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概念不清标准落后 国内酸奶市场遭遇益生菌乱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6日 00:23 北京现代商报

  乳制品行业刚刚经历了复原乳和鲜奶之争,又在酸奶市场激起了一阵风浪。在上周末刚刚结束的“益生菌酸奶与人体健康国际研讨会”上,来自中国奶业协会和中国农业大学的有关专家告诉记者,由于概念不清、标准落后等问题,国内应用益生菌的乳制品市场十分混乱,急需加以规范。

  概念模糊之乱——

  夸大益生菌乳制品功能

  从今年以来,国内乳制品市场上打着“益生菌”旗号的乳制品层出不穷,LGG、LABS、ABB等益生菌的名称令人眼花缭乱。“普通的酸奶实际上就是最常见的益生菌乳制品。”中国奶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王怀宝告诉记者,由于具有调节人体肠道平衡的作用,对人体健康有益,因此乳杆菌、双歧杆菌等被冠以益生菌之名。

  王怀宝告诉记者,除了传统的酸奶之外,益生菌乳制品还包括活菌乳酸菌饮料和灭菌乳酸菌饮料等产品。但是由于消费者目前对益生菌还不是十分了解,益生菌乳制品市场也因此遭遇了概念模糊之乱。

  “故意夸大益生菌乳制品的功能、在名称上混淆视听是这种乱象的主要表现”,王怀宝说。比如乳酸饮料和乳酸菌饮料,虽然仅一字之差,但前者是用白奶加上化学品乳酸调配出来的,根本不具有乳酸菌饮料的功能。此外灭菌乳酸菌饮料与活菌乳酸菌饮料在功效上相比也相差甚远。

  标准落后之痛——

  联姻国外厂商谋出路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任发政告诉记者,虽然益生菌已经在国内的乳制品中广为运用,但我国现行的有关标准与国际标准仍显得比较滞后。我国现行的乳酸菌标准主要是1993年轻工业部制定的《乳酸菌饮料》和2003年卫生部制定的《乳酸菌饮料卫生标准》。在这些标准中,对乳酸菌数量的规定是1×106个/ml,与国际标准的1×107个/ml相差较大,对益生菌产品的保质期和贮存条件也未做明确规定。

  此外我国在益生菌的技术上与国外仍有不小的差距,因此伊利、蒙牛、光明等企业纷纷向国外抛出橄榄枝,分别联姻芬兰维利奥、丹麦科汉森、丹麦丹尼斯开发益生菌乳制品市场。

  “目前我国的酸奶市场占整个乳制品市场份额的15%左右,其中使用益生菌的乳饮品还不到5%,而欧美发达国家这一比例达到30%-80%。”任发政说。据中国奶业协会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益生菌乳饮料目前正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可以预见的是,未来5年内还将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任发政呼吁,为了让益生菌乳制品有一个健康发展的空间,保证行业的有序竞争,像乳酸菌标准等与益生菌有关的标准应当得到修改和完善,并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

  商报记者 蔡元元 J030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76,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