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新郑枣败北内黄枣 中国枣业将五分天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5日 11:39 经济视点报

  □经济视点报记者 王海圣

  寒冷的并不是零下6度的气温,而是心灵的失落和感伤。

  12月12日,新郑,该市枣业科学研究所(下简称枣科所)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经济视点报》记者采访时看起来焦灼而又愤慨,他说:“你相信吗?最近,新郑红枣被内黄红枣打
败了!”

  烦恼、失落、感伤等情绪的衍生,来自无缘于一个荣誉——11月末,第三届中国果菜产业发展论坛在京召开,安阳市内黄县被组委会授予“中国红枣产业龙头县”荣誉称号。全国获此项荣誉的共3个县(市),其他两个是河北临城、山西临县,而著名的红枣之乡——有着4个枣类地理标志的新郑市则榜上无名。

  新郑市枣科所的这位同志说:“我们早知道这是必然,但是对局势难以抵抗。”

  内黄枣业勃兴

  有别于枣科所工作人员的情绪低落,内黄县林业局的同志非常兴奋,“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这些年我们县委、县政府对发展枣产业非常重视。”

  兴奋不无道理——中国果菜产业发展论坛,是由中国果菜专家委员会、中国果蔬贮藏加工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果菜国际互联网站等有关单位共同主办的,为我国最高规格的果菜产业发展盛会。

  内黄县委宣传部的张彦说,“如果在这个论坛上获得了相应荣誉,那么对提升当地品牌和市场

竞争力,对拓展内销和出口创汇渠道,扩大蔬菜产业招商引资,推动县域农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据介绍,本次第三届中国果菜产业发展论坛,主题是“与时俱进交流创新,促进果菜产业和谐发展”,旨在探索果菜产业发展的新经验、新路子及有关热点问题,宣传推介中国果菜产业先进典型的成功经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出席了开幕式。

  《经济视点报》记者了解到,第三届中国果菜产业发展论坛举行之日,内黄县共派了包括县委副书记、副县长、林业局局长和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在内的4人强大阵容赴会交流。

  新郑市呢?设在市林业局的大枣产业办公室的同志竟说“不清楚”。

  “早在1915年的万国博览会上,内黄枣就荣获了金质奖章。”内黄县林业局办公室的胡秀芳说,“现在获得‘中国红枣产业龙头县’荣誉称号属于实至名归。”

  据介绍,如今,内黄县有红枣林46万亩,居我国县级红枣产量和面积之首,较之新郑市18万亩多出了近两倍,年产红枣12万吨,以红枣为资源的加工企业达100多家,发展有4000多个加工户。

  在产品方面,内黄主要有冬夏枣茶、枣酒、红枣醋饮、金丝蜜枣、焦枣、无核糖枣、无核乌枣、枣汁等30多个品种,年加工量达到了3万吨,产值2.3亿元。涌现出了冬夏集团、明星果脯厂、永盛枣制品有限公司等一大批明星企业。

  新郑枣业滑坡

  业内人士说,内黄枣之所以能够追赶上来,和当地的努力有关,但主要在于新郑的忽视。

  有民谚道:“荥阳柿子孟津梨,新郑红枣甜似蜜。”《经济视点报》记者了解到,在新郑,从事大枣加工的企业有50多家,年加工大枣1170万公斤,开发出的枣酒、枣饮料等6大系列36个品种远销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些年,新郑枣名声在外,可谓路人皆知,特别是当地一些企业攻城略地,专卖店广为布点,发展相当迅猛。一个一向不为人知的数字是——近年来,全国各地新栽的枣苗,80%均出自新郑。

  古语云:“事者难成易败,名者难立易废。”“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最近几年,一直有人对新郑枣的辉煌背后满怀忧虑。

  “内黄枣迟早要起来,没有想到却这么快!” 新郑市红枣协会副会长刘志勇评价说。

  “近些年新郑枣产业一直在走下坡路,新郑对枣这个地方品牌付出的爱太少了。”在刘志勇看来,新郑枣问题很多,“近两年,新郑一直在努力扩充枣树种植面积,但由于部分枣农没有掌握管理技术,得不到政府起码的扶持,对未来充满怀疑,很多人已开始故意毁苗。”

