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睦和:中国能源问题关键在于政策反应速度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3日 13:34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刘波、田予冬 北京报道 持续高企的油价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真切的,由于油价上涨,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进口石油多付出了100多亿美元。在11月10日的“2005中国石油论坛”上,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
作为应对策略之一,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副司长王晓川表示,中国将建立成品油商业储备机制,以加强中国成品油供应安全。至于成品油商业储备的规模和数量目前还在讨论当中。而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则表示,中国正在积极推进能源多元化,鼓励替代能源的发展,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加大国内石油勘探开发力度,保持原油进口的适度增长。 同时也有来自国外的建言。美国道琼斯公司亚太区总编辑芮睦和(Marcus Wright)在当天题为《国际政治对世界石油市场的影响》的演讲中,就地缘政治对油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11月10日,芮睦和接受本报专访,就中国如何将本国的能源政策和国际协调,以及中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等问题提出了建议。芮睦和目前常驻道琼斯通讯社新加坡总部,负责亚太区所有的编辑工作。他曾驻中东多年,长期关注国际政治与世界石油市场问题。 战略石油储备应慎重 《21世纪》:对于中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你有何建议? 芮睦和:工业化国家已经进行这种能源储备好多年了,并两次加以利用:一次是1991年开始海湾战争时,另一次是今年为了应对卡特里娜飓风。两次事件中,使用战略储备都成功地拉低了油价。 就中国而言,这对应对任何形式的供应扰乱都是很重要的。另一方面,中国现在开始建立这个战略储备的话将花费很大,因为中国必须以每桶50-60美元的价格购买,所以现在进行这个决策将是困难的。 我建议,中国可以从建立30天而非90天的战略石油储备开始,这要花费数十亿美元的资金。如果中国要建立90天战略储备,国外市场看到中国建立战略储备的意愿,可能会继续抬高价格,最终使中国支付更多资金。 减少中东石油依赖 《21世纪》:你认为中国目前在能源发展等方面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芮睦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对石油需求增长的速度超过了预想。中国依然是一个重要的产油国,但其生产不足以满足需求的增长。在寻找国内可替代能源方面,中国有一些进展,但还未成功地创造比较充足的国内能源供给来适应需求的增长。 中国有巨大的煤储量,有人说中国是“煤的沙特”。但使用煤造成两个重大问题,首先是环境污染问题,这也是中国一些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其次,就燃烧释放的能量而言它不像天然气等那么有效。所以,中国正越来越多地依赖外国来满足其增长的能源需求,同时中国也采取了更积极的能源外交来应对这一形势。 《21世纪》:这些问题应当通过什么方式解决? 芮睦和:在中国能源政策方面,首先是采取更积极的能源外交政策。第二是尽可能多地发展煤和石油的替代品,以减少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并减少空气污染。 目前中国的汽车使用数量在提高,应该寻找汽油之外的替代燃料。中国现在正从每千人20辆汽车的水平向每千人200辆的水平发展。美国只是通过了采取鼓励汽油替代燃料的立法,但没有真正做好。 中国和中东还有总体上良好的关系,但如果不努力寻找,在接下15到20年里,中国对中东石油进口的依赖越来越增强。增强的速度将取决于中国经济的增速、人均汽车拥有量的增速和开发石油替代产品的速度。 《21世纪》:你对中国目前采取的能源政策有何评价? 芮睦和:中国正在集中精力于发展石油替代品,中国投资很多资金在核能发电上,并建造新的能使用天然气而不是煤的发电站。中国也就天然气的供应和澳大利亚、印尼等国签订重要的协议,液化天然气是很重要的能源形式。 中国已经在寻找可再生能源,近期在北京也举行了一次重要的会议。中国已经在试图寻找中东之外的海外石油,和俄罗斯、非洲和美洲国家之间都在进行紧张的谈判。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的反应速度有多快,只有足够快才能避免以后的问题。 中国公司对外投资应审视定位 《21世纪》:中国的石油公司正在积极开展海外战略,适应国外的商业环境,当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芮睦和:中国的石油公司已在非洲、美洲等地的国家进行投资,他们提供的科技是这些国家所需要的,这些国家很高兴能和中国签订石油协议。当中国对于石油进口国多样化的兴趣不断增加时,一些非洲和拉美国家也在积极寻找他们产品的新买家。 但是优尼科事件中透露出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些公司需要决定,他们以政府或政府控制的公司的名义扩展,还是以私有公司的名义。这是中国展现在国外投资者面前的定位问题,在一些非洲和拉美国家,作为政府公司可以成为优势,因为非洲和拉美国家将此视为和中国发展关系的渠道。但在美国就会产生疑虑,这也是在中美关系大背景下的疑虑。 《21世纪》:外国大石油公司也在进入中国市场,它们对中国市场持什么态度? 芮睦和:外国公司的大量进入是因为中国正在逐渐开放汽油等产品的批发和零售流通市场。很多大的石油公司对于进入中国的流通市场非常感兴趣。例如,BP目前已经在谈论相关事宜,还有壳牌和一些美国公司。石油可能是现在西方公司在投资中国时兴趣最大的产业,随着中国开放这一部分的市场,规则也在改变。 中美可以走得更近 《21世纪》:美国如何看待中国的能源战略? 芮睦和:在美国,关于中国需求增长的争论已经成为更大争论的一部分,即中国经济和中国的世界角色。有很多敏感领域,如中国汇率、贸易顺差和中国纺织品出口的竞争,能源问题是这个争论的一个方面。 如果说中国是油价上涨唯一的原因是完全不公平的,因为还有非常多的其他因素。 在能源政策方面,实际上美国和中国在很多问题上有共同的利益,它们都是重要的进口国,因此希望油价降低、主要中东产油国形势稳定,以及石油运输线的开放和安全不会因恐怖事件而中断。随着中国成为重要的石油进口国和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美确实可以走得更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