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中美纺织品达成协议 > 正文
 

买下美国纺织企业 化解纺织品争端的民间路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7日 17:11 南方周末

  □本报记者 舒眉

  发达国家正面临新一轮的产业转移,中国企业利用他们产业调整的机会前去投资设厂或许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财富大门为你而开

  “中国人往往只看到美国的强大,却不了解美国其实有不少‘空子’可钻。”2005年10月30日,上海波特曼丽嘉酒店的三楼复兴厅,70多位中国民营企业家正凝神倾听一场题为《财富之门为你而开》的推介会,美国律师林·哈里森三世(Lynn P.Harrison 3rd)一开口便直奔主题,他的演讲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作为美国企业破产领域的专家,林·哈里森三世的家族成员曾经参加过美国《破产法》起草,这是他的首次中国之行。然而,对于深受贸易争端困扰的中国企业,他并不陌生。他向在场的中国老板们建议:“你们应该把握时机,果断、迅速地开拓美国市场,这是解决目前中美贸易争端的一条有效途径。”

  无独有偶,还是在上海波特曼丽嘉酒店,几天前,这里出现过另一位美国“兜售者”:10月19日,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州长马克桑福德(Mark Sanford)宣布:“南卡罗来纳州上海商务代表处正式成立。”在开幕仪式上,45岁的桑福德笑称自己为南卡罗来纳州的推销员,“吸引中国企业到当地投资是我们的最大目的,当然,这也能够为中国的贸易谈判赢得主动。”

  面对目前愈演愈烈的中美贸易纠纷,哈里森和桑福德不约而同提出了吸引中国企业去美国投资设厂这条民间和解路线。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想法已经过深思熟虑。

  今年初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取消,2005年头两个月中国纺织品对美出口大幅增加,美国纺织品制造商立即强烈要求政府对中国纺织品设限。美国国际贸易法院也紧锣密鼓地审理由美国纺织品制造商推动的上诉案。

  在此背景下,中美官员进行了7轮谈判,在11月8日,中美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谅解备忘录》,从此大批中国企业必须直面贸易壁垒造成的现实困境。

  美国纺织企业的日子已经不好过。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北卡罗来纳州、佐治亚州、弗吉尼亚州、田纳西州和亚拉巴马州等美国纺织业比较集中的州,既是反对中国纺织品进口最强烈的地方,也是美国纺织品企业倒闭破产最多的地方。

  以南卡罗来纳州为例,制造业是这个南部小州的生命线:制造业占该州2004年产品出口的97%,该州高达四分之一的劳动力也直接受雇于制造业。根据美国劳工组织的统计数字,该州在过去的五年内总共失去了7万多份制造业工作,一半以上是纺织业工作。

  以袜子为例,通常,中国的袜子每件成本1元人民币,在美国市场以1美元销售仍然可以获得100%的利润。但是,美国的袜子,各种成本累加,至少要卖3美元一双。

  倘若根据WTO规定,到2008年过渡期结束,1美元一双的中国袜子就长驱直入美国市场,那么3美元的美国袜子只能堆放在仓库里。

  不仅是袜子,整个中美纺织品贸易的情况大抵如此。

  此时,美国纺织品制造商面临两种选择,一是放弃生产;一是想方设法不让中国纺织品进入美国。这种现象在2005年达到了高峰。这样就直接导致了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升级,而且大有蔓延其他领域之势。

  有没有第三条道路?“有。”哈里森的同事麦克·库叙拿(Michael G.Kushner)律师说,“如果中国的纺织品制造商能够到上述地区投资设厂,最简便的方法,是购买那些地方已破产的纺织企业。虽然这些地方的劳动力成本比中国高,但省了运费,而且通过适当雇用当地员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美国纺织制造业对中国纺织品的抵触情绪。”

  桑福德州长介绍说,支持自由贸易和限制自由贸易的政客们正在美国政府和国会展开一场争论。对于支持自由贸易一派来说,除了指出沃尔玛商场里来自中国的便宜商品为美国消费者带来实惠,“我们现在还没有更多的事实去反驳那些主张限制自由贸易的人。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例子。”而中国企业扩大在美国投资,直接为美国创造就业机会,可以成为有力的论据。

