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西南第一石化基地欲建 千亿规划引发三国演义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3日 14:16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文 静

  重庆报道

  中石油在西南的布局第一个乙烯项目,敲响了西南地区争建大型石化基地的战鼓。新“三国演义”在重庆、成都和泸州三地迅速上演。

  种种迹象表明,西南第一个大型乙烯项目有望在年内花落成都。这一总投资高达212.3亿元的项目被视为成都市产业升级的最大推动力。

  而重庆市也于10月编制完成投资上千亿元的项目建议书,计划打造长江上游综合化工基地。

  地处川滇黔要塞的泸州市也不示弱,该市不仅获得了石化巨头巴斯夫的青睐,更放言要建设西部最大的化工城。

  然而,西南地区石油资源的匮乏,无疑是这一地区发展石化工业的最大软肋。如何解决好原油问题,或许才是这一地区能否成功发展石化产业的命门所在。

  “

三国演义

  “成都80万吨乙烯项目已经在国家发改委讨论通过,现在就等国务院常务会最后核定了。”11月9日,四川省发改委产业发展处处长龙其云在电话里对记者说。

  “如果顺利的话,今年底就可以开工,2007年底便可以正式投产。”四川乙烯项目筹备组一位姜姓负责人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在成都彭州市隆丰镇和九陇镇,占地226公顷的乙烯项目基地正在筹建当中。今年以来,该项目先后得到了国土资源部土地预审批复和国家环保总局对环境评价大纲的批复。

  据记者获得的信息,四川乙烯项目将由中石油和成都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合资建设,持股比例分别为51%和49%。

  “算起来,四川筹备这个项目已经有10几年。”11月2日,四川省发改委副主任科员周建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早在1991年9月,原国家计委就曾批准了四川化工厂上一个14万吨/年的乙烯项目,但后因规模太小,乙烯原料油无法落实,最终导致项目没有实施下去。“为建这个乙烯项目,成都市的官员多次上京奔走,可以说使出了浑身解数。”

  而围绕成都乙烯项目上马在即,西南地区已经掀起一股石化基地热潮。特别是西南最大的重工业城市重庆,更是铆足了劲,力争后来居上。

  事实上,在乙烯下游项目设计方面,重庆已经走在了成都前面。今年10月,经过专家组评估的《重庆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项目库策划建议书》新鲜出炉,重庆市经委在全国率先打造了一个“项目超市”。109个化工项目涉及总投资额上千亿元,其中30个石油化工项目总投资额近500亿元。如投资33亿元、规模为40万吨/年的聚乙烯项目,拟引进美国Phillips公司,预计年销售收入将达37亿元。

  周建新则表示,成都目前还没有制定出石油化工下游产业发展的详细规划。

  作为乙烯上游工程,成都乙烯项目将上一个1000万吨规模的炼油厂,而今年10月,重庆市发改委主任于学信也向全国人大递交了关于重庆建炼油厂的议案。

  重庆市原化工办主任刘杰锋向记者透露,目前重庆已选好了石化项目储备地,计划在长寿打造一个一体化石油化工基地。

  重庆方面的“如意算盘”是成为成都乙烯产品的下游加工基地。根据川渝两地达成的初步计划,四川乙烯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将提供给重庆高吸水性树酯(3万吨)、丙烯酸及酯(3万吨)、特种酚醛树酯(2万吨)等8个产品。

  然而,周建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并不愿多谈此事:“这8个产品到时是否都给重庆,目前还很难说。”因为根据成都方面的规划中,同样要发展石油化工产业链,围绕乙烯项目,重点推进聚乙烯、丙烯酸酯等乙烯下游产品。

  周建新说:“我们的乙烯产品西南市场就可以消化70%以上,其中四川是大头,重庆只占很小一部分。”

  就在成渝两地为乙烯项目及下游产品展开争夺战时,另外一个并不那么起眼的城市也在悄悄地“异军突起”。

  从四川省泸州市传出的消息称,该市正计划以化工业为突破口,打造西部最大的化工城,到2015年,力争销售收入达500亿元。而可以佐证这个宏大计划的最新消息是,全球化工三强之一的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公司已计划在泸州建设一个大型石化储备基地。

  石化之重

  石化基地,为何引得西南三个重要工业城市竞相折腰?

