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出口信用保险是克服和减少涉外经营风险的最佳手段之一,也是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坚强后盾。但国内企业出口商品投保率不到6%,这意味着企业的外贸风险将失去重要保障。外贸风险已经让众多企业受到了惨痛损失,所以,外贸企业以及企业的利益相关方都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对不参加出口信用保险的企业,银行要降低其信用等级,削减其授信额度,直至停贷。
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经济活动和增长的焦点地区,且自身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增长优势。中国对外贸易已经涉及全球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外直接投资也流向了149个国家和地区。随着中国出口贸易发展日益蓬勃,对外贸易风险也相应增加。
数据显示,尽管我国自1988年开展这项业务以来取得很大进展,但国内出口企业防范风险意识差,出口商品投保率不到6%,远远低于国外12%-15%的投保水平。
“6%”这一数字准确地反映中国国内出口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现状。这样低的投保水平,也意味着国内商品出口企业必将面临各种各样的外贸风险。这些风险包括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营风险,以及战争或恐怖事件带来的风险、贸易政策变动带来的风险、经济危机或经济波动带来的风险等。相对于国内市场上的风险,有时外贸风险可能更大。最近几年,外贸风险曾使温州的出口企业特别是民营出口企业遭受了很大损失。因此,如何防范和规避外贸风险,已经成为出口企业必须认真关注的问题了。
据了解,如果参加了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可以协助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出现损失后,可指导企业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止损或减损。对于承保责任范围内的损失,保险公司还会及时予以赔付。
银联信评述:外贸风险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但是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依赖程度的加深,大批企业要不可避免地涉足外贸领域。规模的扩大和领域的拓宽,外贸风险可能要超过许多人的想象。实际上,外贸风险已经让众多企业受到了惨痛损失。所以,外贸企业以及企业的利益相关方,如供货方和债权人,都要充分认识到出口信用保险过低的严重性,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不能等到风险演变成危机之后再去匆忙应对,而是要事先考虑到各种可能的情况,提前制定预案,不打无准备之仗。对不参加出口信用保险的企业,以及参加不积极,常抱有侥幸心理的,银行要提高其风险级别,降低其信用等级,削减其授信额度,直至停贷、收贷。
[本文由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www.unbank.info)授权新浪网独家发布,未经银联信或新浪网许可,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