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农民高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 07:17 人民网-华南新闻 | |||||||||
赖伟行 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正在各地迅速展开,农民群众也对此充满着期待。然而,要真正做到扎扎实实地推进新农村的建设,还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解决一系列的具体问题。
从根本上说,建设新农村的焦点,在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让农民高兴。现实的情况是,我国农村还存在着巨大的贫富差距,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制定建设新农村的目标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多为农民的实际需要着想;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山区,如果仅仅热衷于简单地建几个新农村示范点,而没有实实在在地惠及农民,甚至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大兴土木,就会伤害农民的利益,让农民不高兴。广东清远市扶贫办的一位同志曾经对记者说,他宁愿把扶贫款全部用到培训农民上,也不愿修一条通往深山僻岭的水泥公路。因为在当地,修一公里水泥路的成本是26万元,而这笔钱,却能让260位农民掌握一项小技能,进而使260户农民脱贫成为可能。 建设新农村,脱贫是前提,尤其是在广大山区,而脱贫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的素质。广东阳山县的一位干部曾抱怨:“许多农民要从开电视机学起。”眼下,不少地方已经把对农民的培训作为扶贫的重要手段:输出一人,脱贫一户已成共识。从更深远的角度看,培训农民,帮助他们掌握发展的技能,不仅能够帮助农民摆脱贫困的命运,而且是国家解决城乡体制诸多问题的基本前提条件。因为只有越来越多的农民能够凭一技之长走进城市,我国的农业生产才有进入现代化的可能,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内容才能够大面积地普及开来。 此外,各级政府转变工作方式已是刻不容缓。过去那种靠下指标、发文件推动工作的方法农民是反感的;那种动辄下乡检查工作的派头农民是不高兴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政府部门,尤其是市县乃至乡镇一级的政府,需要大规模地、真正地承担起指导农民生产,为农民解决生产流通诸多问题的服务职责。眼下农村最缺乏的就是社会化服务,广大农民难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这已被事实所证明。因此,如何引导农民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大力发展村民自助组织等等,就显得十分重要而迫切。 建设新农村不可能一蹴而就。相对富裕的地区与绝对贫困的地区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刚解决温饱与已进入小康也有不同的目标。因此,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从农民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农民们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才能让农民由衷地感到高兴,才有可能使我们的工作取得实际的效果,新农村的建设才能够在不同的层面上得以稳步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