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银行战难以短期爆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8日 21:04 中国产经新闻 | |||||||||
CIEN记者周华公 北京报道 这些年来,“狼来了”的声音不绝于耳,但对于中国银行业而言,2005年“狼来了”的声音却被公司化、海外上市的噪声所淹没。是不是中国银行业不怕狼来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的尹中立告诉记者,中国银行业面对一年后的全面开放,
不过,把国外的银行巨头称之为狼并不为过。因为它们犀利的目光已经注意到中国的金融业务巨大的利润空间。它们了解,中国经济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以9%的速度增长,其未来的金融业务的发展,特别是个人理财业务具有光明的前景。尹中立指出,国外银行更加重视私企老板等黄金客户,另外中国有待发展的信用卡业务也是外资银行垂涎的尤物。 关键是在2006年银行业务还没有完全放开的情况下,国外银行已经采取了渗透的方式,通过参股收购等多种手段与进入国内银行机构,一方面满足了国内银行改革股权多元化的愿望,另一方面也实现了国外银行通过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入中国银行内部,逐渐从边缘走向核心,逐渐从熟悉到控制,逐渐从洋人到本土化的战略。这种渗透共荣的构想已经逐步得到实现。譬如,2005年10月末的统计数据显示,外资投资入股国内银行的金额已超过165亿美元,占国内银行总资本的15%左右。其中有100余亿美元的股权交易发生在2005年,近60%来自国有银行中行和建行的战略投资者。汇丰银行入股交通银行价格为每股1.86元,美洲银行入股建行的价格是每股1.17元,工商银行的每股定价只有1.15元。这是狼们的战略迂回之术,给人共存共荣和睦友好的形象——“这些战略投资者带来的不仅仅是补充资本金的美元,还有帮助中资银行‘脱胎换骨’的风险管理技术、产品创新能力,以及冲击传统‘官商文化’的理念”。当然3家国有银行也通过这种合作强化了自己的强势地位。 有人说,这种国内外资本不是通过竞争甚至是恶意的竞争来达到各自的目的,将强化各路诸侯未来割据一方的格局。一方面各国有商业银行通过得到国外银行的支持而进一步强化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优势地位,同时也加大了同国内银行的竞争。同时这些竞争又是各国外银行之间的竞争。因此,国外银行通过同国内银行结对子进行渗透竞争是非常高明的迂回战略。 但国外银行通过“代理人”式的渗透作战不会持续很久,因为中国吸引外资多年的经验表明,任何一家外资企业在中国要立足首先都是通过合作,然后实现本土化,最后设法获得最终控制权。因此,国内有人担心,一旦国外银行获得了网络资源和客户资源,渗透共荣的局面就会打破,最后是进一步的独立控制战。他们就可以设立自己的分行,与中国银行们一争高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