  《经济视点报》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枣农总是使用高毒和违禁农药,新郑枣的品质一直在下降。政府也曾要求枣农不使用违禁农药,但效果不好。

  新郑市林业局总园艺师白保华对《经济视点报》记者说,果树都是有果龄期的,新郑的枣农却一直在掠夺性生产,比如为了多出枣,枣农经常“砑枣树”(一种在树上砍几刀使树多结果的土方法),很少施有机肥,基本都用化肥,并且枣粮间种,一年甚至种三茬。

  “一边是掠夺性生产,一边是枣树面积没有增加,内黄县则相反,新郑市怎么可能不落后呢?”刘志勇认为。

  如今的刘志勇,最喜欢回忆过去的时光——比如1998年前后。而回忆1998年,不免要联想起一个人——原新郑市委书记张春香。

  据介绍,当时新郑市出台了许多优惠措施,鼓励、扶持大枣产业的发展,例如对于大枣加工企业,市委、市政府规定:地皮不要钱,优先贷款,政府帮助销售。同时,新郑市成立了大枣产业化指挥部和红枣协会。

  “新郑枣拥有四个枣品地理标志,这也多亏了张春香书记。”白保华同样如是说。正是在张春香的推动下,新郑一举向国家工商总局成功申请了4个枣类地理标志:新郑大枣、新郑小枣、新郑鸡心枣和新郑灰枣。

  但获得地理商标,似乎给了新郑一种跑到了尽头的满足,自此走上了下坡路。

  中国枣业将“五分天下”

  一个有意思的情况是,失落归失落,新郑依然是“骄傲”的,因为——当地有着几个已经在全国叫响的枣企业,比如拥有“好想你”品牌的奥星公司。

  就此,内黄县的说法是,“我们正在抓紧追赶”。

  事实上,内黄人认为自己的枣产业发展得更早也更好,比如内黄县冬夏枣茶饮料公司,在1994年便已经名扬海内外。厄运发生在1995年,当年,洛阳春都兼并收购了内黄县冬夏枣茶饮料公司,该公司自此一蹶不振。

  而如今,除了已经独立出来的冬夏集团,内黄还逐渐扶持起了永盛枣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康辉食品有限公司、明星果脯厂、高堤乡食品厂等多家明星企业。其中永盛公司下设86个分厂,年创产值数千万元,直追新郑市目前最好的枣企业。

  就此,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冯建灿指出,内黄枣业距新郑枣业还有着不小的距离,比如在名牌产品方面,内黄大多数加工品普遍存在技术含量低的问题,低档次产品比较多。

  “主要问题是品种混杂,良莠不齐,表现在一些主栽品种类型较多,良莠混杂,枣果大小、果形、色泽、核形、含糖量、风味千差万别,极不整齐。”冯教授说。

  但是,内黄“当地有着强烈的发展枣业的意识,势头很好,也很容易追赶”。

  专家表示,如今中国的枣产业已经明显呈现出了五分天下的格局:河南的新郑市、内黄县、河北的临城县、山西的临县和新疆。这其中新郑枣产业发展得最好、最完善,但目前似已大不如昔。

  “新疆也很厉害,这些年每年仅从新郑调走的枣苗就达数十万株,目前枣林种植面积已是全国最大,如果到了盛产期,必然成为全国枣产业的龙头老大!”刘志勇说。

  如此不难想象,“夹击之下,新郑枣的名声必然越来越黯淡。”刘志勇说,“而新郑,似乎还根本没有注意到市场的走向和变化。”

  有关专家认为,内黄县枣业之突兀崛起,预示着中国枣产业由此进入了一个“多国交战”的格局,新郑枣将不得不出让“独领风骚”的地位。而

资本市场风起云涌,精彩故事将陆续上演,最终尝到甜头的当然是老百姓的肠胃。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