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医院为什么要办药品批发公司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2日 17:12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李莹 台州报道

  沿着并不繁华的台州广文路一直走到尽头,在冷清的街道旁边是一座四层的小门面楼,上面因爬满了枯萎的爬山虎而显得有些陈旧甚至有些许的萧条,不过这并不妨碍这里成为全国媒体关注的焦点和业内争议的中心。

  近年来浙江省甚至是全国第一家由医院自己注册开办的药品批发公司浙江恩泽医药有限公司就坐落在这座租借来的小楼里,与之隔着一条窄窄马路相望的,是公司的创办者——台州医院的西门。

  继台州医院之后,浙江丽水、瑞安、金华等地的几家医院也相继提出了申请,但立即遭到了温州地区15家药品批发公司的强烈反对,它们联名上书,认为医院办批发公司对其他医药公司来说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呼吁相关部门停办这类公司。随后,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暂停了相关手续的审批。

  浙江的集中招标政策

  “没必要压着不让人家办公司,关键是要看看哪个环节出了什么问题,把问题解决了,医院不就没必要自己去办药品批发公司了吗?”在采访中,浙江恩泽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庞萍娟反复对记者强调这个问题。她表示,在杭州召开的相关会议上她也曾对省里的高层提过同样的建议。

  “如果就我们一家医院创办药品批发公司也没什么可说的,问题是一下子冒出了这么多家医院都开公司,这就值得有关部门考虑了。”庞萍娟说。至于原因,尽管各个医院的情况不尽相同,但几乎各方都表示和浙江省近年实施的药品招标及从2004年1月1日起实行的“顺加作价”政策有密切的关系,是其“导致了各个环节上的利益分配出了问题”。

  2003年12月底,浙江省物价局下发了《关于改进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价格管理办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对浙江省境内非赢利医疗机构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价格进行改革。目的是“为了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价格行为,进一步降低药品价格,切实减轻社会药费负担,调整医疗机构医药收入结构,逐步扭转当前‘以药养医’的局面”。

  关于这项政策出台的原因,浙江省物价局局长黄家晖当时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虽然降低了医疗机构的药品成本,但是并没有给患者带来明显的利益。并且根据相关部门调查发现,2000年至2002年浙江省医疗机构的药品购销差率竟达到60%。

  因此这次《通知》规定:医疗机构集中招标采购的药品价格统一实行“顺加作价”。所谓的“顺加作价”也就是医疗机构以实际中标价为基础顺加规定的差率确定销售价格。并且为了鼓励医疗机构使用疗效确切、价格低廉的药品,《通知》还根据药品实际中标价的高低,实行了差别差率,不同价格区间的药品实行不同的购销差率(见46版附表)。

  这次改革,主要是想通过控制医院药品最高零售价和最高购销差率“双控”的办法,与规范药品招标采购行为相配合,来达到降低药价的目的。

  但在医院看来,这种联合举措却严重损害了自身的利益。“全省统一招标之前我们的招标价格是保密的,比如国家规定零售价为20元的药,那时我们通过和商家直接谈判,7块钱可能就可以买进了。但现在实行统一招标后,如果杭州招标的价格是10块,全省就都知道这个价,供应商宁可放弃台州市场不做,也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以7块的价格卖给我们了。”庞萍娟说。

  这样的结果就是因为根据“顺加作价”原则,医院终端的药品销售价格始终是透明的,以前本不透明的上游采购价格,通过统一招标后如今也变得透明了,医院因此失去了以往这部分利润空间,“我们本来通过7块钱就可以买进的药,现在非得花10块钱买进,以前3块钱的利润就损失掉了。在当前政府投入又不足的情况下,医院怎么办?”庞说。在医院看来,这种政策的实施才导致这部分利润从医院的口袋转移到了作为中间商的其他药品批发公司的口袋。

  “让利于民可以,国家得去也可以,医院得到后我们通过纳税回馈社会也可以,但凭什么这部分利润要让其他药品批发公司拿了去?”谈起这部分利润的流失,台州医院院长陈海啸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而同全国其他医院一样,台州医院也存在“以药养医”的问题,平时医院购买新设备、改善医疗条件、人才培训等项目,也多需要药品的利润来支撑。据陈海啸介绍,2004年医院的总营业收入是5﹒6亿,其中药品收入占到了42%左右,而国家财政去年对台州医院的补贴却仅有70万元。

