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不一定要出门旅游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8日 20:57 中国产经新闻 | |||||||||
CIEN记者严娟娟 北京报道 黄金周长假制度实行到2005年似乎走到了“七年之痒”的份上。回想黄金周一望无垠的脊背,聒噪嘈杂的人声,心有余悸。渐渐讨伐黄金周的声音也多了,有喊取消的,有建言搞普遍带薪休假的,也有庄重声称黄金周存废取决于国家整体利益,需要宏观把控和斟酌的。明年旅游的天气是不能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国家旅游局目前还没动“取消黄金周”的
1999年9月,为了刺激消费以应对当时的通货紧缩局面,政府出台了新的法定休假制度,规定每年国庆、春节和“五一”期间全国放长假,从此黄金周掀起的旅游消费热成为人们经济生活的新亮点。然而今年“十一”前夕,北京市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专项调查显示:78.1%的北京人表示黄金周不出游。 也许位居皇城根下的北京人不足以说明问题。笔者一位朋友今年新到北京,“十一”国庆那天急吼吼赶着上天安门,眼见着人山人海,除了被人推着走,就是喝矿泉水,喝饱了水,就急着排队入厕。事后朋友掰着指头大发感慨说,再不选黄金周来北京了,都要挤成肉饼了,还不如坐在自家门口看炊烟,听鸡打鸣呢! 笔者这位朋友要的只是一种闲适。黄金周的最初提出更多的是立足于商家,而不是基于旅游者本身的需求。在大多数旅游胜地中,满眼扎堆的人群能给自己带来闲适吗?去旅游并不是看热闹。看来现实的旅游,并不是现代生活的一种补充和调剂,倒像是一个沉重的包袱。 很值得关注的是,集中消费、集体休假所带来的公共资源配置失衡、服务供求矛盾的突出,甚至被戏称之为生态、文化、金钱、体力四大劫难的黄金周至少从今年五一起,在国人的观念中,已不再有往日的“金光灿灿”。 国人对黄金周的观念变化并不是空穴来风。来自全国各地的报道显示,从今年五一黄金周开始,不仅传统的“快餐式”“牧羊式”的旅游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自驾游、农家游、探险游、市内游等“个性化休闲旅游”所取代,而且,旅游也已经不再是国人度假的惟一选择。多样化和理性化的度假方式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青睐:体育馆、健身房、图书馆、驾驶学校训练场地和各种短期培训班成为人们在黄金周的“度假胜地”,甚至看书、睡觉、散步、购物也成为另一种轻松惬意的“不出门过节”的度假方式。 黄金周之于旅游,生活之于吃饭,说白了就是一个道理,生活并不等于吃饭,黄金周也并不等于旅游。而这个道理终于在今年悄然显现了,难免业界有人为之拍手称快。中国旅游的发展长年以来有重观光旅游,轻休闲旅游的痼疾,有业内专家说,需求决定市场,国人自主选择度假方式的多样化,不仅会促使中国的旅游结构向“休闲”调整,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会使国人形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对于消费市场的良性和深远发展是大有益处的。 尽管“黄金周”初期,我们不约而同选择了去旅游,然而在多元化、个性元素活跃的今天乃至未来,谁也没逼你一定要干这干那,在七天的长假里,睡个好觉又有何妨呢?在乎的就是梦的香甜,舒服的懒腰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