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高铜价将给企业运行带来压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5日 09:34 经济参考报

  记者从上海和郑州商品交易所获悉,受相关产业政策、原材料供应以及布局结构等因素的影响,铜冶炼行业的发展空间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同时,铜价过高也给相关企业的运行带来了巨大压力。

  产业政策、原材料供应及布局结构制约行业发展

  金瑞期货公司总经理姜昌武认为,中国铜冶炼行业近年来扩张迅速,目前中国在建和拟建的项目建设能力可能达到了250万吨,这些引起了国家发改委的高度重视。此前有关部门已经对整个铜冶炼行业发出警告表明,产业政策将是影响铜冶炼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

  当前,中国正在出现加快铜冶炼发展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当前中国已经开始进行前期工作(包括在建)的铜冶炼项目合计产能达到115万吨/年;此外,还有拟建铜冶炼生产能力约90万吨/年。

  有色金属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赵武壮表示,目前中国国内矿产铜原料生产远不能保证铜冶炼的需要,必须大量依靠进口。而国际市场矿产铜原料供应随铜价周期性变化,很不稳定。因此,为了保证中国铜冶炼企业的原料供应,国内有条件的铜冶炼企业应在国家统一规划下,通过各种方式建设自己的境外原料基地,或是与国外供应商签订长期原料供应协议,规避市场风险。

  目前,中国铜冶炼分布的特点是比较集中,这种布局结构应进行调整和优化。赵武壮指出,随着铁矿、石油等大宗矿产进口量的增加,中国沿海港口及其通向内地的铁路、内河交通运输压力日趋严重。而国内铜矿原料进口大部分要通过海运,继续在中西部地区扩大利用进口原料的铜冶炼能力将遇到交通运输条件的制约。因此,为了更好地利用境外铜矿资源,必须对铜冶炼布局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将全部或大部分利用进口原料的铜冶炼生产能力向沿海港口地区转移。

  铜消费企业应对高价“很受伤”

  面对飞涨的铜价,消费企业显得“很受伤”。

  “适应铜价的速度赶不上铜价上涨的速度,”

芜湖一家铜加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说,铜产品价格向下游客户传导的能力差,目前他们的利润已经相当微薄。价格上涨的幅度已经远高于下游消费企业可以接收的范围。铜价高企还使得相关企业所需的流动资金大幅增加。为了应对高企的铜价,相当多的企业则是尽量少备库存,采购电解铜时“勤进快拉”。

  宁波博威集团一负责人说,“以往每次进货都是10吨,现在每次仅500斤。”但上述措施不仅收效甚微,且负面影响日益明显。如“勤进快拉”增加了运输费用,而较低的库存更是无法保证企业的稳定生产;采用替代晶虽降低了生产成本,但也使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公司声誉受到影响。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