  被称为“石化之母”的乙烯是塑料、汽车零部件、纺织品等的上游原料,其特点是投资大、利润高,市场需求大。去年我国16家乙烯企业共18套乙烯装置,产能为626万吨,到2010年我国乙烯产能将达1400万吨,到时也只能满足国内需求的50%-60%。

  记者从采访得知,尽管目前重庆已经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天然气化工基地,但石油化工产业基础却趋近于零。成都与泸州的情况与其类似,前者的工业分布以重化工和天然气化工为主,后者打造的西部化工城包括天然气化工、医药化工等6个领域,均没有发展起真正的石油化工产业。

  谁率先建立起石油化工基地,就等于抢到了这个正迅速发展的新兴市场的先机。

  “发展石油化工产业对于对重庆工业来说相当于渤海战役、辽沈战役!”刘杰锋说,“石化项目的实施,将从根本上改变重庆化工行业的产业结构,从而改变汽摩行业‘一枝独秀’的工业局面。”

  而成都乙烯项目对于四川的经济发展的意义也非同一般。“乙烯项目是我省工业发展史上,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也是对四川省化工、轻工、纺织等产业拉动力最强的项目。”四川代表团递交给全国人大的乙烯项目建议书上指出,建设乙烯项目,有利于缓解四川和西南地区石化产品的供需矛盾,带动该区域相关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利于调整和改善全国化工布局等。

  《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课题项目负责人、四川省社科院学术顾问林凌教授说,在全国进入重化工业时代的大背景下,西南石化基地的建设,将有利于西部自我造血。

  原料短腿

  与全国其他地方布局的乙烯项目最大的不同在于,西南的石化项目却远离原料地——西南地区无原油。

  周建新介绍,以四川乙烯项目为例,每年需要各种裂解原料229.6万吨,包括石脑油118万吨,加氢尾油38万吨,直馏轻

柴油73.6万吨。

  既然西南先天缺少石油,那为什么中石油要在此投资?

  刘杰锋说,对石化巨头来说,这主要是全国圈地、战略扩张的需要。

  那原料问题该如何解决呢?四川乙烯项目筹备组有关负责人坦承,这个问题也是专家们反复论证之处。目前的初步规划是,由中石油旗下的长庆石化和兰州石化一起通过铁路运输,向四川乙烯项目提供裂解原料。“四川乙烯所需的几百吨原料,对中石油根本不是问题。”该人士说。

  然而,也有业内人士提出,在乙烯装置中,石脑油和柴油原料占总成本的70%-75%,乙烯原料的选择和优化是该项目有无

竞争力的关键。相比国内乙烯项目一般靠近沿海港口而言,长距离的铁路运输,无疑将大大增加了西南乙烯项目的运输成本,且兰州石化乙烯工程自身计划兴建年产60万吨的乙烯项目,到时能否持续满足对四川项目的原料供应,还很难预料。

  而泸州巴斯夫石化项目一旦落成,原料将从在南京一体化石油化工基地通过长江水路运来,同样容易导致生产成本高企。

  由此,建设西南石油通道某种意义上成为解决西南石化业原料问题的根本途径。

  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最近曾公开表示,希望中石油能建设一条从新疆到重庆或成都的原油输出管道,而中哈石油管线若能铺到西南,则能解决成渝两地未来在石油化工生产方面对原油的巨大需求。

  与此同时,重庆市政府和中石化也正向国务院争取落实一直被外界关注的中缅石油管线。如果这条管线能够成为现实的话,来自缅甸的石油将可以经云南到达重庆。

  11月1日,记者致电中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川渝重庆分公司投资发展处处长罗昌健,罗表示,中缅石油管道铺到重庆的报告已上报国务院,但目前还没批复传达下来。而黄奇帆则在最近的一次讲话中称,这条石油管道建设可望在“十二五”后开始建成运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