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行业专题--石油业 > 正文
 

BP中国战略转身向下游布局 切入新能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5日 11:22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田予冬 北京报道

  虽然BP集团在中国的生意越做越大,但该公司首席执行官约翰·布朗勋爵胸中显然还有更加宏大的计划。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能源企业战略研究专家向记者透露,BP正在加快与中国石化集团
公司合资的进程,以建立一个由其控股的石化公司。“这是一个极具挑战的计划,因为此前中国并没有一家由国外公司控股的石化合资公司,如果成功,可以与2003年BP入股俄罗斯秋明油田相媲美,这是其它世界石油巨头难以企及和艳羡的成功。”

  向下游布局

  与俄罗斯成立合资公司不同的是,BP看中的是中国广阔的市场。“BP在全球的整体战略考虑下,认为与中石化合作更有切入点,因为中石化的下游很强,于是就有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同中石化成立一个合资石化公司,同时要求控股。”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对记者表示。

  这位专家说,如果BP与中石化的合资公司能够成立,投资额将达到70亿美元,一项主要业务就是面向包括

加油站在内的零售事务——也就是说,届时会有很多中石化的独营加油站一夜间在中石化标志前挂上BP的牌子。

  这位专家说:“但是这件事的成功性看上去不大,因为中国不会平白地让出市场,BP要拿出足以有诱惑力的东西来,这个诱惑必须使相关部门能够承担开放市场带来的指责和压力,能使相关部门有充足的理由说服各个方面。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国外让出一块油气资源来。”

  自2005年10月中旬起,有关BP与中石化建立合资石化公司的消息就风传于业内,但BP和中石化方面从未就此事发表过任何公开回应。

  中国能源网信息总监韩晓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BP作为英国公司,而英国在世界许多地方的影响由于历史的原因依然很大,像在中东、非洲这样的地方:“中国的石油企业在当地发展需要一个同盟军,如果BP能发挥作用,帮助中国企业做一些事情,应该很有意义。”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廖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最近四五年,BP集团全球业务进行了重大的调整,“最大变化是切掉了

化工板块,成立了天然气和新能源部门;战略方向也从以前的追求利润最大化转为追求投资资本回报率最大化”。

  与此判断相印证的是,BP集团于2005年10月7日对外宣布将以90亿欧元的价格将旗下生产烯烃等衍生物及炼油的子公司Innovene出售给英国特种化学品制造商英力士公司。

  针对BP今年依然在中国开工的一些化工项目和再扩建的一些原有化工项目的二期工程,廖清则表示:“切掉是规划当中的事情。有的已经停了,这些项目也只有卖的时候你才会知道。那些项目可能在中国来讲还算是比较大的规模,但对于全球范围来讲,也不算什么。”

  切入新能源

  2005年12月1日,BP公布了与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新能源)组建合资企业“碧辟新能源有限公司”的消息。新公司设在陕西省西安市,拥有25兆瓦的制造能力,注册资本超过1000万美元,新能源与BP

太阳能分别持股51%和49%。

  新能源是一家从事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太阳能开发应用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相关产品占整个市场份额的30%以上”。

  新合资公司的董事长雷霆12月22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项目的合资协议早在9月29日已经签署,“为了配合BP的整个宣传战略,才决定在12月对外公布”。

  这个宣传战略是,BP集团几乎同时对外宣布将成立一个新的部门:替代能源业务部。在对外发布的消息中,BP表示:“将在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增加一倍的投资,成立新的低碳电力部门,并计划在未来十年内将其发展为年收入达60亿美元的业务。其中,BP太阳能业务的收入预计到2008年将达10亿美元。在此基础上成立的BP替代能源部门将投资于太阳能、风能、氢能,以及联合循环燃气发电(CCGT),预计未来十年中在这些方面的投资将达80亿美元。”

  此时的一个背景是中国将在2006年推出《可再生能源法》,这项法律被誉为“预示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春天将要来临”。

  中国欧盟商会能源与市政基础产业政策工作组主席陈新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BP在中国的发展策略有三个原则:一是符合中央政府的发展战略;二是符合地方政府的发展战略,三是符合合作伙伴的发展战略,BP非常清楚只有符合这三个实体的利益,协调好这三个方面的关系,自身才能发展。

  BP发展新能源业务的举措与中国政策未来制定的能源发展政策紧紧相随。

  “和我们合作是BP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重大举措,也是BP全球大战略下的一个重要布局。”雷霆这样表述。他透露,早在2003年9月,BP就开始同新能源进行了第一轮的谈判,“除了布朗没见过,其他的领导层都见过了”。

  雷霆表示,BP看中的是新能源拥有的终端市场能力和企业发展的后劲:“我们这几年一直是这个行业的第一。”

  其实在BP之前,壳牌一直是新能源的合作伙伴,而此次BP抢壳牌之先进入中国未来的可再生能源市场的高端,领先了其它国际竞争对手一步。对于为什么会和BP而非“老伙伴”壳牌合作,雷霆表示:“和壳牌一直是项目合作,虽然讨论过资本合作,但一直没有成功;与BP进行资本合作是因为我们的长远发展目标与思路相互吻合。”

  作为进入中国市场的世界三大石油公司(BP、埃克森。美孚、壳牌)之一,相较其它两家,BP的商业活动要活跃得多,目前在中国也投资最多,BP公关部门告诉记者:“现在有35亿美元以上。”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毛加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BP目前的市场策略有两个特点,一是注重行业市场的未来成长性;二是将一些现在虽然看好,但将来不看好的项目马上放弃。

  “我和他们研究企业发展战略的人曾经交流过,他们的观点是:如果要做,就要做到行业里数一数二的位置;合作也是一样,只同行业的老大合作,同时注重技术含量因素。”毛说。

  廖清也告诉本报记者,BP在中国的经营策略调整还可以从中国“西气东输”工程中看出,由于该工程的回报率只有12%,而BP要求回报率至少15%,在与相关部门协商无果后,“毅然退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