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筹划收购上海申通 中外运公司三闯国内快递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7日 16:35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刘伟勋 北京、上海报道   

  如果你是上海申通快递的客户,不久之后你会发现,这家全国最大的民营快递企业将“改头换面”:公司名称前增加“外运”二字,红色LOGO首次涂上蓝色。不仅如此,申通还将彻底“变身”,成为红筹国企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下称中外运)的控股子公司。

  本报独家获悉,中外运旗下上市公司——中外运空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600270.SH,下称外运发展)即将斥资3.6亿元,收购申通51%的股权,目前双方已基本达成协议,相关文件正由国资委进行最后审批。这一消息得到了申通高层的证实。

  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快递市场打拼12年后,申通借此为自己找到了安全的归宿,尽管控制权已然旁落。对于全国3万多家民营快递公司而言,走出区域市场和寻求资源支撑是两大难关,申通用投靠国企的方式找到了一种解决方案。此前,民营快递企业通常独力突围,但大多难以逃脱有形和无形之手的共同揉搓。

  尽管如此,凭借高效和低价两大利器,申通、顺丰、宅急送等民营企业依然争得了国内快递市场的上风。它们曾多次将老牌物流国企挤出战场,包括中外运。此前,中外运曾两度出击国内快递,但均未取得预期的成功。这一次,借助并购申通,中外运试图再闯“快递门”,打破国企“搞不好国内快递”的宿命。

  收购申通背后

  中外运收购民营快递公司并不是偶然之举,但申通最先被其收编,却多少有些偶然。

  “只要对方拥有一定规模,在当地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拥有完善的网络,中外运都会考虑收购。”在2004年底的一次国际物流会议上,中外运总裁兼外运发展董事长张斌首次透露并购民营快递企业的战略。当年,在中外运内部长期被边缘化的国内快递,开始重回舞台中央。

  这一年,国内物流市场大幅开放,美国UPS花费1亿美元终结了与中外运的合作关系。此前,另外两家国际快递巨头荷兰TNT和美国联邦快递已先后抛弃中外运,转投新伙伴。当初依靠政策优势与国际四大快递巨头合资并坐享丰厚利润的中外运遭受重挫,它急于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经过研究和权衡,公司决定把新增长点的重心放在国内快递上。”一位前任中外运高层告诉本报,尽管这一市场竞争激烈,利润微薄,但空间巨大,而且在中外运的空地一体化物流体系中,货运代理、国际快递、国内货运和物流等各环节都已打通,惟独缺少国内快递这一环。

  为了加速发展国内快递,中外运自建网络和对外收购双管齐下。2004年12月,中外运正式推出国内快运产品——“外运发展e速”。当时的宣传资料称,“e速”的网络覆盖了全国除西藏和台湾以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可为用户提供门到门的次日和隔日国内快递服务。

  同时,中外运也开始物色合适的收购对象,国内领先的三家民营快递企业申通、顺丰和宅急送都曾坐到中外运的谈判桌前。知情人士称,中外运十分看好申通,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申通网络完备,在国内拥有430多个网点,仅次于中国

邮政,年营业额超过10亿元;二是申通起家和背靠的长三角市场容量巨大,有数据显示,这一市场的快递业务量占到全国总量的40%左右。

  而2004年前后,申通中意的合作对象并不是中外运这样的国企,而是跨国快递巨头。从2002年开始,申通曾与美亚快递、联邦快递、UPS、法国邮政等国际快递企业密集接触,但均未成行。其原因是,外方基本都要求控股,有些甚至要求申通放弃自己的品牌。申通董事长陈德军对此不能接受。

  从2005年初开始,寻找跨国伙伴受挫的申通退而求其次,与中外运开始实质性谈判。此时,国内快递市场行将开放,申通急于扩张网络、提升管理以及切入国际快递市场,以提高竞争力,但遭遇到民企最为棘手的资金和管理瓶颈。而对于长期从事国际快递和外贸运输业务的中外运而言,这些都不是问题。

  另一方面,由于是民营企业,申通在市场上时常受到国外快递公司和

中国邮政等国内强势企业的双重挤压,而中外运的国企背景不仅能帮助其免受冲击,还可获得诸多政策优惠。这很令申通心动。

  “这样来看,中外运和申通各有所求,各取所需。中外运获得了申通的网络和客户,申通则拥有了中外运的资金和政策优势,”物流行业分析师张晓牧说。

  能否跨过“国内快递门”

  收购申通之前,中外运曾有两次进军国内快递的经历,但受制于国企体制以及中国快递市场的复杂多变,这两次行动都未取得成功。

  1995年,中外运大举进入国内快递市场,通过各省市的分公司在全国各地广泛布点。公司一位前任高层回忆说,由于当时各地分公司各自为政,国内快递业务很难统一规划和管理,仿佛“一盘散沙”。更重要的是,中外运当时与DHL等国际四大快递公司建立了合资公司,每年能轻松分享丰厚利润,而国内快递“费力不赚钱”,公司从上到下缺乏动力,导致这项业务逐渐萎缩,最后无疾而终。

  2004年12月,中外运重整旗鼓,推出“外运发展e速”,第二次进军国内快递。外运发展200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目前“e速”在全国已拥有124个网点,业务量稳步增加。

  “对于一家全国性快递公司而言,124个网点显然不足,1000个也不算多。”中国国际货代协会副会长李力谋表示,中外运自建网点需要面对的最大问题是时间,没有5-10年,很难建立起完善的网络。

  但中外运已没有充裕的时间自建网络。12月11日,国内快递业务将全面对外开放,此前,DHL、UPS、TNT已悄然进入国内快递市场。此外,长期垄断国内快递的邮政EMS以及已将市场瓜分殆尽的民营快递也在加速布点,这对中外运形成了有力阻截。

  在

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院长何明珂看来,正因为看到自身快递网络不完善以及时间紧迫,中外运采取了“短平快”的收购方式扩充网络。他预计,今后中外运还将收购类似申通的区域强势快递企业。

  对国内快递而言,竞争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价格和准时,民营企业由于先天的体制灵活和成本低廉,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而这两方面恰是国企的弱项。李力谋认为,国内快递市场将是民营企业的天下,中外运这样的国有企业如何在这一领域站稳脚跟并有所作为,是非常现实的难题。

  一些国内领先的物流企业,如中远物流、中海物流,对国内快递业务仍避而远之。在他们看来,国企在体制和成本上缺少竞争力,搞国内快递很难超过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

  “此外,中外运还深陷国内快递管理经验缺乏的困境,”物流分析师张晓牧指出,尽管中外运拥有丰富的国际快递经验,但国内快递有独特的规律,而且中国市场复杂多变,中外运如果还用其所擅长的货代模式运作国内快递,则很难取得成功。“e速”投入市场后“叫好不叫座”就是一个例子。

  另一方面,分析人士担心,中外运介入申通后,可能出现“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申通的管理成本或将提高,能否保持以往的盈利水平和发展速度,依然是个未知数。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8,7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