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兰世立豪赌中国航空未来 将造就最大民营航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3日 02:50 新闻晨报

  12月2日,在筹建中的武汉东星航空公司会议室里,东星航空董事长兰世立指着桌上一个全身被涂成蓝色、机尾有着9颗金色小星星的飞机模型说:“我们要让别人一看到它,就觉得它可以带给你与众不同的东西。”

  “没错,空客A320,我们买了10架、租了10架。这是11月27日签署的意向书。”这个不到40岁的青年人,作为一个正在孕育之中的中国民营航空公司的法人代表,与欧洲空客公
司、美国通用金融航空服务公司这两个“航空巨人”签署了总金额达120亿元人民币的购机、租机合同。根据测算,如果未来5年中国航空市场每年保持50%以上的增长率,这120亿元“中国民营航空第一单”将造就中国最大的民营航空公司。

  诞生全球飞机租赁最大单

  2005年,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中国民营航空业的“元年”,当奥凯、春秋还像“上航”、“深航”当年一样,以一架租用的旧飞机谨慎地开始飞向蓝天之时,后来者兰世立却谋划着另行其道。

  “无论买飞机还是租赁飞机,我们都创造了‘中国民营航空第一单’。”在兰世立看来,能够从美国通用金融航空服务公司这样的航空巨头手中一次租到10架新飞机真有点不可思议。

  “美国通用金融航空在新加坡的风险评估部门先后来过5次,他们考察了过去10年东星集团的经营情况、管理层的领导能力以及目前综合实力,最后给了我们一个很高的评级。”更让兰世立兴奋的是,美国通用方面还特别为东星免除了60亿元的银行担保。

  精算“120亿”背后明细账

  “120亿元”,相当于去年中国各家航空公司全年利润之和的2倍,对于这样一个天文数字,学经济学出身的兰世立是如何“分解”的呢?

  按照东星航空的“五年规划”:前三年租飞机,后两年买飞机;根据租赁合同,前三年每年按照3架、3架、4架的速度引进租赁飞机,第四、第五年,订购的飞机将以每年5架的规模陆续到位。

  据兰世立透露,与美方的租机合同签订了10年,每架空客A320飞机1年租金300多万美元,其价格比国内其他航空公司租的旧空客A320还要便宜。兰世立扳起手指,透露着湖北人的精明:“总价值60亿元的10架飞机,10年的租金总额25亿元左右,平均每年租机成本2.5亿元。”

  买飞机的价格让他感觉也很“合算”。总价60亿元的飞机只需要首付10%,而且是在第四年“现货”之后再付清,其余在15年内偿还。

  据此计算,前5年创业初期,兰世立总共只要支付10亿元(约4亿元租赁费以及6亿元首付)在飞机租赁以及购买上,从第6年开始,每年要固定支出约2.5亿元租赁费、3.5亿元偿还银行的本金,此外还有银行利息。

  具体的银行利息,兰世立不肯透露,他说这会引起欧美“贸易摩擦”。但按照他心里的“小算盘”,东星航空运营的第6年至第10年间将是还款高峰,但也不超过每年10亿元,然后逐年下降。

  “豪赌”中国航空未来

  兰世立做事喜欢“颠覆”常规。当初做IT、做旅行社都被看作是行业“另类”。现在投身航空,与其他人的谨慎相反,一开始,他就摆出了“规模经营”的架势:在明年5月,东星航空第一次上天就可以达到3架飞机的初等规模。

  可以看得出来,兰世立用“120亿”赌中国航空未来的5年。然而,这5年他尚能“轻装上阵小步快跑”,而5年后,每一天一睁眼他就要面对超过200万元的“债务”(如果按照5%的商业利润计算)。

  要赚够这每天的200万元,就需要兰世立的20架蓝色飞机,每天每架至少飞5个航班,按照100%的客座率,运送1000名客人,从每个客人的机票中赚去至少100元利润。那时侯,兰世立刚好可以“还贷”。

  当然,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前提是中国航空市场能按照东星航空引进飞机的速度,未来5年内以平均每年50%以上的速率发展。中国航空市场果真会如此“急速”发展吗?

  以浦东机场为例,本来是按照“15年不过时”来设计承载容量的,可是没几年已经达到目前年运载2000万/人次水平;北京机场也是这样,原打算“10年不落后”,现在已经基本饱和,还要建三期。

  中国13亿人口,全中国的航空公司目前拥有的飞机只有780多架;美国有2.5亿人口,却拥有5000多架飞机,二者的人机比相差悬殊。就是以中国4亿城镇人口来计算,也差距很大。

  兰世立对数字很敏感,这些枯燥的数字,在他眼里却像飞舞的蓝色飞机,描绘着美好的未来。

  “中国目前90%的人还没坐过飞机,中国航空市场的惊人潜力是难以想象和预测的,而国有三大航空公司发展太缓慢,心有余力不足;美国波音公司曾预测,中国未来10年内需要新增加2000架飞机,而我认为中国未来5年就需要2000架飞机”,兰世立坚定他对未来的乐观判断。

  坚决不做“低成本”航空

  每年要乘200多次飞机的兰世立,深感航空公司很多细节服务不到位,“感觉像难民似的”,所以“机前、机后的延伸服务”将是东星航空要与别人不一样的东西。但他表示,坚决不做“低成本”航空。

  “只有中国农民都开始坐飞机的时候,低成本航空才有市场条件;另外,中国的航空市场还比较垄断,民营航空的进入成本高,所以一开始就像发达的国外市场发展‘低成本’航空是不对的”。兰世立比较忌讳“民营航空”的说法:“我们一直把自己定位为一家航空公司,而且是以商务客人为主。”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经营餐饮娱乐项目的兰世立曾忍痛卖掉过大楼,但他不认为那是“失败”,因为他觉得自己“最坏的结果”已经想到了。对于进军航空业市场,他同样做了最坏的打算,“最多前5年不赚钱”。

  目前东星集团的主业仍在房产、公路以及旅行业这些传统领域。

房地产、一条25年的收费公路、一个40年经营权的占地100平方公里的景区,这些产业每年都能提供非常可观的“现金流”。“今年集团有3-5亿元的利润,在旅游行业也已经累计投入7亿元,未来将进入稳定的回报期”。

  在记者采访兰世立两个小时后,他飞往了北京,开始新一轮的航空谈判。

  民航总局的统计数字显示,2004年中国民航全行业全年运送旅客1.2亿人次,中国民航全行业利润达86.9亿元,这相当于民航全行业过去十年的利润总和。

  “去年在油价大幅上涨的不利情况下,中国民航业一年赚了过去十年的钱。”这也许就是兰世立豪赌未来的理由。

  人物背景

  “颠覆传统”积累20亿财富

  1990年,兰世立从武汉大学经济系毕业后,被分配到省政府机关,后来兰世立去了海南闯世界。他当过公关经理、实业部长、总经理助理、投资项目经纪人。

  兰世立赶上了IT热、房产热、旅游热,他认为“颠覆传统常规”才是他积累20亿元财富的秘诀。

  1991年6月5日,兰世立迎来了自己的25岁生日。这一天,他靠从朋友那里借来的50万元注册成立了东星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当时武汉的电子一条街上,别的企业都在“倒”电脑,兰世立却决定东星要做“文字处理机”,并积累了“第一桶金”。

  1995年,他筹建的“东宫”和“西宫”酒店先后被迫关闭,后来被他改成“电脑城”。

  1999年,他以BOT的方式,建设了一条

高速公路,并拥有25年的经营权。2002年,东星开始大举收购旅行社,并投资4亿元把一个100平方公里的“钟祥”景区划入版图。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02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