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将分步完成 恒天然离控股三鹿只差一步之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2日 02:50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 边长勇 发自北京 昨天,石家庄三鹿集团与世界乳业巨头新西兰恒天然(Fonterra)集团草签协议,恒天然将通过投资人民币8.64亿元获得三鹿43%的股份。“这是我们在海外最大的投资之一,实际也是外国企业在中国乳制品行业最大投资之一。”恒天然品牌总监科桑杰(Sanjay Khosla)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目前,这份计划正等待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据了解,公司未来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其中中方4名、外方3名,由中方出任董事长。 不过这8.64亿元的投资并不是一次完成,恒天然策略及发展总监Graham Stuart 接受记者专访时说:“第一步我们用部分资金直接购买三鹿股份;第二步是购买新增股份,资金规模为6.48亿元,占总投资的四分之三;另外一部分将会用来在未来两年内开发我们的商业合作计划,我们将通过逐步的商业计划来完成这笔投资,这6.48亿元将主要致力于提升三鹿的生产规模和能力。” “在适当的时候,合资公司股票将发行上市。”三鹿集团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刘承德对记者说。不过,“上市是既定目标,目前还没有具体时间表”,是在海外或者国内上市都没有确定。 据三鹿内部人士透露,目前的三鹿由5个股东控制,“最大的股东拥有92%股权,由三鹿全员持股,其他8%股份由红旗等4家小股东组成。”恒天然第一步收购的股份“来自这5个股东”,第二步恒天然所购股份将来自增资扩股部分。 “目前大股东还是中方。”该人士说。43%的股份并不是一个小数目,与50%的控股权只有一步之遥。对于这种疑问,GrahamStuart说,“我们对这个份额感到很满意,我们并不寻求控股。” 在三鹿之后,恒天然是否还有进一步的投资计划?科桑杰说:“我们现在的工作重点就是想办法让合资企业顺畅运行,未来我们将一步一步向前走。” 刘承德对记者说:“我们的合作不仅是资金上的合作,而且包括管理、技术各个方面。” “合作的重点是放在进一步打造三鹿的品牌上。”三鹿集团常务副总经理蔡树维对记者说,“但也不排除在适当的时候,根据企业发展和市场的需要推出新的品牌,并推出高端品牌”,“合资以后,在奶粉、液态奶领域都将有比较大的发展。” “我们的合作不是排他性的,我们将会在中国继续开展原材料供应和服务行业。”Graham Stuart告诉记者。 记者观察 外资再攻中国乳业市场 边长勇/文 今年,中国乳业里的外资一片腾腾杀气。 达能增持光明股份上升至 11.55%,英国RichKeen 公司与统一一起,认购了完达山50%的股权,蒙牛与丹麦乳业巨头阿拉·福滋联手…… 我们完全可以把这看作外资进攻中国乳业市场的第二次浪潮。几年前,意大利帕玛拉特、美国卡夫、英国联合利华、荷兰菲仕兰等跨国乳业巨头相继高调进入中国市场,却纷纷折戟而归。 但是,这一次我们看到了差异。在第一次进攻中,外资依靠更多的是产品,他们大多在中国直接投资建厂,与中国本地乳企面对面厮杀,但是让这些在国际市场平趟的跨国巨头们大跌眼镜的是,他们在中国翻了船,原因之一就是水土不服。尽管中国企业在资金、技术等方面与之相比有差距,但中国企业灵活多变的市场操作手法却让外资迷失了方向;中国市场不同于欧洲市场,“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市场特点并不统一,而是由多个不同特点的区域市场组成,这一点让很多外资迷惑了很久,“我们整个欧洲都差不多”,一套法子能适用大多数欧洲市场,而在中国行吗? 于是,高调杀入的乳业外资品牌或黯然离开,或艰苦地坚持着。 如今,第二波浪潮兴起,因为外资抵挡不住中国市场的吸引力。但这一次他们学精了,不再直接建厂用产品撼动中国市场,而是发挥自己的最大优势:雄厚的资本。通过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中国本土企业熟悉国情和外资雄厚资本的联合优势。 这一次,结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