  至于70万元对医院来说能起到什么作用,陈海啸用两项花销为例来说明:“如果是在市场上聘学科带头人,这差不多也就够聘两个高级人才的费用。”目前台州医院共有员工近3000人,“我们医院每年为员工买各种保险就要花去1500万左右。”

  同时,陈海啸认为通过自己的批发公司,医院与厂家谈判比政府有更大的优势,“因为我们是终端,了解市场的价格,而政府和厂家的信息是严重不对称的,政府统一招标后往往价格比我们采购的更高了。”

  据了解,浙江的这种“顺加作价”政策出台后,曾风传全国要学习和推广这种经验,直到目前出现各种争议后方才趋于平息。

  公司的市场化运作?

  之所以要成立药品批发公司,陈海啸总结原因有三个:除了希望实现将来能用副业补贴主业、纠正目前医生和医药代表的灰色交易等不良风气外,他表示还有自己的良苦用心。他认为医药分家是迟早的事情,但目前医院负责药品调剂、分发、采购、储存的人就有100多人,这让他很头疼,“一旦医药分离这些人怎么办?让他们去搞行政、转行吗?医院肯定是消化不了这么多人的,况且他们70%以上都是经验丰富的药剂师。因此我要在医院有能力的时候让他们感受市场的不容易,提前把这部分人锻炼出来。” 但是公司的经营是否真如陈海啸所期望的那样,是真正的市场化运作呢?

  在医院大门口竖着的医院平面布局图上,记者发现,公司所在地点的标注仍是医院的“库储”区,而不是公司的名称。

  这个基本由医院采购部的全班人马调转过来成立的公司,据庞介绍,目前公司员工有33个,除个别人做了岗位调整以外,为了适应市场化运作,在几个特殊岗位上还外聘了三名员工,一个担任市场部的经理;一个是财务部的会计;另外一个负责网络技术,但他们几个都不在医院的编制内。庞萍娟在担任总经理之前则已经做了5年医院采购部的主任。

  关于员工的薪酬问题,庞说工资仍然按医院原来的待遇。“即使公司有能力每个月多发给他们几百块钱,一个员工一年充其量也就多拿几千块,但医院其他部门的人都盯着呢,我不想让员工承受这种精神的压力。”庞对记者说,与以前的工作量相比,目前公司员工尤其是管理层的付出和所得相差甚远。

  但这在其他部门员工的眼里却是另一幅景象。一位医院工作人员就有不同的看法,他随手指着旁边一辆开过的轿车对记者说,“总经理一上任,医院就给配备了辆帕萨特,比这还高档呢,其他部门能比吗?”同样是采购人员,他认为自己与药品采购人员在实际收入上有着不可比拟的差距,“他们的工资是没变,但奖金灵活啊!”

  在医院很多其他部门的人看来,在这个被医院划分出去的部门里,即使是普通职位也是一个只赚不赔的肥差,“就算亏了,医院这边的钱拨过去不就行了,况且有医院这个大客户,可能亏吗?”一位医院员工说。作为台州市惟一的三级甲等医院,这里几乎聚拢了周边市区的所有患者。记者在医院门口观察了一下,虽然当时已接近下午4点,但医院的挂号台、药房、放射科等门前仍排着长长的队伍,进出医院的每辆客车更是坐得满满当当,门口拥挤不堪,比台州一般的街道繁忙得多,医院几个疏导交通的工作人员忙得不可开交。据了解,目前的台州医院的年门诊量是150多万人次,年出院率将近6万人次,这样的医院的用药量可想而知。

  据了解,目前公司还只是限于为台州医院直属的路桥和临海的两个院区以及另外三个社区医务站供应药品,没有其他的客户。关于公司的投入及赢利问题,庞萍娟介绍说,租房、买办公设施、员工工资等各项开支,前期总共投入了200多万,今年4月成立后公司运作一直很平稳,截至目前已经有些赢利。

  至于目前它与医院在财务上的关系以及将来利润如何分配的问题,庞萍娟说目前赢利不多还谈不上如何回馈医院,但公司是完全独立经营的,在财务上也完全独立核算,至于将来利润分配问题,“反正医院是股东,随时都可以分红的。”

