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重组未果 家谊破产疑雾重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9日 00:54 中国经济周刊

  编者按:2005年8月22日,《中国经济周刊》封面文章《拯救供应商》对家谊超市事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报道和剖析,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该事件成为与“普马”齐名的 “零供纠纷”事件。2005年12月7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布了对家谊破产案的终审裁定,被广州市政府视为“民心工程”的家谊超市轰然倒地,上千家供货商“血本无归”。由于重组未果,破产原因扑簌迷离,已引起各方猜测甚至不满。本刊对此事件进行了跟踪报道。

  ★《中国经济周刊》实习记者 谈佳隆/广州报道

  自从去年10月开始,广州家谊因负债4亿多元而关闭,上千家供货商集体上门讨债。今年6月初,11家供货商诉诸法律,请求家谊破产。6月14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受理家谊破产案。12月7日,家谊最终被宣告破产。到目前为止,历时一年多的“家谊事件”,句点若现。

  宣判当天,家谊超市副总经理黄汉忠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他感到很吃惊,因为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和解还在进行中。在12月8日,家谊向《中国经济周刊》出示的《给债权人的通报》中显示:“12月7日,法庭要求家谊法人代表出席‘庭询’,但到会后法院却改为开庭对家谊进行‘破产裁定’的立即宣判。”

  重组,破产?

  感到吃惊的不仅仅是家谊,还有供货商。家谊超市债权人主席委员会成员之一的林海虹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这个消息相当突然,我们的破产程序还没走完,连和解都没有进行终结。”另一位姓陈的供货商却向《中国经济周刊》表达了悲观情绪:“原本尚存的一丝希望都没有了,真是血本无归。”

  记者获悉,今年8月24日,诉诸法律提请法院执行广州家谊进入破产程序的11家供货商联合其他债权人正式提出一套“家谊和解重组谈判方案”,曾希望在2005年9月27日计划召开的家谊第一次全体债权人大会上得到通过,为挽救家谊,并为尽可能追回拖欠巨额货款争取时间。

  这个方案以“零数期、零债务、零费用”的所谓“三零”新代销模式为核心,目的是利用现存家谊-岛内价超市的分店网络平台继续经营,其重点则在于“防止家谊破产,真正实现重组”。 但记者从一些知情人士口中得知,要想重组成功很难,现在看到的矛盾仅仅是冰山一角。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裁定书》对于家谊账面资产和负债的数据采信来源是,广东天华华粤会计师事务所于 2005年11月15日做出的有关家谊的审计报告中提到的相关数据。这份审计报道至今仍然未公开发布。然而,据记者得到的信息,法院所采信的数据,家谊超市资产总额缩减至299894964 元,负债为404246692元,所有者权益为-104351728元,这与先前家谊账面显示的资产有较大出入。

  家谊的《给债权人的通报》同样质疑法院采信这份11月15日做出的审计报告中的数据,并宣告家谊破产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该通报指出:“家谊破产立案工作进程,现在已经过债权登记、资产盘点,然而所增加的债权数额仍未经过正式确认,审计报告也尚未正式完成与公布。”

  “菜篮子”变“烂摊子”?

  家谊曾一度作为广州市菜篮子工程的形象典型,而现在对于众多彷徨无助的供应商来说仅仅是一个“烂摊子”。一位姓张的供货商曾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如果政府以及仍占有30%股份的四大国有股东出手施救,重组才有希望,而现在政府并不想出面。撒手不管了。” 家谊破产让不少人感到突然中有“必然”。

  就在今年11月份,家谊债权人重组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呼吁加快家谊重组,并向广州市政府有关部门递交了重组请求申请书。当时广州市长张广宁亲自指示有关领导处理并发函回复。在政府官员表示重视的情况之下,“重组方案”曾给已经无路可走、只是想捞回一些血本的供应商一丝曙光。

  当时,广州市政府在针对家谊重组请求申请书的回函指出:市政府专门召开了有关领导会议进行研究,一直以来,张广宁市长及市政府对有关家谊事件都非常重视和关心。如你们在家谊事件上有新的想法和意见,包括执行、和解重组和谈判,均可以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便于法院依法处理。

  然而,仅仅事隔一月之后,政府并没有给予家谊重组实质性的“帮助和支持”,12月7日,法院就做出了破产的判决。可以看见,广州市政府对家谊从“扶植”到“重视和关心”,再到“旁观不理”,家谊也就从一筐“菜篮子”变成了一堆“烂摊子”。

  “有违常规,不合程序”?

