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货会悬念重重 煤价双轨制可能终结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4日 11:50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崔毅 面对由“市场煤”和“计划电”带来的煤、电双方就电煤价格产生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政府又不得不硬性划定电煤价格上线,以在两大利益阵营间寻求暂时的平衡。 岁末年根,一年一度的煤炭“订货会”又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会前,同往年一样,
“订货会”悬念重重 事实上,从去年秦皇岛“订货会”开始,“煤炭订货会”便正式更名为“煤炭产运需衔接会”。目的很简单:摆脱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让“订货会”更清晰、更透明。然而,时隔一年,直至今年末,围绕“2006年煤炭产运需衔接会”的种种迷雾,仍有增无减。 迷雾之一表现在各方对“衔接会”均三缄其口。直至记者发稿时,“衔接会于26日在济南召开”的消息,仍属道听途说,发改委始终没有正式发布信息。而由于这一“小道消息”的不胫而走,济南市宾馆房价已成倍上涨:三星级客房标间普遍涨至每间夜1000元以上。而深究各方沉默的原因,无外乎煤、电、路、政府四方对“衔接会”期待各异。 这便引出迷雾之二:“衔接会”目标逐渐模糊。西山煤电董秘宁志华告诉记者,其实,每年“衔接会”之前很长时间,煤电双方便开始商洽第二年电煤价格,至“衔接会”时,基本已有眉目。只不过,由于供应与采购双方主体的多元化,“衔接会”的形式与氛围可能会有利于双方节约交易成本。但“衔接会”真正能在这方面发挥多大的作用,恐怕身在其中的参与者也很难说清。 同样说不清的,还有政府在“衔接会”中的定位。自“订货会”更名为“衔接会”后,按理说,政府角色便彻底改变。“衔接”重在当事煤、电、路三方的接洽,政府应全身而退。然而,面对由“市场煤”和“计划电”带来的煤、电双方就电煤价格产生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政府又不得不硬性划定电煤价格上线,以在两大利益阵营间寻求暂时的平衡。但事实上,人为设置的平衡难以持久:去年,8%的电煤价格上线屡被突破,正是对“政府在订货会中扮演角色”这一悬念的最大讽刺。 “煤价双轨制”可能突破 在围绕“衔接会”的众多悬念中,煤价问题始终引起社会关注。而今年以来,一些看似孤立的现象,却预示着在煤价领域实行了几十年的“双轨制”可能终结。 首先,近三年来,持续上涨的市场煤价,至今年夏天,似乎达到拐点。某电力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部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公司采购的市场煤价格仍执行二季度价格,没有如往年一样,市场煤价格至采暖期后,大幅上涨。“这正是煤价进入下行通道的征兆,而同期国际煤炭市场价格已开始下滑。” 业内分析,在“衔接会”召开前,煤炭市场价格保持平稳或小幅下滑,将有利于国家决策层下决心终结市场煤与电煤的价格“双轨制”现状。因为长期以来,由于电煤价格大大低于市场煤价,所产生的资源配置矛盾与滋生的各种腐败,已严重制约了煤炭经济的正常运行。 其次,以今年10月28日国家发改委主办的“资源价格改革研讨会”为标志,资源性商品,特别是能源商品的价格,开始逐渐走出政府严格管制。同时,政府管制能源商品价格所付出的高昂代价,已为政府高层所认识。 “这就使电价最终走出政府管制,看到了曙光。而电价走出管制,是彻底解决煤、电矛盾的根本出路。”前述电力上市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说,“市场煤价下跌为改革煤价双轨制创造了时机,而如果适当增加电价的浮动空间,就为这种改革提供了客观保证。” 据了解,虽然国家早就出台了煤电价格联动政策,但截至目前,该政策只于今年5月1日施行过一次。当时,全国平均电价每千瓦时上涨0.02元,约消化掉7%至8%的电煤价格上涨因素。但同期,电煤价格实际涨幅已达70%以上。可见,依靠行政性指令不可能完全解决煤、电两大阵营的根本矛盾。 然而,这位负责人同时告诉记者,即使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电煤价格也不是完全与市场煤价看齐的。毕竟,对有批发性质的“大宗采购”实行价格优惠,已成为市场经济的惯例。 对此,煤炭界人士认为,“煤价双轨制”只是目前煤、电矛盾的根源之一。而“真正将电煤价格市场化”也只是向着解决这一矛盾的方向迈进的一小步而已。关键问题还是在于,国家必须通过出台倾斜政策,实现煤、电两大阵营间经济利益的合理平衡,改变目前“电强煤弱”的畸形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