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中国邮政改革破蛹 > 正文
 

邮政改革呼唤政府职能到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5日 01:17 中国经济周刊

  我国邮政发挥着通政、通民、通商的重要作用,与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紧密相联,事关国计民生。各级政府对这个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和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文/胡仲元

  今年7月,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邮政体制改革方案》。会议明确提出,邮政业是国家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邮政网络是国家重要的通信基础设施。国务院对邮政“两个重要”的表述,是新形势下对我国邮政的性质、地位、作用的科学、准确定位。

  大小公司涌入 邮政市场混乱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导致邮政这个世界各国公认的、以主要提供福利型公共产品的特殊公用通信服务业,被不适当地放开并完全推向市场。一方面,数十万邮政员工通过辛勤劳动,勒紧腰带,弥补着履行政府普遍服务职能所带来的巨额亏损;另一方面,成千上万、大大小小的国内外快递公司置法律法规于不顾,纷纷进入本不该进入的邮政通信领域,以撇奶油的方式同邮政进行“竞争”。

  结果是,我国邮政市场经营秩序空前混乱,邮政行业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邮政网络的运作在艰难维系,邮政普遍服务水平不仅未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得到同步提升,在一些地区还不同程度的有所下降。一个突出的例子是,被誉为“深山信使”的王顺友,他在邮路上遮风避雨的帐篷和睡袋是来自社会赞助。王顺友的精神感动了国人、世人,但他工作条件改善所遇到的困难则凸显了邮政履行普遍服务职能所面临的发展资金短缺的尴尬,也折射出政府在邮政这个公共服务领域上的支持和投入明显不足,

  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近年来在邮政行业政府职能的弱化与缺位恐怕是一个重要原因。

  政府职能亟待到位

  邮政作为国家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和通信基础设施,在实行体制改革以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职能应该尽快到位,承担起以下职责:

  邮政作为国家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理应坚持由国家开办、国家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办好邮政不只是邮政部门的事,各级政府不能缺位,而要把它作为自己的应尽之责。据了解,美国在城市管理中,邮政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时至今日,美国对邮政实行专营等一系列保护政策没有松动,甚至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邮政部门一度提出“扭亏为盈”也被及时校正。人们看到,美国邮政仍然对促进国家稳定和社会进步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政府、民众与邮政关系和谐。根据《邮政体制改革方案》,我国邮政将实行政企分开,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作为国务院授权投资机构,财务关系在财政部单列,由国家邮政局、财政部分别作为其行政主管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与一般行业改革有明显不同。因此,各级政府有责任、有义务以更大的扶持力度支持邮政事业健康发展。只有政府职能到位,邮政这个与自然垄断行业有着很大差别的特殊行业才有可能继续生存发展并有效提供普遍服务,才能营造邮政事业可持续发展应有的外部环境,如明确局所设置、服务质量等普遍服务标准,依据邮政法规严格规范过度开放、十分混乱的邮政市场。

  邮政作为国家重要的通信基础设施,理应由政府按公用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和建设。邮政设施是邮政企业提供公共服务的基础,也是邮政事业得以生存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在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中,要进一步提高邮政公共服务水平,就必须加大政府对邮政设施建设的投入,以增强邮政网络的科技含量和运行能力。邮电分营以来,特别是国家对邮政取消补贴、实行“断奶”后,邮政事实上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根本无力进行扩大再生产,也就无法提高我国的邮政普遍服务水平。原因很简单:作为企业,为了生存,势必通过撤销网点、裁减人员、减少投入来提高自身效益,正如公共交通撤站、减员、不更

新车辆一样。然而,这些作法,无疑与公共服务、公共设施的本质属性背道而驰!邮政实行政企分开以后,中央政府应对全网性的邮政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各地政府应对本地区的区域性邮政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同时在邮政生产用地、车辆通行、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政策优惠。作为邮政企业,也要依法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加强成本核算,努力降低运营费用,杜绝经营性亏损,不断增加造血功能,逐步减少国家财政负担。

  (作者为北京市邮政管理局副局长)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6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