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7-Eleven便利店改变籍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2日 17:29 周末画报财富版

  撰文:西雨

  虽然是杂货店出身,但7-Eleven便利店一直在变。

  它不再只是便利店,它还可以帮你冲印、缴手续费,成为你日常生活中最便利的“邻居”。

  如今,连它的“籍贯”也可能要改变了。

  如果有人问你,7-Eleven便利店是哪个国家的企业?美国还是日本?你多数会选择日本。

  为什么?因为在中国出现的7-Eleven便利店的日本风格比较浓厚,例如大多数产品都印有日文、日式饭团精确的摆放等等。

  但答案其实是美国。不过,这个答案或许过一段时间就会变成日本了。因为日本7-Eleven便利连锁集团(以下简称日本7-Eleven)日前宣布打算购买美国母公司7-Eleven Inc余下的27.3%的股份,从而使其改变“籍贯”,成为一家独资的日本企业。

  其实早在1991年,日本7-Eleven 就已经购买了母公司72.7%的股份,成为其最大的股东。而这次收购如果成功,则意味着日本7-Eleven掌控了7-Eleven全球的经营授权,包括中国内地这个大市场,从而可以更加自由进入它想进入的市场。

  加盟“强势”

  1927年,美国达拉斯冰库商约翰·杰佛逊·格林创立南方公司(Southland Ice Company),公司杂货店在零售冰品的同时,也出售牛奶和鸡蛋。

  随后,南方公司的杂货店经营时间加长,一般从早上7时营业一直延续到晚上11点,并且一周7天每天营业。“7-Eleven”的名称由此得来。

  1964年,出于加速发展的考虑,南方公司决定美国7-Eleven开始特许加盟经营,并筹划多元化扩张。这也是特许加盟经营模式的首创。

  看中7-Eleven “便利”的特色,1973年,日本零售企业伊藤洋华堂公司(Ito Yokado)同南方公司签订地区性特许加盟协议,获得7-Eleven连锁便利店模式在日本的发展权。随后其在日本的发展节节高升。

  与日本阔步向前的发展态势相反,7-Eleven模式在美国却徘徊在生死边缘。首先是在都市市场开发的失败,接着失去理性的参与投机浪潮,最为关键的是80年代便利店竞争的白热化和郊外大型购物中心和折扣店的涌现,使之错误地采取价格折扣的形式仓促应战,结果必然是使便利店的竞争优势丧失殆尽。

  为了摆脱困境,美国7-Eleven将特许契约抵押给租赁公司,1989年又不得不恳请有偿转让夏威夷和加拿大的美国7-11店铺给日本7-Eleven公司。1992年,伊藤洋华堂协助日本7-Eleven购买了美国7-Eleven 72.7%的股份,正式当家作主,完全接手了其总部的一切工作。

  创新“变身”

  在获得日本的经营权不过一年,日本7-Eleven便利连锁集团一号店在东京开业。十几年后,伊藤洋华堂公司已将4000家7-Eleven连锁便利店开遍日本。

  日本7-Eleven便利店之所以能遍地开花结果,原因在于它能够“偏离”母公司的旧模式,不断推出一些贴近消费者的创新举措,为发展创造新动力。

  例如使用销售数据和软件改善企业的质量控制、产品定价和产品开发等工作。有了这个系统,7-Eleven公司可以一天三次收集所有商店的销售信息,并在20分钟内分析完毕。这就使7-Eleven公司更快分辨出哪些商品或包装吸引顾客。

  还有将商店改造为网络购买、取货点付账来增加其客流量。日本7-Eleven公司曾表示,大约75%的网上购物者,是从现实的由砖瓦构成的商店里提货付款的。这种服务方式帮助7-Eleven商店每日销售额大约比它最大的竞争对手要高出50%。它的网站7Dream.com为顾客提供范围极为广泛的商品和服务,包括书籍、CD、音乐会门票和旅游服务。

  不仅如此,根据顾客的需求,它还不断增加服务内容,比如各类电话卡、手机充值卡、补换SIM卡及提供手机充电,票务服务,包括各类

演唱会、展览会及讲座门票,以及泊车卡等。这就不难怪很多消费者不把7-Eleven仅仅当作便利店。

  日本7-Eleven的成功为其能够“当家作主”奠定了基础。

  掌控“出入证”

  对于母公司剩余股权的收购,日本7-Eleven更大的利益着重点在于掌控全球的经营权,这自然包括它一直虎视眈眈的中国内地市场经营权。

  日本7-Eleven对中国内地市场关注度相当高,其社长村田纪敏一直表示,海外扩张将以中国为重心。而获得了北京7-Eleven的经营权就是很好的佐证。

  但这仅仅是市场一隅。除了北京,以上海为龙头的华东地区,还有其它内地城市,都是便利店的市场空白点。在中国

零售业全面开放之后,外资被允许开设全资商业企业并深入中国二三线城市甚至农村市场,市场的宽度显而易见。

  而对于这片沃土,并非只有日本7-Eleven乐于开采,还有统一超商、香港牛奶公司、泰国正大集团以及韩国乐天集团等企业同样紧盯不放。

  就目前来看,只有香港牛奶公司抢先取得了华南地区的经营权。而其他几家目前还未有成果,一直都在等待7-Eleven总部的获批,而作为美国7-Eleven最大的股东,他们等待的其实是日本7-Eleven的获批。

  7-Eleven在中国内地的发展有两种可能,日本独霸和分区域授权。上述几家公司早在几年前就开始申请华东地区的经营权,但时至今日还处于无结果状态,从这不难看出日本7-Eleven有独霸的野心。

  如果使7-Eleven成为独资的企业,日本7-Eleven便可以无阻碍地实现它的独霸。不仅只是在中国市场,而是它所有想进入的市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