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体育时代正来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4日 11:20 第一财经日报 | |||||||||
任绍敏 12月9日,在上海财经大学参加“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听到来自国家体育总局的专家鲍明晓谈“财富体育”,令人耳目一新。 中国的体育似乎一直花钱如流水,运动员奋勇拼搏,摘金夺银,而政府全程埋单,体
体育有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政府驱动的,依靠财政供养,是力量展示型体育,产生的是金牌;另一种是市场驱动的,依靠消费支撑,乃是参与消费型体育,产生的除了金牌,还有金钱。 很显然,中国目前还属于前者,不管是参加大型体育赛事,还是自己主办体育赛事,中国消费财富的比重要大得多。 在美国,美国联邦政府从来不给体育拨款,地方政府投入体育,也要经过严格的评审,由市、州议会决定,甚至需要全民公决。休斯敦政府投资2.8亿美元建造了一个豪华场馆,租给火箭队和冰球队,每年可获取租金1700万美元,租用期30年,休斯敦政府收回的投资远远超过2.8亿美元。而这2.8亿美元也是对周边10公里以内的旅馆、餐厅多征税所得,美国政府的资金运作能力可见一斑。 中国的“政府体育”模式其实一直在转型,但并不成功,强大的惯性和路径依赖,以及即将到来的2008年奥运会,体育行政部门作为转型改革的设计者,可能会有条件反射式的自我保护,这一切,让中国体育创造财富面在短期内很难得到有效延展。 国外体育机构围着金钱转,国内体育机构围着金牌转;国外体育机构全力开拓中国市场,掠夺中国稀缺的赞助商、客户、体育迷、媒体资源,国内体育机构继续吮吸财政“乳汁”,丢失的是人群、市场、财富,谈到这些,鲍明晓忧心忡忡。 他给未来中国体育指出了一条发展之路——“还体于民,寓体于民,引体入社,融体于市”,变“政府体育”为“市民体育”,让体育参与经济生活并真正创造财富。 (作者为本报综合新闻中心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