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经济价值日益凸现 跨国公司已在虎视眈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8日 08:23 人民网-市场报 | |||||||||
申城今年冬天冷得有些“非典型”,接二连三的冷空气让气温一降再降,使得商家和市民对天气特别关心。近期,上海气象信息服务电话“969221”日均拨打量达到2万多人次,较前段时间增长了20%。专家指出,气象变化对市场产品需求变化的影响,正日益显现。 气象隐藏经济价值
日前,在上海做水果生意的杨先生打算订购一年的气象信息。他说水果到货,如果碰上“暴冷”天或雨天,一次损失就达上万元,而如果气象信息准确,“踏准”天气做成几笔生意,一年几千元的气象信息费就“赚”回来了。 像杨先生这样认识到气象信息价值的商家,申城不少。到目前为止,本市共有200家企事业单位与上海中心气象台建立了固定的业务联系,定期购买气象信息。 我国气象服务商业化发轫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发展,国内气象服务内容已包括天气实况、大气清洁度、灾害性天气等,还可以对降水、风力、冰冻、雷电、温度、湿度等单个天气因素作出更为详尽的预报。从气象服务的类型来看,有一年的天气趋势展望,有季报、月报、旬报、周报,还有12小时至3天以及6小时以内的短时预报等。 气象经济,究其本质就是利用天气变化趋利避害,其服务领域涵盖了农业、工矿、城建、交通运输、水利电力、旅游、仓储、环保以及文化体育等行业和部门。气象经济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有了专业气象信息服务,建筑企业可以知道什么时候浇灌混凝土不至于碰上下大雨;空调销售商能根据气候变化提前抢占市场份额,增加效益或减少损失;商店超市可以对进货与储备等环节进行决策;电力部门可以决定增减发电量;民航、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可以尽早调度,避免交通事故。 近年来,气象专业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增加,为商业企业等专业客户赢得了利润,但与国外相比,我国气象专业化、个性化服务依然处于“低温”状态。据统计,许多中西部省区去年气象专项服务的收入还不到300万元。上海气象经济虽然起步较好,2003年产值已突破1亿元,但增长不快,每年有新客户加入,也有老客户退订业务,进出变动达到10%左右。而在日本,仅日本天气新闻公司一家,一年的气象服务收入就高达3亿美元。 跨国公司虎视眈眈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气象信息服务市场已逐步开放。面对“气象经济”这块“大蛋糕”,本土气象台不知如何下手,而国际上有实力的气象公司已经虎视眈眈了。 据悉,目前已有数家跨国气象公司在中国寻找机会。美国国际气象服务公司、日本天气新闻公司等先后在广东、上海开设分支机构,并取得资讯、咨询服务的营业许可证,从事远洋导航气象服务。上海海洋气象导航有限公司,是最早进入中国气象服务市场的海外机构,已占据上海、广州大部分远洋航运公司的气象服务份额。新西兰气象服务公司则正在为中国南方航空公司提供导航服务。 专家指出,由于气象经济发达,国外气象公司效益都相当可观。英国是世界上商业气象服务搞得最活的国家之一,气象服务已全部商业化,所有气象服务都收费。 在美国,大约有300家私营气象预报公司在为企业提供气象服务,其服务范围涵盖旅游气象、大气保险、气象咨询等各个领域,甚至出现了专为法庭提供证词的气象公司。法庭气象学家根据气象公司提供的天气记录,对一些造成伤害的事故进行判断,看是否受到了天气因素的影响。 在日本,仅东京一地就有气象专业公司上百家,平均资产规模都在5亿至10亿日元左右。日本最大的私人气象公司———日本天气新闻公司,拥有员工380人,业务遍布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如环境、防灾、能源、航空、海洋等等。 《市场报》(2005年12月28日第七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