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索寒雪
一年之内,铁矿石的超级卖家和买家们两次角力。在年初铁矿石价格第一次猛涨71.5%之后,澳大利亚和巴西的铁矿石巨头们能否继续成功押宝“中国需求”,而退守底线的中国钢铁企业,能否在2006年铁矿石价格谈判初期掌握主动,还难以预料。
谈判话语权旁落
钢铁企业的人士时常忆苦思甜,“过去,铁矿石一直都是买方市场,主要是宝钢、武钢等大企业用。当时出口商为争夺市场还要给用户回扣。”但这已是时过境迁。
虽然现在中国是铁矿石的最大买家,但实际上话语权旁落日本,这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由于铁矿石价格谈判是一场“点对点”的PK,即铁矿石几大需求方和供应方以点对点的形式分别谈判,只要一组谈判对手达成价格协议,那么其他的谈判就马上终止,本年度铁矿石将采用该价格进行交易。年初,这种谈判方式成了2005年断送中国钢铁业的“大好前景”的罪魁祸首。
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BHP)、力拓以及巴西的淡水河谷公司作为世界三大铁矿石巨头,掌握着80%的铁矿石出口资源,而中国和日本则占有需求方的擂主位置。在今年2月,点对点的谈判中,巴西的淡水河谷最先向日本新日铁要价,最后双方轻松地在上涨71.5%的位置达成协议。按照谈判原则,中方的抵抗已经显得短暂而无力了。
表面上看,新日铁也是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受害者。但事实上,对于新日铁来说,其在隶属于淡水河谷公司的NIBRASCO矿山中占有25.4%的股份,在隶属于力拓的两个矿山中分别拥有10.5%和28.2%的股份。而在整个澳大利亚矿区里,到处可以看见新日铁、三井、住友、伊藤忠这些日本公司的名字,他们已经在逐步控制钢铁业的上游产业。谈判只是日本企业走的一个过场而已。而铁矿石进口量几乎占全球1/3的中国钢铁企业备受打击,市场加速重新洗牌的步伐。
中国需求仍令卖家集体痴狂
2006年的价格谈判是否会重现年初的轮回,诸多症结还在困扰着中国钢企。三大铁矿石巨头中,澳大利亚有约67%的铁矿石供给中国钢企,而巴西约有67%的铁矿石销往中国,印度约有62%的铁矿石销往中国。中国2.08亿吨铁矿石需求量令国际卖家们集体疯狂。
年初,BHP要求宝钢价格上涨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以提高运费为借口,争取和巴西一样的到岸价格,而谋取更加超额的利润。BHP是三大铁矿石巨头中,最后与钢铁厂商达成价格上的一致的。“中国需求”的催化剂,使之咬住价格不松口。
此时的中国钢铁业已经陷入“水深火热”的集体救赎中。
10月过后,钢材价格疯狂地跌入谷底,多数企业不可避免地亏损,一些熬不过2005年冬天的中小企业提早关门大吉了。钢铁工业协会不得不紧急召集龙头企业展开“限产保价”的集体救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戚向东认为2006年全球海运贸易的铁矿石价格,在2005年上涨71.5%高价位的基础上应当向合理价位回归,即价格向下调整。
此外,印度作为中国铁矿石的第二大供应国,一直打着零买零卖铁矿石的招牌,以高出澳矿近2倍的价格向中国市场兜售铁矿石,不仅赚取了高额利润,而且成为了澳矿叫涨的标高。但是在2006年铁矿石价格谈判的前夕,在中方严控零买零卖行为的重拳下,印矿最终集体降价。
政府介入谈判
其实在漫长的谈判等待期里,中方已经屡出险招。让澳方感到最大压力的是中国政府的表现。2006年铁矿石价格谈判进入倒计时阶段,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司长刘铁男会见BHP的中国区总裁clinton Dines,而此前,中国政府方面则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上很少“掺政”。
clinton Dines首先“要价”,“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明年依然旺盛,全球的铁矿供应仍呈供不应求的局面,希望在价格上有更大的盈利空间。”
而刘铁男的回敬则是意义深刻,“铁矿石价格的涨落是市场反映,我们不可能干涉,在我国钢铁企业已全面亏损的情况下,矿石价格还要再涨,政府不关心是不可能的。”
此外,宝钢代表则在金属通报组织的亚太铁矿石会议上表示,只有钢铁厂商和铁矿石厂商达成长期合作关系才能共同抵御市场风险,需要寻求长期利润而不是只追求短期利益“2006年铁矿石价格谈判将历时长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