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矿石价格大战硝烟弥漫 钢铁暴利时代或将终结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2日 15:28 证券日报

  □ 本报记者 闫立良

  全球大型钢铁厂商和铁矿石供应企业正围绕铁矿石的价格涨跌与否激战正酣。日前全球三大铁矿石企业明确要求铁矿石价格应在今年的基础上再提高10%到20%,而钢铁商的态度也很明确,就是明年铁矿石的价格应该下调。其实早在10月份召开的2005年第五届中国钢铁原材料国际研讨会上,供需双方就展开了初步交涉。按国际惯例,2006年度铁矿石价格谈判
会从今年10月持续至明年3月底,明年4月1日将宣布2006年度铁矿石价格。从现在的形势来看,明年铁矿石价格涨跌还难以成为定论。但尽管如此,业界专家忠告国内钢铁企业,不管铁矿石的价格涨跌与否,国内钢铁企业都应该转变观念,从以往的暴利状态转而向追求合理利润发展。

  供方:提高价格

  以占据全球铁矿石供应总量70%的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的力拓集团和必和必拓三大企业为代表的国际出口商,与作为铁矿石消费商的几乎全部中国钢铁企业日前齐聚青岛,就2006年进口铁矿石价格问题首次“针锋相对”。而就在11月9日,英国

钢铁业咨询公司MEPS Ltd.的董事总经理菲什表示,迄今为止,市场基本面使得铁矿石厂商在进行的年度价格谈判中占据上风,双方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运费、钢铁需求和
汇率
等方面。

  作为2006年进口铁矿石价格谈判的对手,外方显然也做足了准备,早在谈判开始前便联合多方积极造势。

  控制着全球铁矿石贸易80%市场的三大国际公司之一的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在此前曾表示,有意将明年巴西出口铁矿石的价格在今年上涨71.5%的基础上再上涨10%至20%。而一些国际投行也纷纷推翻了此前对2006年铁矿石价格将保持不变或微幅下调的预测,以不同程度的上涨判断取而代之。

  上周五,高盛驻澳大利亚和伦敦的分析师们在与东京和北京的钢铁行业人士会面之后,将铁矿石价格预期上调了10%。此前,他们预计,铁矿石价格在2006年将保持不变。分析师们在客户报告中说,他们认为铁矿石供应商将把价格提高至少20%,日本买家已经承认价格下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供货方立场也一致,以巴西CVRD、澳大利亚力拓集团和必和必拓(BHP)为代表的供应方认为,铁矿石2006年将与今年一样供应紧张,因此价格应在2005年的基础上继续上涨。目前供需两方的区别是:需方说是“供过于求”,供方则坚持“供不应求”。

  目前,影响中国在谈判中的话语权的因素是:国外三家大公司控制着全球铁矿石贸易80%的市场,因此掌握着铁矿石价格的话语权;国内企业的集中度太低,在谈判时无法形成合力。

  BHP公司仍然没有放弃向巴西“看齐”的企图:该公司负责铁矿石销售的副总裁Peter Toth也一再强调,中国目前现货市场75美元每吨的铁矿石价格,依然大大高于澳大利亚以及巴西和中国钢厂签订的年度长期合同价格,且由于距离原因,澳大利亚铁矿的到岸价还是远远低于巴西铁矿石价格。

  目前澳大利亚到中国的运费每吨7至8美元,而巴西到中国的铁矿石运费每吨18至19美元,这10多美元的差价,转变为澳矿到中国的到岸价。

  需方:价格应该回归

  全球所有的进口商都是一个阵营:宝钢将代表国内钢厂谈判,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代表进口贸易商参会,日本方面则以新日铁为主导,欧洲方面仍然派出阿塞洛钢铁公司、JFE,美国方面是美国钢铁工业联合会,共同的立场是:2006年铁矿石供需状况将趋缓,价格应在今年涨价71.5%的基础上回归合理价格。

  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李新创就是持有后一观点的人士之一。李新创预测,明年的进口铁矿石价格将略有下降,这主要是由供需状况决定的。

  钢铁生产商认为,铁矿石公司的最佳客户——中国的钢铁生产将会放慢脚步。在2004年,铁矿石企业的提价获得了一定的事实支持,即在中国需求的推动下,热轧薄板的现货价格一度创下每吨近800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如今情况已经变化了,”全球第二大钢铁生产商首席执行长杜勒表示,“它们现在拿什么来证明提高铁矿石价格的合理性呢?”中国市场的钢铁价格目前落后于欧美市场,后者的热轧薄板售价每吨比中国市场高出200美元。

  李新创表示,由于国家对钢铁企业的宏观调控,铁矿石进口许可证制度的实行以及未来国内铁矿石产能的上升,供需矛盾将日趋缓和。预计2006年,我国对铁矿石的需求量将与今年基本持平,进口铁矿石在价格上将与今年有所持平或小幅下降。

  与此前大多数业内专家的表态一致,在大会刚刚开始之际,中方就率先表达了进口矿价格应向下调整的鲜明态度。作为大会开幕的首个发言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表示,2006年铁矿石价格应在2005年大幅上涨71.5%的基础上向合理价位回归,即价格向下调整。

