此中国人只能依靠自己动手。但事实上,尽管“中国某些传统食品中含有致癌成分”已成为很多人了解的常识,但相关的监测标准至今依然空缺。

  食品安全是大事,无论消费者懂还是不懂,这方面的产品检测标准、检测工作不应空缺和缺位。目前对于中国传统食品安全的一些基础研究已经在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始,如“熏烤腌”制食品到底多大程度上有致癌性。

  另外,我们不得不把目光转向市场监管部门,也不得不进一步反思我国的市场监管体制和监管制度。当然,要使市场监管部门严格履行职责,严格规范的问责制度不能缺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今后不不会再出现第二个“苏丹红”生类似事件,否则类似事件将是不可避免。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29,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