  “过去我们总把美国看成一个整体,其实美国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国家,这种多元化包括文化、社会形态,也包括法律,美国有些州的吸引投资条件相当优惠,很适合中国企业。”娶了一名中国姑娘的库叙拿律师俨然一位中国通。

  这些美国律师们的态度个个亲切友好,尽管不会中文,可每回答完一个问题,面带微笑的他们常常抛开翻译,走下讲台,直接走到中国企业家面前和他们握手,交换名片,不光是纺织业,对于每个行业,他们都兴趣浓厚。

  中国企业的疑虑

  “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机会,听了这样的介绍,我感到很受启发。”生产化工制品的江苏梅兰集团老总周虎宏对记者说。

  然而更多的中国企业家依然担忧,这样即使躲过了贸易壁垒,中国企业也因此丧失成本控制的优势。便宜的劳动力可是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

  11月1日,美国的律师们来到上海的嘉定区,这天,他们访问了中国最大的家具生产商之一———思达可家具有限公司,他们的产品正是美国卧房家具,几乎全部出口。这也是去年遭受美国商务部反倾销调查最多的中国企业之一,在去年的裁定中,这家企业被多征了15%的反倾销税,而且这种危险随时可能再次发生。“去那里投资设厂,员工的工资多少美元一小时?”刚刚聊了两句,董事长杨星定就问到了关键。“南卡罗来纳州的家具工人薪水大概是8-10美元/小时。”库叙拿律师回答。这个数字显然超过了杨的承受范围,在中国,他们工厂工人的工资在800元/月,如果去美国成本至少提高了15倍。

  库叙拿律师再次提起了中国袜子,他说,“可以把大部分的工序放在中国,部分工序(如设计、包装、贴标签等)在美国进行的‘中美合作’牌袜子,最后可能以1.3-1.5美元的价格在美国市场销售。这样的价格依然有竞争力,其中的0.3-0.5美分其实是美国消费支付的额外的成本,而你们作为美国企业将拥有技术、美国营销网络、美国品牌。这为你们作为美国产品返销中国或进军其他国际市场铺平道路。”

  “但美国有严格的原产地规则限制,就是中国企业的产品必须达到一定的比例,才能视为美国产品。如果这个比例过高,我们还是没有办法控制成本。”杨星定对于美国的反规避措施并不陌生。

  “每个行业的标准不一,对于原产地成分多少的规定也不相同。增加的成本可以在售价中有所体现,我们设立袜子售价30%-50%的增加部分就是针对这一规定。”库叙拿律师回答。

  对于多数中国企业,走出去依然是一个不小的诱惑。风险和机会就在天平的两端,如果不选择风险,也永远进不了机会之门。但无论是为了提高产品附加值,还是出于规避贸易壁垒的考虑,中国企业的选择都很无奈。

  尽管11月8日中美双方签订了“备忘录”,可中国纺织行业在相当长时间里始终受到苛刻的配额限制。此外,据发改委经济运行局纺织与质量处副处长曹学军介绍,除欧盟与美国,中国纺织品还面临着来自土耳其、哥伦比亚、南非、加拿大等国的“特保”限制、“特保”威胁以及反倾销调查。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首先是纺织品,然后是家具、彩电,相信今后还会有钢铁、汽车。随着中国比较优势的不断提升,中国产品将会不断“侵犯”到美国人的传统制造领域。贸易摩擦也将一个接着一个。

  “对于这个趋势我们并不紧张,我们有自己的应对措施。”温州腾旭服饰公司的孟想对记者说。过去,这家专门生产女装的温州企业80%的产品出口到欧盟,而最近正在准备打入美国市场,两个月前,他们作为三家中国参展商之一参加了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MAGIC国际服装服饰展会。

  “我们的策略是去意大利和法国寻找合作伙伴,看看当地是否有转让的品牌,那里的破产企业也很多,我们可以在那里成立一个设计中心。”孟想说,“至于成本和原产地成分规定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也很多。相比越南和印度等地,现在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已经没有优势,去这些国家开辟生产基地也是不错的选择。”

  谁是最合适的企业?

