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票价改革破冰:垄断旗帜下的市场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3日 09:26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彭戈 来源:中国经营报 数十年来只涨不降、让铁路乘客怨声不已的火车票价终于开始出现变化。从11月中旬开始,成都铁路局开始对四川段内部分短程线路票价作出调整,数条线路票价开始打折出售,平均折扣幅度达到30%。与此同时,包括广州、上海、南京等地紧跟其后,纷纷传出票价也将打折的消息。
有铁路部门官员颇有得色地表示,此事“在中国铁路史上,乃是开天辟地第一次”。这似乎是“铁路运价体制改革启动的号角”。 但这是否真就代表着高度垄断铁路运价制度改革即将全面到来?从目前情况来看,成都等地的铁路票价打折,只是铁路系统的一次小范围尝试,谨慎有余、力度不足。 从成都铁路部门了解的情况来看,这枚垄断旗帜下的“市场蛋”具有许多先天性的不足,垄断性色彩依然浓厚。比如,打折票线路有限,仅限于宝成铁路一线。其次,只对省内短途卧铺打折,跨省长途卧铺或者省内的短途座票均不在打折范围。这样以来,成都铁路票价打折的实际意义就大打折扣,想买的不能打折,能打折的用处不大。而打折票推出后销售冷清的事情也表明,对于此次打折的意义和影响并不能作出太高估计。甚至,铁路部门在此次推出打折票事件的高调宣扬中,到底包含着几分破除自身垄断利益的诚意,都令人感觉怀疑。 铁路系统本身,既是一个戴着垄断帽子的政府部门,又是一个追逐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这种二元合一的特殊身份造就的结果就是,面向市场的铁路票价制定权被高度部门化、垄断化和利益化。作为一种长期稀缺性资源的供应者,长期以来,铁路在市场上一直维持一种供不应求的供求状况,在市场供求失衡的状况下,高度垄断、只涨不跌的票价体系保证了铁路部门利益的最大化。而这种表面繁荣则延宕了体制改革的要求。在缺乏真正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很难杜绝垄断者利用自身垄断地位剥夺消费者利益的情况发生。 虽然成都铁路部门人士表示,此次票价打折尝试比较多地考虑了消费者的利益,但最终的表现却更像是铁路部门的一次“自利行动”。成都铁路局的一内部人士表示,铁路的运价体制改革要想取得最终成效,必须引入竞争性的外部机制。不然,缺乏竞争和实际改革动力的铁路部门在实行“适度灵活的定价制度”时,更容易出现的还是成都这样的隔靴搔痒式的“票价打折”,对铁路部门的垄断利益并未触动。更有甚者,有研究人士对记者表示,在垄断制度没有消除的情况下,发改委为其打开了“灵活定价”的方便之门,即垄断+市场化+自由定价。最终的结果可能会是铁路部门打着市场化的旗号,将铁路改革衍变为一次变相的涨价运动,改革的初衷还很难得到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