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国内钢材需求强度减弱的市场基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9日 11:30 中华商务网

  进入12月份,国内市场钢材价格基本平稳,持续下跌的冷板也止跌有望,上海鞍钢1.0MM冷板市场报价在3800元/吨左右。虽然市场价格波动不大,但市场成交状况却每况愈下,厂商的心理压力有增无减。对后市感到迷盲。其实这是一种心理错位。经历连续三年多的钢铁产业利润暴发性增长,人们将这种特殊情况下超常规增长看作是常规,一旦市场向常规方向发展反而认为不正常。因此,市场转化的过程也伴随着心理错位的纠正。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向深度发展,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一大批过热产业开始逐步消肿,钢材需求强度将明显减弱。市场的灵敏度直接反映了这种趋势。因此,我们更需要关注下游产业变化,从新的形势中调整心理压力,转变经营观念,寻找钢市商机。

  先看汽车产业,2002年和2003年我国汽车需求出现爆发性增长,增长率分别为38.8%和36.7%,而汽车投资也在2002年和2003年进入高增长期,增幅分别为56.3%和87.2%。2004年是外商投资中国汽车行业力度最大的一年,投资规模动辄十亿、百亿。全行业固定资产计划投资2572亿元,比2003年同期增长50%;完成总投资832亿元,比2003年同期增长53.3%。2005年1-9月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420.21万辆和413.6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18%和10.12%。

  预计2005年汽车产销将达550万辆。而专家预测,目前中国整车的汽车产能达到了800万辆,再加上在建的有220万辆产能,建成后将达到1020万辆。很多投资者仍然不在意专家一再提醒的“由爆发式增长转变为稳定增长的市场信号”,投资热情仍然不减。而今年以来在价格战愈演愈烈的情况下,轿车生产能力的利用率已经跌到了55%左右,前9个月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虽然增长了17.9%,但是企业的利润却下降了52.9%。15家轿车企业亏损,8家企业的利润在下降,只有3家利润有所增长。根据有关部门的测算,2005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大约是3500万辆,当年的需求量大约是550万辆。与年产能800万辆相比显然是供大于求。因此汽车由暴发性增长向稳定增长的转变是必然的。

  除汽车产业外,有不少行业10月份以后的产量也在消肿。根据权威部门统计,10月份,水泥专用设备增长率同比出现10.1%的负增长,而9月份为负增长5.8%,月环比大幅下降4.3个百分点。而在今年6月份该产业同比增长率还在15.8%的高点。

  可见增幅下降速度之快。

  工业锅炉10月份产量同比增长14.4%,而9月份增长率为20.1%,增幅下降5.7个百分点。

  交流电动机10月份产量同比增长9.8%,而9月份增长率为19.6%,再看1月份增长率高达37.1%,10月份与1月份相比,增幅下降27.3个百分点。

  机车产量10月份同比负增长57.4%,9月份负增长46.9%,而今年的5月份同比增长率还高达23.3%。

  再看家用电

冰箱,10月份产量增长2.4%,而9月份增长15.8%,1月份更是高达34.6%。

  在部分产业消肿的过程中,也比较注重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档次。 轴承制造行业已明确提出这方面的目标。

  由产能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迅速转变。2004年国内轴承产量达到了49.3亿套,销售收入达到446亿元,增长幅度是近年最高的,分别为28%和22.5%。尽管如此,2003年我国轴承进出口出现了逆差,虽然2004年重又恢复顺差,但出口11.4亿美元,进口11.25亿美元,基本为1∶1的关系,而且进口的都是高档、关键的轴承产品,出口的则是大宗、小规格、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因此,逆差今后随时有可能再度出现。其根本原因就是我国轴承行业自主开发能力差,技术进步慢,这些情况的出现不外乎整体产业摊子铺得大,规模效益较低。

  行内专家认为,中国轴承行业前面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从产能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迅速转变,这也为轴承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上我们仅仅是从局部行业的某些调整看钢材消费空间的变化。影响钢材消费强度的更重要原因还在于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党中央制定的“十一五”发展战略,其主导思想是要改变

中国经济发展长期以来过多地依赖资源和投资的状况。通过扩大内需,增加其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降低GDP增长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过度依赖,改变日益失衡的国民经济发展状况,降低资源消耗,达到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目的。

  钢材本身就是资源,特别是钢材生产中要消耗大量的

能源和资源,因而,在新的战略中,钢材也是要被压缩的资源之一。因而,中国每亿元GDP所需要的钢材数量在未来的几年或十几年中将会不断地降低,国内钢材消费量的增长将大大减缓。

  专家已多次提醒,中国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贡献率已经超过国际上普遍公认的合理的范围,影响了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同时也造成中国钢材市场需求增长旺盛的假象。导致国内钢材消费量超常增长,钢材消费强度快速提高。据WSD分析,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的每10亿元GDP钢材需要量,2000年中国为1.4万吨,而2003年已经接近2万吨,而2005年预计将超过2万吨。如此大的钢材消费强度仅在1992-1994年中国出现钢材热时才出现过,而正常的钢材消费强度应在1.3-1.5万吨。即使是这一“正常值”也要比美国高出6倍以上。

  根据WSD的分析,中国每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的钢材消费量是每亿元国内消费钢材需要量的14倍。如果在同等的GDP增长速度下,国内消费的比例上升,则固定资产投资必然同比例下降,但由于两者钢材消费强度不同,所导致的钢材消费量降低显而易见。

  专家预测,通过结构调整降低固定资产投资比例,扩大国内消费水平。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贡献率将逐步下调到37%左右。因此,国内钢材消费强度减弱将是持续性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