  而陈海啸的回答则含糊其辞,“我没指望它挣多少钱,能帮我把100多名职工养活就很好了。”他接着说,“药品市场不会这样无序下去,将来国家肯定是要管理的,药品不是一般的商品,不可能完全放开,留下一个孤零零的医院,否则怎么保持它的公益性?到那时,公司作为医院的相关配套、产业链中的一环就行了。”

  台州卫生局:“不鼓励但也不反对”

  “我们比药商有优势,了解药的性质,知道哪些药好、哪些药不好,我们的专业人员是他们没法比的。凭什么他们在社会上凑几个人成立一家公司就可以去搞?我们就不行?”对目前医院经营批发公司遭到的质疑,陈海啸反问道。

  实际上,现在国内有很多医院通过买一个批发公司或以配送中心的形式供应医院用药。至于台州医院为什么偏偏要坚持采用成立批发公司的形式,陈的解释是“情愿把私下的东西变成合法的东西,把暗的东西变成明的东西,便于管理,便于监督,有章可循”。

  据庞介绍,当初医院也曾产生过直接买个公司经营的想法,但是考虑到这种买来的公司在人事、财务等方面会有纠缠不清的麻烦,而目前医院也有实力自己开办公司,所以就决定自己从头做了,“如果我们也从其他人手中买一个公司来经营而不是自己注册筹办,可能就不会有这样的关注了。”

  根据医院提供给记者的资料显示:2004年5月25日,他们向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了筹建药品批发公司的申请;2004年7月22日,省药监局同意筹建批复;2005年2月3日医院取得了《药品经营许可证》;2005年4月18日医院取得《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同一天,这家实际已经运营近一年的公司对外宣布正式成立。

  在他们的申办过程中,庞一再向记者表示,“没有受到外界的过多干扰。”台州医院所在的临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稽查科的王科长回忆公司申请的过程时也证实:“既然是合法的,我们也是对事不对人,当时对它既没有额外的照顾,也没有另眼看待,按正常的流程办完了该办的手续。”

  但后来丽水、瑞安、金华等地几家医院的跟进举措则无法像台州医院这样一帆风顺。在他们向省药监局提出申请后不久,9月6日,由温州市15家医药公司联合签名的一份《关于请求制止医院创办药品批发企业的报告》便递交到了浙江省医药行业协会,反对瑞安市人民医院自办药品批发公司的这一举动。随后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停止了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融入市场办公司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如果盲目学,大家都去做是会有问题的。”看到跟进医院目前的受挫局面,陈海啸有些感慨地对记者说,他认为有些医院的发展规模、管理水平可能还没达到能办公司的程度。

  当然在陈海啸看来,更关键的因素是效仿者不能像台州医院那样目的“纯粹”。“我跟他们的目标不一样,我们一方面是想锻炼人,另一方面是要缩减中间流通环节,降低采购供销成本。”

  这样的说法当然不是空穴来风,以瑞安市人民医院欲创办的医药公司为例,就是由瑞安市人民医院和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800万元组建的,其中,瑞安市人民医院占有85%的股份,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占15%的股份。

  “像华东医药这样的制药公司一旦进入温州市场,是不得了的事。这些批发公司表面是恨医院,实际上是恨参股的这些医药公司。”陈说。他揣测,也许在投反对票的批发公司看来,瑞安市人民医院不只是自己办批发公司的问题,更有些“引狼入室”的意味。

  而庞则更多的把台州地区的平静归结为公司在经营方式上与其他药品批发公司的“和谐的发展”。“比如说,我完全有能力从药厂直接进5块钱的药,但为了照顾当地其他批发公司的感受,有一部分药品我仍从他们那里按7块钱进,这样大家都能生存。”但即使如此,对一直以本地经营为主的企业来说,失去了台州医院这个当地最大的客户,日子也并不好过。

  庞预测,医院开办的这种公司将来可能越来越多。这样导致的问题是,国家本是担心医院将利益链条锁定在药品上,影响合理用药以及降低医疗服务水准才大力倡导“医药分家”,而这种从资金到人员都无法和医院厘清的药品批发公司,将来一旦面临“医药分家”,该何去何从?

  而台州市卫生局叶副局长在面对这个疑问时则表示,“新事物,走着看吧,现在谁能说得清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