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风力发电舞动新能源先锋大旗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 18:48 中国电力新闻网

  本网实习记者 易雷

  我国的风力发电事业已走过了20年的漫长“试验”之路,产业化发展一直不尽如人意。据统计,到2004年底,全国共有43个风电场,分布在14个省(区、市),总装机容量仅有76.4万千瓦,相当于一个中型火电厂的装机容量。这与发达国家风电年装机容量35%以上的增速,以及国内近5亿千瓦的总装机容量相比,几可忽略不计。

  随着近年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的全面紧张,清洁环保的可再生能源开发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风能因资源丰富、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最具商业化、产业化发展前景,在政策的驱动、利益的诱惑下,已经吸引了嗅觉敏锐的众多企业参与开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包括五大发电集团在内的全国30多家企业已争相涉足这一领域,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原本“门前冷落鞍马稀”的风力发电项目,一时间,热闹非凡。

  风电提速非偶然,国家扶持是关键

  一个产业是否可以发展壮大,与政策的扶持密不可分。《京都议定书》的签订,特别是《可再生能源法》的出台,为我国风电的迅速成长,注入了源源动力。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其网站上公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对风电场建设的核准和风电场上网电价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和规范。

  原有政策规定,我国风力发电机整机进口关税执行零税率,而零部件进口征收关税,这无疑扼杀了风机国产化的动力。而新《通知》最大的变化是强调了风电设备的国产化方向,明确了风电设备的进口关税不能减免的政策,体现了国家鼓励国产风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决心。

  据了解,在风电场的造价构成中,风电机组造价约占70%以上。风电设备国产化目标的确定,对于降低风电成本、增加投资者的收益又多了一份保障。所以,在火电、水电遭受环保、移民等问题困扰的情况下,风电开发的优势顿显。

  如今,又得到政策的扶持,还可以标上环保的标签,所以投资者蜂拥而上,风电建设大提速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观察,这恰恰又给起点并不高的国产风电设备制造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风电设备制造业,你准备好了吗?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的规定,建风电项目,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不满足设备国产化率要求的风电场不允许建设。这对国内设备制造业来说,绝对是个利好消息。但是,环视国内风电制造企业,却很难叫人乐观。目前国内能批量生产风力发电设备的制造企业屈指可数,而且产品主要为容量在750千瓦以下的风力发电设备,设备的技术指标也难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不少厂家的年产量最多也只有10几台。统计显示,在2004年的76.4万千瓦风电总装机容量中,82%的设备来自进口。其中,丹麦NECMICON公司一家的产品就占总装机容量的30%。

  多年以来,国内不少有实力的设备制造企业、科研机构一直在试图加快风力发电设备的国产化进程。然而,直到今天,进口设备“横行”国内市场的局面仍在持续。

  现在,来自欧洲的跨国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由于起步早,技术先进,欧洲企业占据着全球风电设备市场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在中国市场当然也不例外。由于看到中国市场的快速增长,欧洲各大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纷纷提高产品售价,并严格控制技术转让。有资料显示,过去3年间,进口风电设备的价格上涨了20%以上。这无疑也是我国风电开发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外国设备成本高,我们大可以不用,中国的风电我们中国人自己搞。”这话听起来硬气,但是市场竞争是不能光讲“骨气”的,技不如人就要吃亏,当年美国就栽过跟头。美国当初也曾提出,所有风电设备全部要国产化,打出美国人建设自己风电场的旗帜。结果,由于设备技术不过关,所投入的资金在正式发电后没有多久就赔的血本无归,最后不得不求助于英国等风电强国伸手拉一把。所以,从我国目前风电设备行业所具有的生产能力和核心技术掌握的情况看,实现国产化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风电发展,需要政府长期的政策支持

