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传媒观察 > 正文
 

壮士暮年 帝国回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2日 11:51 《今传媒》杂志

  文/本刊记者 李鹏

  鲁珀特·默多克是一个传奇,他的新闻集团也是一个传奇。50年时间,默多克把新闻集团缔造成了一个庞大的传媒帝国。有人说他一生都在亵渎新闻,而他正是靠这样成就了他的帝国;有人拿他与法国的拿破仑相提并论,将他誉为现代企业界的拿破仑;有人说他缔造的这个传媒帝国比亚历山大大帝或中国的成吉思汗所征服的疆域都要辽阔得多。然而,这也
是一个带着浓厚个人英雄主义的家族企业。目前,它前所未有的危机已经来临。

  如今,默多克时不时就坐在加州的阳光下,仰望着他的天空,想起了父亲留给他的那句话:“我希望我的儿子能够在报业及传播领域中度过有用的、无私的全部人生,并能在这个领域中担当重任。”

  2005年6月15日,极为普通的一天,但是对英国伦敦舰队街来说,却是一个十分伤心的日子,也是一个值得刻骨铭心的日子。

  这天,这里最后一家新闻机构——路透社的离开,宣告了舰队街报业时代的彻底终结。

  而导致舰队街报业的衰落,新闻集团的默多克是“罪魁祸首”。在这条古老的街道上,默多克实现了他报业帝国的霸业,但是也“毁”掉了舰队街。

  舰队街是英国报纸的“老家”,英国报业的摇篮,也是英国记者的“精神家园”。1702年,世界上最早定期发行的报纸《每日报》在舰队街诞生,从此这条小街就成了英国报业的天堂,成了英国报纸的发源地,一起见证“日不落帝国”的兴衰荣辱。

  在这条大街的两旁,曾经生存过100多家报馆,在漫长的200多年的时间内,无数惊人事件从这里飞越重洋,传遍世界。

  但是在最近20年间,这里的新闻机构相继迁出,直至舰队街彻底衰落。

  上世纪60年代末,默多克巧妙入驻《世界新闻报》,杀进舰队街;随后他又收购《太阳报》,于1970年登出半裸的美女像,让舰队街的同行们目瞪口呆,虽然默多克的出格做法饱受各方面的指责,但是他却获得了成功;10年后,老牌的《泰晤士报》也已成为他的囊中之物。

  舰队街报业的衰落始于默多克的迁址计划。舰队街地处伦敦闹市,地价昂贵,为了节省报纸的经营成本,上世纪80年代,默多克成为英国最大的报纸出版商之后,就以独特的作风向传统的英国报业发起了挑战。他把企业总部从舰队街移师望坪街,一下子裁员6000人,并在这里用全新的电脑技术刷新印刷技艺来降低经营成本,发动了“默多克革命”。默多克的这场革命不仅大大降低了劳动成本,而且还成功摆脱了印刷工会对默多克所属报纸的生产控制。

  在默多克的带动下,其它各大报业主也纷纷撤离舰队街,在地价、成本相对较低的周边地区另觅场所。于是舰队街的报业一天天开始衰落,一直到最后一家通讯社的搬出。

  虽然默多克被一些报界人士视为舰队街报业衰落的“罪人”,但是谁都无法忽视他的巨大影响力。6月15日,在路透社离开舰队街当天举行的纪念仪式上,默多克亲自朗读文章,向舰队街做了最后的道别,而这个时候,伦敦的其他报人对这位报业大王却是一种复杂的感情。

  反叛的种子

  1931年3月11日,鲁珀特·默多克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他的父亲基思·默多克是著名的战地记者和出版商。

  基思·默多克在当地经营几家小报,在父亲的报社里,油墨的气味、印刷机的噪音以及繁忙紧张的氛围和操作流程对年幼的默多克具有无法抗拒的吸引力。

  10岁时,默多克被送到澳大利亚的杰隆贵族寄宿学校上学,但是由于父亲不是什么高官贵族,他受到当时学校里王公贵族子女的孤立,而这种孤立增加了默多克自我思考的时间,也在他年幼的心灵中就埋下了叛逆的种子。

