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外资并购在风险与利润的碰撞中提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4日 12:47 中国经营报

  作者:李向东 来源:中国经营报

  全球展览业的并购浪潮已经席卷到中国。就在不久前,励展博览集团与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合资成立国药励展展览公司,法兰克福展览公司与民营企业广州光亚高调成立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加上此前博闻、荷兰VNU与中国企业的结盟,使得一年来中外展览企业合资合作的大动作令人眼花缭乱。

  在11月29日结束的第二届中国会展经济论坛上,“展会并购与资本运作”也成为本届会展论坛的重点内容。中外展览企业并购与合作的路在何方?面对海外公司的资本运作,本土公司的联合壮大,展览企业在风险与利润间究竟该如何取舍?这些都成为与会者讨论最热烈的话题。

  中外合作的教训曾经很痛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曾经风光无限的中国四大计算机品牌展览会,中国国际计算机展览会、世界计算机博览会(中国)、全国计算机产品北京交易会、中国计算机世界展览会,都因为与美国COMDEX和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的合作而盛极一时,又因为与他们的合作而迅速走向衰败,直至消亡。

  对此情况,曾经参与过几个电脑信息展策划与运作的中国展览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薛婷婷认为,中国企业,尤其是拥有品牌展览会的企业,不能过分依赖洋品牌,洋品牌不是“万金油”,移植到中国也会有水土不服的时候,保护自主品牌的努力永远都是中国展览业界应该认真对待的大事。像四大电脑信息展,就因为所依托的母展——COMDEX在美国的消亡而全部消失。薛说,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类似电脑展沉沦的现象似乎在当前还时有发生,足以引起中国展览业界的高度关注。

  市场定位准确的展会是并购对象

  专家分析,中国拥有的产业优势和市场基础,完全具备支持多个20万~30万平方米面积的世界级大展,而此前中国以“报批”为特色的会展政策也为中国培育了多个品牌展览和众多的“领军人物”。但令人困惑的是这些领域的展览会面积一直维持在10万平方米以下,继续发展乏力。

  针对这种现状,会展专家、上海博华国际展览公司董事长王明亮指出,通过并购与合作是做大中国展览市场最有效的方式,其中与外资的合作更是重中之重。这一思路也符合目前的市场状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国展览市场有扩张的需求,外资有进入中国市场的愿望,正因为如此,近期中外会展企业间的合作“成绩单”才如何耀眼。

  不过,历史的深刻教训使业界在对待展会并购和资本运作的风险和利润方面更加务实、谨慎。杜塞尔多夫展览(中国)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冯培喜参与了多起成功的并购与合作业务,他认为展会在收购后的下一步发展至关重要,即准确预测被收购展览会的未来前景。

  王明亮也持同样观点。他认为计算机展的消亡,就是没有认清行业的发展变化。进入本世纪以来,计算机已成为大众消费品,推广方式已经转向大众传媒,不需要参加展览会了。没有了市场基础,计算机展的消亡是必然的。因此,一定是那些市场基础定位准确的展览会才具有发展前景,才会进入并购者的视野。

  被收购的一定是成功的项目

  冯培喜表示,预测一个展览会的未来前景不像买一栋房,预测房产是否升值那么简单。房子无需太多管理即可按时收租,但展会却会因为行业的发展、市场的瞬息万变而蕴藏着诸多不可测的因素,有时一个小小的转变如果并购方没有认识到,对展会也是致命的打击。因此,必须在行业和展会的互动影响中来评估展会的持续发展能力,以保障投资回报。

  由此看来,对收购的成功与失败,必须有长远的眼光,不能拘泥于一时的得失。冯提出,收购有时意味着“增加成本,降低利润”。因为收购方既然要收购某展会,当然希望从这项收购中获得更多更大的收益,而这种收益的取得,需要持续投入,成本必然增加,造成短期内利润下降。收购方寄望发展壮大后的企业来创造利润。如果只是维持现状,即使是一个正在赢利的展会,也失去了收购的意义。

  但在目前,国内许多企业认为被收购的项目都是办不下去了,才拿出来被并购。王明亮认为这是一个明显的误解,实际上,只有成长性良好、前景可期的展览会,才会成为被并购的对象。因为以现在展览业的发展速度,维持现状就等于是变相的落后,只有积极地联合、壮大自己,才会保持竞争优势。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