  今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已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足见我国已将新能源问题置于国家的战略高度。在很大程度上,政策的扶持力度是新能源能够走多远的标尺。尽管法律出台了,也有了一些规范性的文件,但由于国家对风电的规划目前尚不明确,一些投资者一直对究竟要投入多少才可以保证收益存有顾虑;更有一些人担心,投入还没有收回,政策又发生变化。因此,持币观望的投资者不在少数。对此,外国专家也给了中国一些有益的建议,GE能源集团风能亚太区总裁Alan表示:“降低风能成本要从两方面入手,政府要用法律及长期稳定的激励机制来促使

开发商发展风电,从而保证足够的市场;同时,要依靠技术更新降低风电成本。中国要加快风电发展,需要解决两个重要问题,一是政府要确定风电所占比例,即风电发展战略;二是要有长期稳定的激励政策。中国政府重视风能开发,并决定在2010~2020年之间使风电有一个快速发展,这是十分聪明的选择。经过前期各国的风电建设,目前风电技术已经走向成熟,加上政策支持,中国风电前景将十分乐观。”

  德国是风电发展比较快的国家,经过多年的发展,依然还需要政府羽翼的一定庇护。目前,新能源占德国电力需求的9%。世界头号风电机制造商Vestas称,如果取消补贴,德国风电市场将大为萧条。

  丹麦国家研究中心的专家称,风电现在很有

竞争力,但全部取消补贴为时尚早,这项工业至少还需要5~7年的时间,才能逐渐把电价压下。目前,丹麦20%的电力来自风电。2003年,由于政府削减了风电补贴,导致新上风电装机大幅下滑。

  可见,在国际上风电的发展也需要政府长期不懈的支持,才能保证其平稳、高速发展。

  投资风电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国内风电发展直接受益于国家的鼓励政策,而巨大的风电市场是风电概念热炒的源动力。目前,正处于风电“十五”和“

十一五”衔接的关键阶段,“十一五”对风电发展的加速,是否意味着概念即将“落地”,从而变成真金白银?

  面对国内过热的风电开发局面,有专家已经提出了忠告:在国内风电市场尚未成型之前,进入风电市场要承担巨大的风险,对于风电开发商来讲是“赔多赔少的问题”;对于设备商来说“利润也很微薄”。投资风电是投资未来,企业要做好在一段时期内无利可图的准备。

  从当前来看,我国火电上网电价平均为每千瓦时0.3元左右,而风电按照其成本核算的价格在每千瓦时0.6元左右。因此,价格高昂的风电销售十分困难。虽然现在国家实行“一场一价”,就近上网的政策;但是,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也是在尊重市场运做前提下进行的。现在,为了争到项目,风电场的开发商往往以低价投标,结果是把部分损失转嫁给设备制造商。开发商为保证利润,压低设备的价格;设备商为保证利润,降低设备的质量和技术水平———恶性循环的苗头初现。

  据了解,风电设备的生产制造看似门槛很低、对技术水平要求不高。其实不然,风电技术是集空气动力学、材料力学、工艺制造学、气象学、电机学、自动控制学、电力传输、保护与控制等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先进的设计理念只有与先进制造业相结合才能生产出先进的风电设备。而且,风电设备一般的设计使用年限都在20年以上,在这期间设备要经受全天候的考验。就算严格按流程制造出来的设备,任何一家企业都很难保证在20年时间内设备不出任何问题。为压低成本,在质量检测标准边缘跳舞,绝对不是上策。因为一旦出现问题,企业将遭受很大损失。著名的Vestas公司就曾经一次性更换了80台风力发电机的齿轮箱,损失巨大;另一家国际规模的风电设备提供商甚至因为某部件的问题,而濒临破产。因此,企业除了弄清楚设备制造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外,还要认识到设备长期的维修和保障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看来,要想短时间在风电项目上获得大的收益并非易事,开发商和设备厂商还真要慎之又慎,在自己准备不足的情况下盲目下注,在风电大提速的滚滚车轮上洗牌,不但要有胆识和魄力,还要有足够的实力和耐心。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