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牛奶疑受污染 三十年风水回转雀巢重温噩梦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4日 15:12 中国日报网站 | ||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世界最大的食品饮料制造商瑞士雀巢公司11月22日宣布,召回在欧洲四个国家销售的三个品牌的婴儿牛奶。因为这些产品在抽样检查中被发现有残存的化学物质。目前,意大利已经下令全境查封“问题”牛奶。目前,这些化学物质是否对人体有害还不能确定,但对雀巢公司来说,这无疑将会对其声誉造成重大打击。 意大利全境查封3000万升,警告欧盟各国 据英国《卫报》11月23日报道,意大利当局在22日发出了“封杀令”,宣布查封3000万升雀巢盒装婴儿牛奶,这不仅包括商场和仓库中的存货,也包括在货车中尚未卸货牛奶,牛奶过期日为2006年9月。据一名检疫官员表示,本月9日,当局已经查封了200万升此类牛奶。 意大利当局在今年9月的常规检验时发现,雀巢婴儿牛奶中存在微量感光化学品异丙基噻吨酮(ITX)。这种化学品本来是在婴儿牛奶包装盒的印刷过程中使用的,可能有残留物渗入到婴儿牛奶中。 意大利当局将这一消息告知了雀巢集团。9月8日,意大利又通过“食品饲料紧急警报系统”向欧盟其他国家发出预警,告知了在雀巢婴儿牛奶中存在化学物质。欧盟国家通常只有在需要立刻采取紧急行动的时候,才会启动该系统。 雀巢紧急召回欧洲四国产品,中国尚无销售 意大利当局的一连串行动立即在欧洲各国消费者心中引起了恐慌,22日当天,雀巢集团做出回应,宣布回收事件所涉及的三种为不同年龄段婴儿提供的牛奶,它们均产自荷兰并在西班牙包装。 雀巢集团发言人弗朗索瓦-格扎维埃·佩鲁当天表示,这三种牛奶仅在意大利、法国、葡萄牙和西班牙有销售,其中后三个国家只有少部分出售,而意大利是最大的婴儿市场,但也仅有200万升。这个数字远远低于意大利当局宣布其境内存在的产品数量。佩鲁说:“人们拿来的每件产品我们都会给予更换。” 雀巢和利乐公司23日上午均宣称,此次遭到质疑的问题产品均未在中国国内销售。另据了解,目前雀巢提供给中国市场的主要是婴儿奶粉产品,还没有婴儿牛奶销售。 是否有毒各执一词,瑞典包装商得咎 然而,关于ITX的对婴儿的危害性还没有定论。意大利罗马检疫官员阿蒂纳说,ITX可能有毒,但目前尚无法确认。意大利农业部长乔瓦尼·阿莱曼诺在一份声明中说:“无法想象,这种广泛用于代替母乳的婴儿食品,居然可能对毫无抵抗能力的婴儿带来伤害。他已经要求开展一项调查,看长期食用这种“问题”牛奶是否会影响婴儿的健康。 然而,雀巢集团在22日的声明中否认了ITX本身具有毒性,“根据对ITX化学物质的分析结果,公司认为受污染牛奶所含微量化学物质不会危及婴儿健康。”雀巢的“召回行动”只是一种防范措施,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消费者的利益”,打消顾客疑虑。 当然,雀巢公司也不忘声明自己的“清白”,将牛奶受污染归咎于包装商瑞典利乐包装公司。“我们感到悲哀,从可靠的合作商那里购买的包装材料并没有达到我们期望的标准。”但利乐公司也有自己的说法,该公司发言人哈格林德在声明中辩解说,欧盟法律并未规定食品包装上不能有ITX物质,联合国卫生组织也没有告诫禁止使用这种包装。 三十年风水回转,雀巢“重温”噩梦? 雀巢公司表示,新的不含ITX的包装材料已经从今年10月份开始启用,以确保新生产的牛奶不受污染。发言人佩鲁表示,从集团整体看来,回收牛奶对公司的经营不会造成明显影响,不过,受这一事件的影响,雀巢公司近日的股价已经出现小幅下跌。 一些业内人士称,对食品生产商来说,婴儿奶受到污染的事件简直就是一场噩梦,对雀巢公司来说尤其如此,因为雀巢公司的婴儿奶产品在过去曾引起过争议。 1977年,一场著名的“抵制雀巢产品”运动曾在美国爆发。美国婴儿奶制品行动联合会的会员到处劝说美国公民不要购买“雀巢”产品,批评这家瑞士公司在发展中国家有不道德的商业行为,对此雀巢公司只是一味地为自己辩护,结果遭到了新闻媒介更猛烈的抨击。 整个危机持续了10年之久,正如美国新闻记者米尔顿·莫斯科维兹所言,“抵制雀巢产品”运动是“有史以来人们向大型跨国公司发起的一场最为激烈和最动感情的战争”。直到1984年1月,由于雀巢公司承认并实施世界卫生组织有关经销母乳替代品的国际法规,国际抵制雀巢产品运动委员会才宣布结束抵制运动。 环保人士表示,雀巢公司当时成了社会活动家批判商业社会的靶子,成了“以剥削来赚利润”的反面企业典型。但那时公众对雀巢的质疑还只是停留在利益是否合理的层面上。 今年11月13日上午,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了《避免转基因食品指南2005》,包括雀巢公司在内的多家公司由于没有承诺不使用转基因原料,被绿色和平亮起“转基因红灯”。但是受到“红灯警告”的雀巢公司并没有改变立场。 雀巢一方面坚持不放弃转基因技术制造食品,另一方面在食品的质量检测上出现如此骇人的疏漏,这个世界饮食业巨头面对公众新一轮的抨击声浪中是否依然能站稳脚跟?(康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