  1950年,默多克进入牛津大学学习,他的这段求学经历依然不愉快。不少同学认为他只不过是一个从下层来的澳洲佬,对他十分排斥。在这种环境中,默多克的反叛意识越来越强烈,渐渐形成了反对权威政权的性格,在他的头脑里充满的都是反叛思想。

  1953年,22岁的默多克从英国牛津大学伍斯特学院研究生毕业以后在伦敦《每日快报》开始了其新闻生涯。

  “我什么都想学。”当他彬彬有礼地站在英国《每日快报》总编爱德华·皮克林面前时,皮克林也许做梦都不会想到,这位年轻人日后会成为享誉世界的传媒大王,不过在短短的实习期间皮克林就已经发现,这个年轻人天生就是办报纸的材料。

  几个月以后,默多克回到澳大利亚开始经营父亲的小镇报纸《新闻报》和《星期日邮报》。

  1954年,基思撒手西归,默多克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据传基思在弥留之际,希望默多克继续把自己的事业做强做大,但是当时他也留下了对儿子能否担起这份事业的担心。

  默多克很快就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父亲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他虽然年轻,但却拥有属于年轻人的热情、活力与自信,他深谙大众的阅读心理,并极尽所能地去迎合读者需要,短短的时间内,默多克就把两份小镇报纸办得红红火火,赚了一笔钱。

  扩张野心

  “世界在迅猛的发展中。现在的形势已不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迅捷者胜算,迟缓者败北。”默多克说。

  羽翼还没有丰满,他就开始显露出扩张的野心与行动。竞争者当时根本就没有把这个20多岁的年轻人放在眼里,不相信他会在当地的报业市场上掀起风浪。但是没有过多久,他的竞争对手们就发现自己已经犯了一个极为愚蠢的错误。

  默多克的成功经营叫他们不得不为自己洗脑。但是对默多克来说,他并没有把这里的竞争对手放在眼里,他有着更大的野心。牛津大学的教育所赋予的世界观,令默多克很快地步出局限家乡一隅的范畴,进而迈入澳大利亚全国传媒的版图。

  1956年,默多克收购了《帕斯星期日周刊》,1960年,他接着又买下了《悉尼每日镜报》和《悉尼日报》,这一年他也尝试着涉足电视传媒市场。1964年,默多克创建了澳大利亚第一份全国性报纸《澳大利亚人报》。

  在澳大利亚还没有完全站稳脚跟,默多克就又开始打英国的《世界新闻》周报的主意。一个星期六的早晨,走廊里空空荡荡,只有默多克一人在踱来踱去。没过多久,他突然发现了一名员工,便把他叫过来,不由分说地拉进了会议室:“我打算收购一份报纸,英国的《世界新闻》周报。”孰料那员工听了这话,差点跌坐在地板上。这位员工的愕然是理所当然的,《世界新闻》是当时世界上最畅销的报纸,一个星期天就能卖出600多万份,而且经营得非常好,默多克要想收购谈何容易!当时许多人也不信.

  但是1968年,《世界新闻》周报还是成了默多克的。当时默多克“巧遇”英国《世界新闻报》财务危机,他以资本手段乘虚而入。

  在控制了《世界新闻》周报以后,默多克马上操刀整改,他不顾购买合同约定,逼退了该报在任多年的老董事长,随后,在默多克的指挥下,《世界新闻报》花了21,000英镑,从一名妓女那里买到了独家发表她与麦克米伦内阁一名部长鬼混的细节。该报大肆渲染,使这件丑闻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最终迫使麦克米伦政府下台。这次事件,让《世界新闻》周报性加丑闻的办报特色举世闻名。

