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中国电影进化到好莱坞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1日 15:09 经济观察报

  李劳/文

  11月,几乎沦为鸡肋的第14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并未吸引到明星导演陈凯歌和张艺谋出席。其时,这两位曾经共同缔造第五代中国导演开山之作《黄土地》的老同学正在为他们的新片上映做最后的准备工作。本月晚些时候,他们将分别推出造价不菲的《无极》和《千里走单骑》以争夺本年度最后一个黄金档期——贺岁档。

  细看一下之前这两部电影和元旦档已经上映的陈可辛导演的《如果·爱》以及正在紧张拍摄中的冯小刚的《夜宴》的演职员表,可以发现这些中国电影的制造人员已经十分国际化,来自美国、日本、韩国的演员和音乐家们均参与其中。而且,这些电影都已经售出了海外版权。事实上,这些电影的整个制作流程以及围绕电影所展开的立体化营销都已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作为中国商业电影的代表影片,它们已经由艺术与意识形态至上的电影脱胎为朝向市场化商业化的高歌猛进者。

  中国面孔下的国际血统

  《无极》的主要演员除了中国内地的刘烨和陈红之外,还包括一大批有国际背景和知名度的演员和幕后人员。这其中包括来自韩国的头号明星张东健、日本的真田广之和香港地区的张柏芝和谢霆锋,摄影师和美术指导是香港的奥斯卡金像奖获得者鲍德熹和叶锦添,武术指导是好莱坞大片《蜘蛛侠Ⅱ》的武术指导林迪安,而电影配乐则由来自好莱坞的新锐音乐人克劳斯·巴德尔担纲。而其投资方除中国外还包括来自美国、日本和韩国的公司。在之前的《英雄》、《天下无贼》、《神话》、《七剑》等大片中,你同样可以发现类似的情形。

  这些成分复杂的电影,还是中国电影吗?在对比这些电影和之前的《小城之春》、《黄土地》甚至《有话好好说》之后,人们难免发出这样的疑问。以往那些深邃的民族思考和细腻的中国情感,在黄金档期的豪华多厅影院中悄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简单的剧情、特意强化的中国符号(如功夫)、炫目的特技制作和DTS影音标准以及来自亚洲各地的偶像明星们。

  这些当然是中国电影,制作人员与方式日趋多元化,但是代表的仍然是在全球化市场中迅速嬗变的中国电影。由艺术探索转向大众娱乐,由本土制作转向国际制作,在这一充满阵痛与欣喜的转折年代,中国商业电影导演们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商业电影的典范——好莱坞电影作为学习对象。

  坚信“商业片才是中国电影出路”的导演冯小刚在不久前向记者表示,其推迟到明年暑期档上映的新片《夜宴》的海外版权销售已经收回所有制作成本。国内上映后产生的票房将全部转化为纯利润。而《夜宴》制作方正是华谊兄弟,正是最早引入贴片广告和海外分账模式的中国电影公司之一。其负责人之一王中军认为,华谊兄弟的最大成功在于找到了一个商业电影的赢利模式,为投资人找回了信心。而新画面公司在2002年营销给中国电影业注下一剂强心针,《英雄》时所展示出的现代营销手段亦令人耳目一新。如华谊兄弟一样,度过回收资金恐慌之后中国的电影公司们并未止步于本土市场,他们已经将北美和欧洲这两个全球最大的电影票房市场视作其电影销售的重点所在。

  电影政策的调整与修改令民营和外国资金得以进入原本单一的中国电影投资市场,成为中国大片得以制作的资金保障。2004年生产的212部国产故事片中,民营资本和境外资本参与制作的影片已经超过80%以上。而占据国产影片票房前10名的影片,绝大多数都是由这些民营公司投资生产或合资生产的。这些新生公司有着极强的市场意识,将中国电影推向海外,聚集更多的制作资金并增添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

  另一方面,那些分散于各地的陈旧电影院正在重新装修加入到新成立的各条院线中去。这些电影放映终端担负着艰难的使命——将平均5年进一次电影院的中国人更频繁地吸引到电影院中去。

  制作基础方面,中国仍然缺乏一批有着号召力的导演和国际影星,以及大量的技术人才。当下,影片可以稳定销往北美、欧洲、日本这三个全球最主要电影市场并进入主流院线的中国本土导演,似乎只有两个人——张艺谋和陈凯歌。而其他导演的电影欲销往这些地区,均要借助章子怡、李连杰甚至武术指导袁和平的国际知名度。而其它导演如冯小刚、徐克等则只能借助刘德华这样的区域明星进行亚洲范围内的“国际公映”。特技和后期制作方面,国内仍然乏善可陈。在电影特技大行其道的今天,走向好莱坞化的中国电影必须拥有自己的“梦工场”和“工业光魔”。

  后卧虎藏龙时代的愿景

  中国电影及电影产业的好莱坞化、中国电影市场的复苏,也许只是又一幕“蝴蝶效应”。2000年,中国台湾本土电影市场完全崩溃后,由那里出来的一位名为李安的导演在美国拍摄了中国武侠电影《卧虎藏龙》,意外大热并在奥斯卡上大获全胜,引发美国人对中国功夫的瞩目。很快,之前专注于艺术电影的中国导演张艺谋找来《卧虎藏龙》的女主角之一章子怡和在好莱坞发展的李连杰拍摄了另一部武侠电影《英雄》,意外在本土获得破记录的2.5亿元,而海外总票房则达到了11亿元。

  《卧虎藏龙》帮助中国电影在北美唤醒了人们对于李小龙和功夫的记忆,并成功塑造了中国女演员章子怡的国际形象。而其制作班底中的武术指导袁和平、美术指导叶锦添、电影配乐谭盾则被后来的功夫电影轮番使用。这个组合甚至原封不动地被套用在了《夜宴》中。

  北美票房市场总值接近100亿美元,而中国的票房总值仅为十几亿人民币,所以《英雄》在北美的票房才可能是其在国内的数倍之多。那些意在海外市场的电影中的中国文化被压缩为无限放大的功夫,再配以国际水准的形式制作,批量销往北美。

  中国有潜力培育出一个完善的电影工业体系,而深远独特的文化传统亦为中国的电影输出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这令中国拥有了电影输出的文化可能,它所需要的是从政策到市场的进一步调整和发展。而此一轮中国电影市场的复苏和规模化海外输出为此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

  那制作精美内容却流于肤浅的功夫片及其成功的经历,却正刺激着中国电影积极挺进娱乐化、类型化和商业化,这必将促使中国电影管理部门的政策调整,催生大量如冯小刚一样密切关注中国社会的商业导演,培养大量钟情国产电影的忠实影迷,并最终培育出类型多样的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实现中国电影的真正繁荣。这或许是处于后卧虎藏龙时代虚妄之中的中国电影,所能获得的最真实的愿景。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