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摩帮可否考虑转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8日 18:41 《时代信报》 | |||||||||
11月5日,在2005年中国国际工业转包会前的一次记者见面会上,重庆展览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伟语出惊人:“现在的汽车、摩托车产业已经‘做烂了’,为什么不能转换思维,做更有潜力的家电配套呢?” 展会留下的遗憾
在这次工业转包会的筹备过程中,王伟感受最深的是一种难以言表的遗憾:“虽然可以说这次展会的筹备很成功,但在重庆却未能找到足够数量和满足条件的供应商——所以,我们最终没能达到预期那么宏大的场面。” 本次展会所收到的跨国公司订单产品,除原先设想的汽摩零配件之外,还包括了家电配件、纺织品等多种类别。而“我们在一些纺织产品,如帐篷、儿童类服装、鞋;家电类产品如各种开关及小插件;以及一些电子元器件如电阻电容、印刷电路板、液晶显示器等产品领域没能找到足够的供应商。” 王伟认为,“重庆的摩托车制造企业完全有条件生产这些家电类的小配件,而且这些配件的需求量显然比摩托车大得多。摩帮应该转变观念,家电产业也可能会成为重庆下一个经济增长点。” 观念转变是关键 据悉,本次展会的订单总值约为10亿美元。但王伟对记者表示,只要稍微了解工业产品交易的人都不会对这个数字感兴趣。他认为,这个展会最大的收获是能够为重庆工业制造业带来一些新的思维和理念。 王伟对记者说:“作为内陆城市的重庆,其工业制造业的潜力和活力使人感到非常惊讶,倘若将这种潜力发挥出来,未来的重庆也能够成为‘世界的制造车间’。而要把这些潜力挖掘出来,关键的还是意识上的转变。” 王伟告诉记者,在与国际工业转包机构的接触之中,他发现国际工业界与中国工业企业意识上的最大不同在于中国的企业在投入生产之后,首先考虑的是“我们在制造什么?”而国际工业界推崇的思维则是“我们能制造什么。” 王伟认为,这种思维方式,造成了重庆乃至整个中国工业企业的潜力无法得到发挥:“我们能制造什么是一种对未来的预期,通过这种思维可以将自己的资源优势完全发挥出来。” 王伟将西门子采购的产品照片给记者一一浏览,这张订单给王伟的震撼不在于其采购量的大小,而是这些产品本身。“像这些铸造件、冲压件、管线、电路线、模具及各种控制开关,重庆的摩托车制造企业都完全有能力制造。而且这些产品的利润比例及需求总量,也远高于现在的摩托车产品,为什么摩帮的企业没有想到转产这类产品呢,因为他们始终认为,自己是生产摩托车产品的企业,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车间的车床,也能够生产出相对摩托车机件更为简单的家电产品零配件。” 由格力诱发的妙想 长期从事工业转包,曾屡次为汽摩零配件发展造势的重庆展览中心,为什么会突然建议重庆摩帮转向家电产业? 王伟表示,答案其实很简单:这次展会上,出乎意料的来了很多家电企业——国外的西门子以及国内的家电巨头海尔、格力等。 而其中重庆格力的发展历程是王伟产生“摩帮转家电”这种奇思妙想的关键。 “格力才来到重庆的时候,第一年的销售只有3亿元,第二年则达到了7亿,到了第三年,则攀升到了30亿元,其增长速度之快,简直难以想象。而这些企业的采购也随之大幅度攀升,海尔每年的采购量已经达到了30亿元,而家电零配件采购量早已超过了100亿,试想,整个摩托车产业的总值才几百个亿?。” “我们的企业为什么不去关注这些产业呢?”王伟在一鼓作气地将想法抛出之后,又表明了自己的理由:“重庆有着非常好的家电生产基础,有不少破产的企业通过一个订单复活的例子也并不罕见,尽管我们也不知道如果这些企业真的去做会是什么结果,但至少应该相信,转变观念的时候已经来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