  《世界新闻》以黄色闻名,为了增加报纸的发行量,默多克拿出了看家本领,让《世界新闻》变得更加色情,虽赢得了“性事新闻”的别号,但是却受到了许多人的欢迎。此后,风格低俗的《太阳报》和格调严肃的《泰晤士报》也被默多克掌控在自己手中。《泰晤士报》有着200年的历史,几乎象征着大不列颠的体面和尊严,从1981年收购开始,默多克凭着它扬名世界。

  天空梦想

  在澳大利亚和英国的报业市场站稳脚跟以后,默多克又把视野投向了更广阔的天空。他认为,新闻集团是大众化新闻及娱乐产品的创造者和经营者,要取得成功,只有靠电视,而把人们吸引到电视机前的最佳途径就是卫星,这样默多克把新闻集团的未来都赌在了卫星电视网上。

  仰望着蔚蓝的天空,默多克开始实行他的“天空帝国”计划。1983年,他开始涉足卫星领域,在英国创办了天空频道公司,由于缺乏经验,天空频道很快就夭折了,这一次新闻集团损失了2000万美元。

  默多克并未气馁。1989年,默多克又在英国创办了天空电视台,1990年该电视台与英国卫星广播公司合并组成了由新闻集团控股的英国天空广播公司(BSkyB)。

  第二次出击,默多克又差一点儿翻船。1991年,受海湾战争和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他的卫星电视网每周烧掉200万美元,最终公司的负债达到80亿美元,新闻集团到了破产的边缘。在这种情况下,默多克不得不将杂志和印刷业出售,但是默多克并没有减慢在全球建立卫星电视网络的步伐。

  1993年7月,默多克购买了亚洲的STAR TV,并让星空卫视的节目逐步覆盖了印度、日本等亚洲国家和地区。1998年默多克建立了英国数字电视平台,开播出200多个卫星频道,并于1999年推出互动体育频道,改变了传统的电视收看方式,使观众成为主导者,创造了世界广播电视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2001年默多克将新闻集团在西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卫星平台和相关资产重组,整合为天空环球网络集团(Sky Global Networks)。从此以后,他开始从天空环视整个世界。

  美国征战

  在传媒领域,美国市场是一个诱惑。在默多克看来,美国在他的未来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很好地进入美国市场,默多克1970年从澳大利亚移民美国,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完全解除,他推行“天空帝国”计划,美国成了他构筑全球卫星网的最大障碍。根据美国宪法的规定,外国人不得拥有美国的电视台。

  不过对于默多克来说,这根本就不算什么。1985年,默多克加入了美国国籍。

  1985年当年,默多克就收购了20世纪FOX50%的股份。在随后的将近20年中,默多克在美国市场拥有了FOX新闻频道、FOX体育频道、国家地理频道、速度频道,但是他却依然没有播出的卫星平台。在默多克的战略中,卫星电视是重中之重,但是现有的卫星直播不能覆盖美国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电视市场。2000年1月,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宣布合并,更给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带来巨大的压力。

  默多克和他的新闻集团已经没有退路,于是默多克开始了更为“疯狂”的计划,他意识到自己要在美国传媒市场站稳脚跟就必须收购美国的一家“巨无霸”卫星电视公司。2002年,默多克将收购的重点放在了美国休斯电子公司旗下的卫星电视公司DirectTV身上。DirectTV是美国最大的卫星电视公司,在全美卫星电视市场中拥有1200万用户。但是为拿下它,默多克可谓心机费尽,起起落落。当时EchoStar的老板埃尔根也想收购DirectTV,埃尔根差点击败了默多克,据说DirectTV的母公司休斯电子接受了埃尔根的投标拒绝了默多克。不过默多克凭借自己巨大的能量还是把埃尔根“斩下马”,由于默多克的幕后说客在华盛顿进行了大量活动,这项交易被联邦监管者否定了。

  2003年4月9日,默多克美梦成真,新闻集团宣布同休斯电子达成了协议,以每股14美元的价格收购通用汽车公司持有的DirectTV母公司休斯电子公司19.9%的股份,当天默多克再以该日收盘时每股11.3美元的价格从股民手中购买休斯公司14.4%的股份,随后休斯公司34%的股份转入新闻集团控股的美国FOX电视公司。

