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黄金水道:扩展长三角效应接力棒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0日 04:14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 王思睿 发自上海 为配合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交通部计划投资120亿元治理流域航道,加快流域经济发展。但产业同质、区域不平衡、沿江省市区域协调难等“利空”观点认为,这条世界第三、中国第一的大河,其优势难掩窘境。
有专家认为,长江流域存在“两头热中间冷”的状况,长江其他地段在扩展长三角式的活力与效应方面有相当的难度。 建设部城乡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研究部负责人沈玉芳对此表示,东部沿海的开放与本世纪初的西部大开发,处于长江两端的上海、重庆先后发力了。这几年随着中部崛起的呼声,武汉经济圈的建设形成规划。毋庸置疑,开发长江沿岸经济带或长江海洋化的进程能拓展长三角与内陆城市的联系。 沈玉芳表示,上中下游地域经济差异非常明显,GDP、人均收入、增长速度的落差相对较大。因此,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便捷程度,把内陆经济联通到东部,带动相对闭塞的内陆经济国际化、海洋化就显得非常必要。 沈玉芳说,上海成为国际航运中心,需要背后形成一个供应链,而这个供应链也是扩展长三角效应的接力棒。 然而目前,长江沿江地带产业同质化趋势明显。公开的统计资料显示,长江下游区域与中游工业结构相似率达93.5%,中游与上游相似率97.9%。这为沿江经济带的合理布局提出了难题。 沈玉芳认为,从统计口径而言,大概念的产业经过细分并非趋同。以制造装备业为例,处于长江口的上海,一部分产品用于海港、海轮的装备,中上游的城市可能就用于发电、能源等方面;再以冶金为例,板材的生产,宝钢与武钢的产品就不同,相应的市场需求不同,对口的市场范围也不同。如果从产业的外延考虑,差不多上中下游的每个重点城市及周边地区雷同比率相当大,但具体到产业内涵,不同门类千差万别。 沈玉芳表示,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阶段,各地发展相似的产业并不为奇。没有大量类似或相同的产业,是不会产生竞争的,也不能发挥市场的作用。产业的发展由同质再到最后的优势互补,必须有这样的时间跨度。通过竞争形成的结果,产业结构优势互补了,才是正常合理的状况,才具有竞争力。 对于东中西区域由于发展不平衡、沿江省市摩擦大于协作的看法,沈玉芳并不认可:“牙齿不小心会咬到舌头,一个家也有将有限资金‘先买车先买房’的争论。媒体、学者在解读这些问题时,带了自己的一些定论。区域之间,即使经济发展状况大体相当,摩擦也是长期存在的。区域经济发展总有需求,摩擦不可避免。” 沈玉芳表示,长三角面临速度经济与质量经济的十字路口,沿江内陆区域希望迎头赶上。可以说各地都需要借梯登高、借船出海,问题在于为了具体的目标、共同的利益如何形成求同存异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