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罗孚罢工双龙社长被免 汽车业海外并购隐患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8日 08:05 第一财经日报

  卫金桥

  11月5日,上汽股份韩国双龙汽车公司在公司董事会上宣布,免去苏镇琯社长一职。就是在上个月,南汽并购罗孚之后,罗孚员工的罢工风潮也蠢蠢欲动。海外并购的激情开始退烧后,频发的风波开始拷问中国汽车企业海外整合能力。

  三名来自上汽集团的代表以及三名韩方代表组成的双龙汽车公司董事会认为,双龙汽车上半年业绩不佳是苏镇琯被免职的直接原因。得知这一消息后,双龙汽车公司的员工纷纷担心:自己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苏镇琯”。事实上,自从今年遭遇“双龙员工罢工事件”之后,上汽集团对双龙的整合已尤为谨慎。但是,这似乎仍无法阻止双龙汽车业绩不断下滑的状况。

  同样,遭受风波的还有南汽罗孚并购案。最新进展显示,在牵手上汽未果后,南汽再次把绣球抛给了一汽。“拉拢合作伙伴已经显示南汽无力独自承担整合罗孚的实力。”安普咨询的分析师李安如是分析。

  此前,南汽宣传部长对此事的说法是:南汽欢迎国内外企业参与到罗孚项目中来,组建股份公司,南汽甚至可以放弃控股权。昨天,南汽一位高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更是直言不讳地说:“整合罗孚的难度比我们当初想象的要大!”据外电报道,由于整合迟迟无法顺利展开,罗孚汽车的部分失业员工已开始鼓动罗孚在职员工罢工。与此同时,罗孚销量也出现了大幅下滑,今年前9个月,其欧洲地区销量下滑超过40%。

  除了上述两桩,其他国内汽车企业进军海外也有步伐受阻现象,比如去年底

奇瑞放弃了马来西亚项目,吉利汽车轰轰烈烈的“海外造车”之旅也开始处于停滞不前的尴尬之中。对此,
商务部
研究院外资研究部主任金伯生有言在先:中国企业的低成本优势明显,有的企业目前初步具备了海外并购的资金实力。但被并购企业国家市场的差异、法律上尤其是劳工法的限制以及企业文化上的冲突等都将对并购能否成功产生重要影响。中国企业实施海外并购时,一定要对此作详尽调研和准备。而罗孚罢工和上汽双龙人事动荡,不过是海外并购漫长征程的一个开始。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
010—58685776(北京)
021—52132511(上海)
020—34254460(广州)
0755—82416077(深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