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华语电影节只是总结而非节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9日 09:55 经济参考报

  电影节办得不讨大家的好,客观地说,真不见得是电影节本身的错。打个或许不很恰当的比方,中国男子足球队这几年的成绩每况愈下,有看问题看得比较深的评论家指出,国内的足球联赛搞不好,指望男足能冲出亚洲就一定是痴心梦想。

  照这个思路去琢磨,国内的电影节越来越沦为所谓的“自娱自乐”,大概,中国电影市场的疲软才是根子上的原因。大环境不景气,电影节原本承担不起“救市”的重任,所
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也。

  2005年,对中国电影来说是个重要的年头。10月22日在日本举办的第18届东京电影节以及11月6日开幕的韩国釜山电影节,或许出于对中国电影百年的尊重,都给足了华语电影的面子。在东京,老谋子与高仓健两个酷男人因合作温情之作《千里走单骑》而携手走了一把红地毯,此外,张艺谋更担任本届东京电影节的评委会主席,俨然是大师待遇。而华语影坛的另一位重量级导演侯孝贤则在釜山电影节大出风头,他的新作《最好的时光》当仁不让地成为开幕式上的放映电影,分量十足。

  这样的殊荣似乎证明,中国电影依旧是亚洲乃至整个世界影坛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可惜,轰轰烈烈的百年华诞,既不能使金鸡展翅,也不能让百花盛开。前不久落下帷幕的第14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仍旧不能激起太多的浪花,甚至有媒体调侃说,“在三年前,炮轰金鸡百花奖还是一件足以引人注目的大胆举动,而三年后的今天,连炮轰也成了令人厌倦的无趣话题”。

  说起来,今年金鸡奖还是流露出些许新气象的。早在电影节开幕前,主办方中国电影家协会就提出金鸡奖三大改革措施:参选作品由各地影协审核后选送、吸纳港台合拍片参评、评委会不得自行决定颁出并列获奖。没想到,结果还是遂了好事媒体之意,金鸡奖到底还是颁出一个并不新鲜的“双黄蛋”。

  其实,《太行山上》和《可可西里》双双获得最佳故事片奖,平心静气来看也还算合情合理,不足诟病。只是,按照今年3月出台的《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管理办法》相关规定,金鸡百花奖每两年评选一次,金鸡、百花只能“分家”,交替举行。历来标榜专家评判、艺术至上的金鸡奖,跟《可可西里》的缘分怎么看都要更亲近一点,而《太行山上》似乎要更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百花奖口味一些。这样看来,评委会在领会政策精神上似乎还有些偏差。

  好在,金鸡奖的改革措施还是有落实到位的地方,一个相对新鲜的话题是,成龙凭借在港台合拍片《新警察故事》里塑造的“悲情版”陈家驹,成为香港第一个夺得金鸡奖的演员。这多少有些让人不那么信服,不过,考虑到号称世界第一电影节的奥斯卡也向来有事后弥补过失的颁奖习惯,在成龙大哥明显从自己的“颠峰时刻”跌落之后,送给他一个显然是带有追认性质的奖项,这样的选择好像还有了些许与国际接轨的意味。

  最近有一篇颇有意思的文章说,“金马奖风光不再,金鸡奖羽翼未丰,港产片的峥嵘岁月也远去,使香港金像奖渐渐没落。于是,将金鸡、金像、金马三奖合一的呼声,不绝于耳”。而“港澳台地区演职人员今年首次被批准参加金鸡奖评选”,被誉为是这种“三奖合一”在可能性的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话说回来,“三奖合一”这样的思路,充其量只能为电影节本身提供自救之道,却不是疗治华语电影痼疾的去本之药。华语电影一天不能振作,这样的电影节就只能是一年一度的“华语电影年度总结”,而不是华语电影的真正节日。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