  罗冰生表示,今年1至8月我国进口铁矿石17593.31万吨,同比增加4357.1万吨,增长32.92%,铁矿石供需基本平衡。1-8月我国高炉生产消耗铁精矿31230万吨,可供铁精矿资源量32212万吨,富余1000万吨;当前港口库存量3000至3500万吨。罗冰生认为,2006年世界经济保持增长,对钢材的需求也保持稳定增长,中国铁矿石的需求对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将越来越大。预计2006年,我国钢铁生产铁矿石需求增幅将比2005年有所下降,全球海运贸易铁矿石将呈现供需基本平衡,有可能向供大于求的方向发展。这支持了中方对于进口铁矿石价格将下调的观点。

  而从对国内市场需求判断出发,罗冰生认为,淘汰落后钢铁生产设备这项产业政策出台,使得9980万吨的落后生产能力将逐步被消灭,而这一进程正是从2006年开始。由此推断,明年对铁矿石需求的增长将相当有限。据预计,明年国内铁矿石需求量将增长7000万吨,国内解决2500万吨,不足由进口来补充,大约在4000至4500万吨之间。因此,2006年的铁矿石的供需紧张状况将比今年有所缓解,国内市场很可能出现由供需平衡向供大于求的转变。

  国内企业的有利因素

  业内人士估计,铁矿石涨价几乎没有悬念,只是涨幅多少的问题。但是,今年发生了对中国有利的因素:

  中国企业以收购产权的形式进入澳大利亚矿石市场:10月,我国主要的铁矿石进口商———中钢集团,同澳大利亚的Midwest铁矿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共同开发两处铁矿石资源。此次协议涉及的总金额高达15亿澳元1澳元约合0.76美元,拟合资开发的铁矿资源总量约5亿吨。按照协议规定,中钢集团将在合资公司中占50%股权,这将是目前我国公司在澳大利亚铁矿资源开采中所获取的最高比例。中钢集团与这一公司的合作无疑是希望打破目前巴西CVRD等世界矿业三大巨头对铁矿石的垄断。

  今年我国从印度进口的铁矿石超过了巴西,仅次于澳大利亚,居第二位;印度出口的铁矿石有70%是销往中国。印度企业普遍认为随着国际及中国钢材市场价格的下跌,加之全球铁矿石产能急剧扩大,2006年全球铁矿石价格将全面回落。基于这种考虑,印度企业多次提出希望和中国企业签订长期合同,以保护自身利益。9月底,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与印度矿业协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这无疑有利于减缓“涨价”声音最大的巴西、澳大利亚的压力。

  日前,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一纸召唤下,45家钢铁企业的老总齐聚北京,密谋让钢价止跌回升的良策。在一系列自救的措施中,在第四季度对中厚板和热轧宽带两类产品减产5%的建议引起了广泛关注。

  减产5%真能如这些钢铁企业所愿,扳回钢价不断下跌的颓势吗?李新创对此并不看好。他表示,这种想法有些不切实际,理由有二:首先,国内的钢生产集中度低,很难做到让所有的钢铁企业保持一致行动。在这个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这家放弃的市场份额就会有别家迅速填补。其次,中国的地域十分辽阔,钢生产企业也分布得相对较为分散,因此也很难对各地区形成统一的限制。

  目前国内钢价的下跌是由于钢铁生产能力阶段性过剩导致的。要想让钢价真正摆脱持续下跌的困境,就必须依靠市场手段,这种所谓的协议方式是不起任何作用的。李新创这样告诉记者。

  所谓的市场手段,李新创认为,需要钢铁企业紧随市场需求变化,适时调整生产品种,多生产那些高附加值的产品。通过市场竞争达到优化生产结构,合理产业布局的效果,大力发展钢铁生产的循环经济。

  此外,国内铁矿石增产积极性较高,今年下半年产量预计同比增长19%,其势头延续下去,势必对明年进口矿石价格产生影响。

  追求合理利润

  尽管对国内钢铁企业因国际铁矿石进口企业有可能再次向中国发难,国内钢价的跌势不断等情况忧心忡忡,李新创却对未来钢铁市场的前景相当乐观。

  李新创指出,首先,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刚刚开始,城镇化将在未来提速,这些都为钢铁的未来需求提供了广大的市场。其次,相比混凝土结构的建筑,钢结构建筑有着坚固、美观,特别是环保等无法比拟的优势。未来建筑业将大力推广钢结构,这也使得市场的钢需求量将上升。再次,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钢材以供消费。如近几年,机电产品出口总值连年增长,占全国外贸出口总值的54.7%,这一趋势在未来仍将继续扩大,而这都需要钢材的支持。

  据李新创向记者透露,今年1至8月,全国钢铁行业共创造560亿元利润,比去年同期上涨16.7%。他指出,过去钢铁企业属于暴利行业,这也是为何今年以来,钢价下跌让如此多钢铁企业惶惶不安的原因。他建议,今后,钢铁企业应该转变观念,追求合理利润,这不仅能避免因产业上游价格过高而使利润流向国外企业,而且也能让下游产业从中受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