  家谊的《给债权人的通报》对法院判决表示质疑:“法院裁定,事出匆忙,有违常规与不合程序,未能顾及事件发展的事实,也未顾及广大债权人与债务人双方共同的的重组意愿,可能给家谊带来严重的重组障碍,”

  这份《通报》中指出了两点:

  第一,在法院裁定前,家谊没有进行正式的债权确认,因此债权数据不真实,在此基础上的财产审计结论也都不真实。

  第二,法院以债务人“不能与债权人达成和解协议”为依据,因此裁定家谊“破产还债”,更是武断与不符合事实。

  而该案法官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这样的判决是符合法律程序和规定的。被申请人家谊公司财产状况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呈连续状态,且不能与债权人达成和解协议,符合宣告破产的法定条件。”

  黄汉忠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这个判决是不合理的,我们还是希望重组成功,家谊公司的重组可依照如今岛内价的模式。”

  据《家谊给债权人的通报》宣称,绝大多数债权人都已基本同意债务人提出的《家谊和解重组谈判方案》,并希望能够尽快协商达成和解协议救活家谊。同样,依据家谊超市方面的表示,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均表示,将在法院裁定后的10天内依法向上一级法院提起申诉。

  然而,记者从被采访人口中得到的实际情况和想法,与家谊单方面提出的看法有所不同。面对广州中院做出破产的裁定结果,各方反应并不一致。家谊方面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开始启动申诉程序。而一部分债权人表示,希望通过进一步沟通,寻求双方达成谅解,减小损失,并会提出申诉。

  也有一些债权人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达了自己的较为悲观的看法。一位姓陈的供应商对记者说:“要推翻破产裁定似乎很困难,我不觉得有什么可能。现在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像我一样的很多供货商都觉得希望渺茫,而且并不在少数”。在家谊超市被广州中院宣告破产之后,《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试图采访相关政府部门和四大股东,结果都遭到婉言谢绝或缄默不语。

  家谊事件疑雾重重,各方都在等待最终的解决结果。一位业内的资深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家谊事件”现在所能见到的仅仅是冰山一角,其背景复杂,矛盾突出,事件可能会成为零供矛盾的一张多米诺骨牌,产生连锁效应。

  资料 家谊兴衰年表

  2002年初,广州推行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定位于广州市首家生鲜超市股份公司的“家谊”应运而生。

  2002年3月1日,“家谊”由广州友谊商店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宝鑫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广州发展实业有限公司、广州市烟草贸易公司、广州汽车集团商贸有限公司等五方共同出资发起设立,注册资本1亿元。

  2002年6月,家谊开出首批四家连锁肉菜超市,同年共开出15家门店,全年实现销售额1.3亿多元,但仍亏损920.84万元。

  2003年6月27日,家谊亏损已达4000多万元,家谊四大国有股东将各自持有的股权大部分转让给家谊唯一的民营股东宝鑫实业及其两个关联的公司,国有股东持股比例由原来的80%缩减为30%。

  2003年9月,家谊与“岛内价”宣布联合经营,广州家谊接手“民润”出让股份,成为“岛内价”控股股东,但由此导致家谊资金链紧张。

  为了维持经营,家谊开始频频给众多供应商开具远期发票,以期通过延长供应商货款的期限来获得资金运转的流动。

  2004年10月19日至21日,家谊、岛内价停业盘点。三天后,岛内价如期恢复营业,但家谊在广州的25家门店仍持续多天关门,引发1000多名供应商的上门追债,所欠货款据称达2亿多元。

  2005年3月,家谊超市的11家供应商向广州中院提出破产申请。

  2005年7月14日,家谊超市的大学城分店被拍卖;半个月后,广州中院判令将家谊属下的17个店面“以物抵债”抵押给招商银行。

  2005年12月7日,广州中院正式裁定“宣告家谊破产”。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