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热衷投资东南亚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9日 14:09 法制早报 | |||||||||
本报特约记者 广红艳 在离开中国大陆以前,李少星的塑料工厂一直在亏损。虽然他的福建老家有着用之不尽便宜劳动力和工业原料,但是已经开始增长的工人工资,电力紧缺和商品“卖不上价”一直令他苦恼。最终,李少星决定向南投资,将工厂迁到越南一个新工业园区,现在,他的工厂运转良好,利润也颇为丰厚。“这儿的工人工资只有国内的三分之一,工业环境很好,社
这是近日美国《华盛顿邮报》题为“中国向南投资”的专题报道中讲述的一个故事,该报认为,在中国向外投资增加的过程中,东南亚是一个主要的投资沃土,在全球竞争环境中驱动追求低成本和新市场的中国公司在东南亚寻找机会。 东南亚与中国地理位置相邻,文化背景相似,因此中国政府鼓励企业前往东南亚投资发展,积极推动企业以东南亚为优先的“走出去”战略,东盟国家逐步成为中国企业投资的重点地区。 近几年,中国对东南亚的投资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60%以上,中国企业也从这些投资中获得不错的回报。 独特的合作空间 中国与东盟及其成员国的关系政和商通,为企业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东南亚华裔愿意消费和经销中国产品,中国企业可以通过东南亚国家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东盟已经建立了自由贸易区,投资其中一国就可将产品打入另外九个国家的市场。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情况下,中国和东南亚的互补性越来越大,东南亚和中国已经分别有了各自合作的比较优势。尤其是今年7月1日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协议》开始实施,我国与东盟国家确立的“10+1”合作机制已经启动,10年后将实现商品贸易自由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入全面实质性运作阶段。这些都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打下良好政治基础。 不过,在一些东南亚国家,中国企业仍然要提防政策风险,一些国家的政局有不稳定的可能,也有的国家对中国投资可能会有“暧昧”态度,现在国际上“中国威胁东南亚”论调沉渣泛起,有海外媒体称“被大国包围”的中国唯一突破口就在东南亚,这种说法毫无依据,但有可能使个别东南亚国家对待中国资本态度产生影响。 在东南亚遇到老对手 由于日本和韩国企业进入东南亚市场较早,已经有一定根基,中国企业在这里将面临国内的老对手竞争,如宗申摩托曾在印尼设分厂,就因不敌日本企业的竞争而最终关闭。中国企业在东南亚与日韩企业竞争应当首重品牌战略,改变在国内习惯的成本导向战略。在这方面中国企业已经有一定摸索。 据中国商务部消息,TCL集团已在越南建起年产50万台的彩电生产线、30万台数码照相机和电工产品生产线,总投资超过1亿美元;力帆摩托在越南的组装厂2001年产值达1.17亿美元,目前TCL和力帆摩托两个品牌在越南是家喻户晓,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我国摩托车占有越南市场的80%,其中力帆摩托占到60%,其品牌效应超过日本本田。海尔家电和长虹空调则在印尼享有盛名,海尔家电自1998年在菲律宾投放市场以来,一直保持着100%的开箱率和低于4%的返修率,打破了菲律宾市场被日美品牌垄断的局面。此外,华为已经成功将产品打入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等国市场。 相关链接 投资东南亚须知 注意劳工关系。我国对外投资中,东南亚地区,尤其是在越南和柬埔寨的投资增长很快。不过,在这些投资活动中,我国企业必须注意规避工潮的风险。该国就有华人工厂发生劳资纠纷,演变成工人与防暴武警的流血冲突的先例。除了柬埔寨外,在其他东南亚国家,工潮也经常发生。 选择投资国家。国内大中型企业可以到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较发达国家投资,因为那里法制较为健全,市场成熟。而中小型企业则可到印尼、缅甸等相对不发达的国家投资,那里商机很大。 选择投资方式。在东南亚投资的我国企业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机构管理,缺乏权威的、迅速、有效的商业和政策信息,企业对东南亚国家的商情了解不多、不深、不透,影响了投资决策。我国到东南亚投资企业有相当一部分是民营企业,由于投资者之间缺乏信息沟通机制,很容易出现内部竞争,使竞争对手从中渔利,我国企业可以通过与当地企业合资合作等方式弥补信息差。 规避政治风险。一些国家政局不稳,国家领导人经常更迭,其经济和吸引外资政策也随之改变,这种政策的不连贯性直接影响到国内企业境外投资的开展,同时大大增加了投资风险。 另外,投资东南亚的一部分风险可能来自国内,目前企业投资海外需到各级外贸主管机关备案申请,境外投资项目审批程序繁琐、周期长,各审批部门之间还存在相互牵制的问题。境外投资的外汇管理政策与企业现实需要相脱节,按现行外汇管理规定,不同业务方式之间不允许相互收付汇,不允许企业内部各公司间进行外汇定向调拨,企业应对这些问题早有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