  本次收购新闻集团耗资,高达68亿美元,但默多克还是很高兴,因为这次收购标志着默多克从澳大利亚报人开始转变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传媒大鳄。在默多克看来,DirectTV就像他王冠上闪闪发光的宝石,给了他一种前所未有的能量和权力,他终于实现了用卫星电视网覆盖全球的梦想。

  默多克收购DirectTV以后,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公司Comcast的罗伯茨说:“默多克有广播、新闻、体育、电影、有线频道,现在又有了传送途径。如果你不严肃地对待他你就是疯子。默多克的帝国将使很多人重新评价他们的业务。”

  到2004年,新闻集团75%的营业利润都是来自美国的业务,但是新闻集团发行的主要股票一直是在澳大利亚上市,在美国是以海外股形式发行股票,这样不仅产生了高昂的交易费用,而且根据美国的法律规定不少大型投资企业的投资也受到了限制。为了避免高额交易费用,为了吸引更多投资,默多克2004年底做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他把新闻集团的总部搬到了美国,随着总部迁移,新闻集团原始股也将转到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至此,原来在美国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帝国视野

  早在1984年“全球化”这个词尚未出现之前,《福布斯》杂志在一篇封面故事中就声称鲁伯特·默多克“已在创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传媒王国”,“并将取得世界的领导权”,目前这种预言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经过50多年的奋斗和征战,默多克终于创造了一个全球性的媒体王国,编织了一个遍布世界的立体传媒网,使新闻集团从当初发行量不到10万份的地方报业公司一跃成为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综合性传媒公司之一。目前,他的新闻集团总资产达到了550亿美元,比除了时代华纳以外的任何一个传媒巨头都要强大。现在默多克已经覆盖了所有的媒体领域,他拥有175家报纸。英国40%的报纸都由他控股,6张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其中包括《泰晤士报》、《每日电讯》、《镜报》、《卫报》等日总发行量达到2500万份,这在人口只有5800万人的英国,意味着有一半选民可能受到他们的舆论影响。在澳大利亚,默多克也控制2/3的报纸。目前,他在美国拥有21世纪

福克斯电影公司、福克斯网络和35家电视台,占全美电视台总数的40%。有人做过统计,现在每5个美国家庭中就有1个收看的电视节目与新闻集团有关——不是新闻集团制作的就是它传送的。在拉美,默多克与3家电视台合作,通过卫星播送150套节目;在欧洲,默多克有天空电视台;在印度,有EETV;在中国,3500万个家庭可以通过卫星收看到默多克的电视节目。现在,新闻集团可以用7种语言,通过30个频道向亚洲53个国家提供娱乐和信息节目……默多克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天空帝国。

  新闻集团在全球撒开大网,垄断了卫星电视咨讯和娱乐业。默多克超越了国界,建立了一个横跨五大洲的传媒帝国,有人说默多克缔造的这个传媒帝国比亚历山大大帝或中国的成吉思汗所征服的疆域都要辽阔得多。目前,从阿德莱德到悉尼,从伦敦、纽约、香港到好莱坞,到处都有新闻集团的影子。

  “在传媒业高速发达的今天,如果你不认识默多克,那你一定看过他的报纸;如果你没看过他的报纸,那你一定看过他的电视;如果你没看过他的电视,那你一定看过他的电影;如果你没看过他的电影,那你一定看过他的图书……总之默多克已经让我们几乎无处可逃。”在美国,有报界人士如此来评价默多克的影响力。

  如今,默多克时不时就坐在加州的阳光下,仰望着他的天空,想起了父亲留给他的那句话:“我希望我的儿子能够在报业及传播领域中度过有用的、无私的全部人生,并能在这个领域中担当重任。”他不觉会心一笑。因为他不仅做到了,而却甚至远远超出了父亲的想象。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