  “尽管我们有很多优惠条件,可我并不认为所有的企业都适合去投资。”相比美国律师的热情,南卡罗来纳州商务代表处的中国首席代表林新伟给即将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浇了一瓢冷水。

  “有几种行业我认为比较适合去美国。”林新伟对记者说,“第一是对能源的需求特别高的行业,美国的电力供应充足稳定,一度电的价格是中国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第二个是运输成本占整个成本的比例高的,海尔为什么把冰箱生产基地设在美国,运冰箱的话里面都不能放东西,而且非常容易破碎,稍微碰一下肯定卖不出去,所以运输成本非常高。第三个是南卡罗来纳州的土地优惠,作为州政府我们手头是没有地的,但我们会根据项目的投入规模和它创造的就业机会和有地的机构谈。比如海尔在南卡罗来纳州的用地有3万平米左右,但他们才花了250万人民币,而且这个产权永久是他的。对于我们比较看好的项目,市场差价可以由政府来补贴。第四,很多美国公司宁愿在每一个产品上多付一点钱,它也不愿意出差跑到中国,看厂、监督质量问题,对美国公司来说,它宁愿多付点钱和美国公司打交道。”“过去我认为低附加值的企业并不合适,但最近我不做这样的区分了。”在和企业的接触中,林新伟发现,往往是传统行业,走向产业链中上游的努力十分迫切。

  “南卡罗来纳州有一家年产值约1亿美金的纺织企业,它底下的一个分公司,经营状况比较好,他们最开始是考虑把它卖出去,我给他们介绍了一家上海产值200多亿人民币的上市公司,因为他们和我说,现在只是做生产的话没有什么利润,对于企业来说,手伸得越长,过程中创造利润的机会就越多。”

  对于吸引中国投资的前景,林新伟显得信心十足。“在未来的3至5年内,中国有潜力达到日本目前在南卡罗来纳投资的规模。”林新伟说。日本在该州投资已经超过40亿美元,创造的就业机会达2.5万个。“至少会出现两到三个像海尔这样规模的项目。”

  “中国应当参照一些其他国家的经验,比如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在贸易领域同美国较量过的日本。当时,日本产品不断取得对美国的优势,因此遇到了美国制造的种种贸易摩擦。以日本轿车为例,面对越来越多、越来越苛刻的限制措施,日本人被逼上另外一条道路,去美国投资设厂,向更高档的产品领域进军,从而更大限度地获取利润。”库叙拿律师说。

  然而,商务部跨国经营研究部主任邢厚媛认为,这样的比较没有可比性。“目前发达国家正面临新一轮的产业转移,中国企业利用他们产业调整的机会前去投资设厂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她对记者说,“但和1980年代的日本企业相比,中国企业驾驭国际化的水平还非常有限。从1960年代开始,在日元大幅升值的背景下,日本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先是去亚洲,然后是拉美,最后才是美国。今天的国际贸易环境和当时有很大的差别,中国企业在走出去之前,还是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成本控制、营销网络、文化整合等各个方面,不可仓促从事。”

  -新闻链接

  中美两国政府11月8日在伦敦达成《关于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谅解备忘录》的主要内容:

  该协议将于2006年1月1日正式生效,于2008年12月31日终止。

  中美双方同意在协议期内对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棉制裤子等21个类别产品实施数量管理,包括11个类别服装产品和10个类别纺织产品,其中16个类别为2005年一体化产品,5个类别为2002年以前一体化产品。

  协议产品2006年基数基本上是2005年有关产品美国从中国的实际进口量,2007年和2008年基数均为上一年度全年协议量。

  协议产品2006年增长率为10%-15%,2007年增长率为12.5%-16%,2008年增长率在15%-17%。

  对协议外产品,美方将克制使用242段条款。美国对协议签署日之前因242段设限个案造成的卡关货物立即放行,不计入协议量。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5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