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中国家电企业寻求蝶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 17:14 财富时报

  本报记者 言如雨

  近日,在广州举行的“搜狐2005年中国家电高峰论坛”上,众家电行业名人华山论剑,分别道出了家电行业的困惑及探讨了未来的出路。中国家电行业可谓是血雨腥风、刀光剑影。最近几年风头渐猛的家电连锁卖场更是消息频繁,家电企业融资并购,利用现有资产走多元化道路等发展模式层出不穷。

  开放竞争成就产业升级

  从曾经的完全依靠国外进口发展到中国家电产品成为市场主流产品,中国家电产业也从“没有希望的产业”历经“低科技、劳动生产力密集、重复竞争”,发展到如今中国“开放最彻底”的产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研究员张文魁表示,开放与竞争造就了中国的家电行业,而中国家电产业未来的升级仍然依赖于开放竞争。

  根据

信息产业部的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销售收入26550亿元,比2003年增长41.7%,出口增长了46%;2005年上半年全行业销售总额16800多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据了解,正是不断的技术革新和技术融合促进了行业净化,而中国家电行业也正逐步净化成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家电零售行业的资本构成大多为民营资本,他们机制灵活、充满创意,创业初期的“小快灵”是他们最典型的风格。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升级,传统

零售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和市场理论已经明显不能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其经营管理模式方面深入、持久的创新力也在衰退,因此经营模式和管理手段上的单一和趋同成为这些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重网络规模,轻单店质量;重商品价格,轻管理服务﹔重宣传造势,轻文化建设。

  张文魁同时认为,世界主流企业应该是那些“不依赖于自然资源,处于竞争性行业非国有的公众公司”。中国家电要成为国际主流企业,真正挑战不是规模、也不是发展速度,而是企业文化和公司治理这两个方面。从2005年格林柯尔等企业发生的危机可以看到,“投机”性过强、严谨精神不足、开放竞争性的国际规则锤炼不够,依旧是中国家电企业公司治理上的严重缺陷。

  连锁销售造就发展空间

  “家电业的连锁才刚刚开始,竞争就已经发展到资本和服务的竞争。”国务院发展研究所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陆刃波在会上表示。

  目前,中国家电连锁市场初步形成了五大连锁。国美、苏宁、永乐等。中国家电连锁的竞争还刚刚开始,2005年是一个很标志的年头。国美、永乐、苏宁都进入了资本市场。还有很多的投资公司正在加强连锁。

  近年来,中国的家电网络变化很快,家电连锁上规模,到2005年,中国家电市场的规模已经超过了5000亿。在一级城市市场,家电连锁的销售比重超过70%。城市家电连锁市场销售比重变化很大,从2003年不到30%,到今年已经达到了48%,这是全国的销售比重。所以,连锁渠道已经入的抢手的地位。家电制造企业怎么样,要变,建立相应的渠道模式和相应的政策。

  家电企业的

竞争力,应体现在服务水平上,而不只是单纯的卖产品。竞争优势应该体现出来,国外的大型零售企业的发展一共5000亿的销售规模。企业应该为消费者提供优秀的服务,争取到更丰富的资源。

  利用资金多元化谋新局

  在本届行业高峰论坛中,论坛专家认为,随着中国信息电子生产制造业比较高的发展速度,中国家电企业的国内外发展途径正日益放开,海尔、TCL、联想等巨头企业已经具备了国际竞争力,开始出现了一些国际影响力的华人企业,而且资料的多元化应用越来越普遍。

  观察人士预测,随着中国商业流通领域对外资的全面开放,很快就将有国际、国内新商业资本进入中国家电零售连锁业。因为有着十三亿人口并且幅员辽阔、正处于迅猛发展过程中的中国家电消费市场,其发展潜力无疑是十分巨大的,绝不会是少数几个行业寡头在短时期内就能够独霸的。

  对于多元化,格兰仕是不认同这条道的,于是格兰仕集团副总裁俞尧昌表示:“企业的核心技术、核心部件乃至它的文化体现了其对中西方文化的融合能力,乃至企业的组织、产品能力,包括制造力、包括我们的市场营销、整合等。中国家电业目前还是刚刚走向世界,企业应该在专业上对企业本身提更高的要求。”

  目前,中国家电企业虽然表面上竞争激烈,但还远未达到你死我活的过度竞争阶段,无论是全国性的连锁巨头还是区域性的小品牌,都能在竞争中存活。但是,这样的局面能够维持多久。于是相关家电业专家认为:中国家电企业在多元化资本结构的催生下,会快速走向成熟,广大消费者将会享受到更好、更全面的优质服务。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