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债务危机压顶政策限制严格 山西焦炭富豪转型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30日 14:14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徐万国 特约记者 李利中

  太原、临汾、吕梁报道

  他们曾经顶着“能源富豪”的闪闪光环,在焦炭出口价格430美元一吨的时候,他们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坐在家里数钱。

  “每天入的账都是现金。银行也抢着向我们贷款。”临汾市某焦化厂老板许正超(化名)回想“当年”,露出满足的笑意。可当谈到现在的情况,这位40多岁的汉子明显低沉了许多:“现在不行了,一屁股债。”

  许所说的“债”是前两年为了大炼焦炭从银行贷的款,也有从民间筹集的部分资金。“现在,炼的焦炭越多,赔进去钱越多,银行也不再往焦炭项目中放贷。”不仅如此,向银行承诺的还贷期限眼看就到了,而前两年鼓鼓的腰包却一天比一天瘪。

  “现在临汾上点规模的企业大部分已经减少了炼焦投资。我们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新的出路,把剩下的资产激活。”许正超说。

  300亿焦炭债务危机

  类似许正超的情况几乎发生在山西所有从事炼焦业的老板身上。记者在临汾市数家炼焦厂调查发现,这些企业大都陷入了债务危机。几乎每家企业欠债都在4000万元以上,多的甚至高达七八千万乃至上亿元。

  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金融稳定处处长冀司扬称,目前包括工行、农行、建行、中行以及信用联合社等金融机构都向山西焦炭企业发放了贷款,总额高达218亿元左右,加上民间融资,保守估计山西焦炭企业的负债规模在300亿元以上。

  “由于焦炭市场持续恶化,这部分贷款已经成为影响金融稳定的一大因素。”11月27日,冀司扬在说这番话时,他正在前往山西榆次参加一个金融稳定会议。

  在此之前,记者从人民银行吕梁市中心支行得到了一份《关于对煤焦铁行业潜在金融风险的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报告”),显示,截止到2005年6月,仅吕梁市金融机构向焦炭企业发放的贷款就有约42亿元,其中7.67亿元已经被划定为不良贷款。

  “本地银行的景气度已经紧密联系在焦炭行业的景气度上,现在焦炭价格不断滑向低谷,焦炭过热吹大的泡沫可能集中破裂。”人民银行吕梁市中心支行向本报提供调查报告的人士说,吕梁金融机构48.96%的工业贷款投向了焦炭行业,目前风险已经越来越大。

  更有甚者,这些贷款中的相当一部分还投向了违规焦炭项目。上述调查报告显示,吕梁地区炼焦最疯狂时共有534家焦炭生产企业,经关闭后目前尚有209家,其中机焦生产企业只有62家,其他均属于土焦、改良焦和小机焦,是国家严令关闭的对象。

  而此前公开的数据显示,山西省在建和拟建的699个焦炭项目中,有509家违规。这些企业也基本是从银行贷款。如果真正执行国家关闭政策,这部分企业从银行贷的款将偿还无路。

  “这些焦炭企业大部分属于保证贷款,其中相当比例属于同行企业互相担保。这种不规范的信贷方式客观上加大了贷款风险。”上述人民银行吕梁市中心支行人士说。

  事实上,除了吕梁地区外,几乎山西所有炼焦地市都进行了对炼焦行业潜在金融风险的调研。而报告的核心思想都是控制焦炭贷款风险。

  匆忙转型

  银行的“警觉”让焦炭老板们陷入一个越来越大的债务旋涡。记者通过对临汾数家炼焦企业调查后了解到,由于贷款数额较大,一般企业每月要付给银行二三百万元利息。由于焦炭价格持续下滑,收入缩水,有的企业只好重新贷款。资金匮乏造成焦炭企业与银行之间不能按时结息的现象正在逐步扩大。 但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注定无法长久。在原贷款无力偿还的情况下,银行开始拒绝这些焦炭企业的新贷款申请。

  记者拿到的调查报告明确提出,“要控制焦炭贷款,把贷款投资到符合国家政策、有可持续发展的行业和项目上来。”这样的导向转移对于当前的山西焦炭企业,无疑是一大噩耗。

  一方面是来自银行的资金支持被掐断,一方面是焦炭市场的持续低迷。转型成为摆在焦炭老板们面前一个不得不做的选择。

  此前高居胡润能源富豪榜山西能源富豪之首的山西焦炭老板张新民在近期接受《南方人物周刊》记者采访时坦言,这几年企业的发展获得了大量的银行贷款,“到现在有10多亿的贷款没还”。

  在焦炭行业的严峻形势下,张所属的山西金业焦煤化集团亦在谋划转型。在焦炭市场最为火爆的2003年,张新民投资建成了一个200万吨的焦化厂。但由于目前焦炭市场低迷,这个实力雄厚的山西老板并没有选择扩大炼焦规模,而是投资6亿多元开煤矿。不仅如此,张还把触角延伸到运输、洗煤以及

房地产等领域。

  事实上,目前几乎所有的焦炭老板们都希望能够在焦炭之外找到新的突破口。有的选择投资采煤,有的选择

化工,有的选择房地产,还有的选择医药等行业。

  路在何方

  而在轰轰烈烈的山西焦炭业转型大潮下,已经有人提出担心,山西焦炭老板们的“集体转型”会否从一个“泥沼”走向另外一个“泥沼”?

  牛振奎表示,一些企业手中有钱,也作了详细的转型规划,但也有相当部分企业盲目转型,缺乏理性思考。尤其是一些焦炭企业手中没有什么资金,也拿不到银行的贷款就匆忙酝酿转型,其结果可能是转型不成“两头空”。

  “我们很希望通过协会的力量,来引导企业理性投资。”11月28日,山西省焦炭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太来一边接受记者采访,一边将搜集的煤化工发展信息小心翼翼地放入资料袋中。

  “转产煤化工是当前比较认可的一条途径。”刘太来说。由于“

十一五”期间,发展煤化工将成为山西重点培育的产业,很多焦炭老板们对此抱着一线希望。

  更为重要的是,山西省政府计划筹措的100亿元投资基金将为煤化工投资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而煤化工产业作为当前比较看好的发展方向,获得银行贷款的几率相对较高。

  “国家支持一部分,企业自筹一部分,银行贷款一部分。只要有1/3的投资资金,就可以顺利拿到银行贷款。”牛振奎说。

  但是作为规模普遍较小的山西焦炭企业来说,能否享受到山西省“十一五”期间提供给煤化工产业的种种优惠政策?

  按照山西省政府的规划,煤化工优先支持的是那些规模较大的企业,“9万吨以下的煤化工项目将受到严格限制”。如果投资煤化工的资金实力不足,山西焦炭企业将有可能被拒于“煤化工大军”之列。

  更为现实的问题是,作为山西经济“第二支柱产业”的焦炭业,目前并没有相应的职能部门来管理。

  “我们只能尽协会的力量来逐步使企业摆脱困境。”据刘太来介绍,山西省焦炭行业协会先后组织企业限产、促成与河北钢铁结盟等工作,但收效需要一个过程。

  此外,刘太来还设想,把焦炭老板们目前仅有的积蓄集中起来,投向一个有发展前景的行业。但目前这仅仅是一个设想而已。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91,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