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中国企业由制造向创造飞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7日 16:37 财富时报

  本报记者 居宇庆

  2005年是中国服装业事件最多的一年,与欧美贸易摩擦不断,商务部刚刚与美国贸易部门达成协议后,又面临着欧盟以及其他贸易保护组织在进出口贸易政策上新的打压。

  11月3日,由中国服装协会、报喜鸟集团共同主办的题为“报喜鸟‘中国服装业创造之
路’”高层论坛在上海召开,各行业协会、服装企业、经济学家就中国服装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进一步开创行业新局面进行了交流。

  “西风东渐”折射服装企业困惑

  从中国与欧美的贸易摩擦可以看出,服装工业不能依靠制造汗水积累财富,从最近几轮的贸易谈判中可以看出,中国目前的制造、加工等基础实力雄厚,已经具有整体产业优势,但没有形成质的飞跃,是服装企业长期以来的困惑。

  据了解,中国服装业形成世界第一的产业规模后,近几年开始面临着印度、越南等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的国家在加工制造业领域的崛起,使中国在加工制造领域原本的比较优势也日渐受到威胁。欧盟和美国贸易部门频繁对中国实施限制措施,又给服装业带来了新的不稳定因素。

  外因是一方面,中国服装业真正的软肋还是没练好内功,对中国本土文化精髓挖掘不足,导致国内外消费者对品牌文化了解少,我国商业零售领域不支持国内品牌树立国际形象,使得国货不能与同样品质的洋货同台竞技,甚至将质量、工艺方面处于劣势的洋货摆放到抢消费者眼球的位置。

  本土文化是品牌的灵魂,中国长期以来在这方面缺失话语权,从而导致了长期以来的“西风东渐”局面。首先体现在设计、流行趋势的发布等方面,西方潮流仍占主导力量。品牌方面,

意大利、美国、法国等国家的一批国际大牌凭借强大的品牌优势一直牢牢占据着世界服装高端消费市场,获取高额附加值。其次是中国纺织服装每年创造的出口额非常可观,但多数企业却仍停留在替国际知名品牌做加工、贴牌阶段,自主品牌几乎走不出去。即使具有出口能力的面料企业或服装品牌企业,价格也非常低廉,在消费者心目中是走低端路线的企业,使造成国内服装企业增长速度缓慢。

  “制造”汗水不能创造财富的关键

  中国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陈大鹏认为,要实现中国由“服装大国”向“服装强国”的转变,中国服装业需要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变,是提升国产品牌知名度的一个重要过程,其结果将使中国服装产业整体升级、在国际服装产业格局中获得更大的收益和话语权,中国将在国际经济格局中获得更大收益。

  解决产品出口的另一个课题是长期的贸易摩擦因素,受此影响,本国的原料、技术加工后的服装大部分依靠贴上欧美国家品牌出口赢利。

  陈大鹏表示,开拓国际市场是所有服装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但报喜鸟的发展要从国内市场到国外市场。采访中得知,在我国原创一线男装品牌报喜鸟厂房里,有针对是欧美国家服装品牌的生产线,谈到如何从给国外品牌到自主品牌打入国际市场时,报喜鸟集团董事长吴志泽认为集团在做自主研发品牌的同时做贴牌,是因为挖掘本土文化做国际品牌需要一个漫长的投资过程,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赢利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贴牌使报喜鸟掌握国外品牌的销售渠道、市场运做,在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兼顾,为进入国际市场积累资本和经验。未来几年里,贴牌仍然是报喜鸟的重点业务,在此基础上便是将西服的实用性与本土文化结合的自主品牌送到各销售网点,在价格、服务、营销方面与品牌结合。

  本土文化是竞争的最大亮点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专家介绍,消费者选购男装时,往往是对一个民族文化感兴趣,才愿意购买,尤其是政界、商界的知名人士,更希望让对方从自己穿着的服装中,了解自己的知识修养和社会地位。

  

二战后,日本服装企业仅仅靠引进国外技术,模仿国外品牌制作款式,借鉴其营销模式,始终不能回避短暂的民族历史这一软肋,导致高成本的产品只能在国内、国际的低端市场销售。而英国的服装一部分是中国制造,主要原料、核心技术、生产工艺来自中国加工厂,但企业通过不断挖掘本民族从18世纪到现在的文化,已经将西服、礼帽、拐杖卖到全球各地。

  据此次论坛组委会透露,挖掘中国本土文化,也是我国一线品牌报喜鸟今后的战略重点,报喜鸟负责人表示,创造民族的品牌不能模仿,中国有5000年的文化积累,值得吸取的元素非常多,比如,把敦煌、

京剧等国粹文化艺术元素融入到服装,将博大精深的文化一一展现在消费者面前就是民族产品的设计风格。开发中国本土文化,是与世界一线产品竞争的最大亮点。

  中国名牌推荐委员会专家艾丰认为,虽然对于劳动密集型的服装产业而言,中国服装业发展最快的国家,具备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传统的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以及中国已经形成的配套产业链的优势还将在一段时间内存在,但是,大而不强是行业的不争之痛。从全球来看,世界新格局已形成,市场机遇难得,国家从政策上引导、鼓励行业龙头企业整合优势资源向服装设计、服装文化等创造领域发展是中国服装产业的核心战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