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云南电力一箭双雕 筹建国资集团整体收编滇能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 18:39 中国电力新闻网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在整顿电力职工持股企业的风暴中,偏居西南一隅的云南滇能(集团)控股公司(以下简称“滇能”)也面临着即将被改变的命运。

  在水电资源可开发量居全国第二的云南,倚靠云南省电力系统这个强硬后台,滇能近
年来渐露峥嵘,成为该省除华能和华电之外最为强势的电力投资商。但由于其电网职工持股身份,滇能的生存和发展一直行走在灰色边缘。

  根据记者最新了解的情况,云南省国资委正计划出资成立一家名为“云南省地方电力开发集团”的公司,受让电网职工所持有的全部滇能股份,将滇能彻底转变为一家由云南省国资委控股的大型国有企业。

  收编滇能

  如果不是此前的一次收购遇挫,滇能神秘的电网职工持股身份也许至今仍不为外人所知。

  早在2001年,滇能就与云南马龙县国有资产管理局签下协议,成为马龙产业(600792.SH)第一大股东,但却迟迟未得到承认。

  知情人士透露,这一股权转让未获批准的主要原因正是由于滇能属于职工持股会控股的企业,不具备股份受让的法律主体资格。

  2005年初,马龙产业原第一大股东马龙县国有资产管理局与滇能不得不签订了《关于解除〈国家股转让及资产重组的原则性协议〉、〈国家股转让合同〉、〈补充协议〉的协议》,解除双方于2001年签订的国家股转让及资产重组的相关协议。

  事实上,资本市场的遭遇对于滇能来说也许只是一个小挫折。其更大的生存危机在于其身份的合法性。

  2002年底,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迈出了“厂网分开”的第一步,但改革的第二步“竞价上网”至今仍未得以推行。而“竞价上网”的阻力之一便是电网职工持股企业的存在,使电网与发电厂分开之后依然“藕断丝连”。目前各省电网公司职工持股的电力企业,除了部分国有电力资本外,当地电网公司高层和员工的持股往往占到很大比例,比如滇能就已经达到相对控股的程度。这些电厂公司背靠电网公司的优势,不仅将许多优质发电资产揽入旗下,而且对电力市场的公平竞争形成巨大威胁。因为电网公司职工持股企业投资电源,自然会在今后的调度、竞价中存在关联交易的可能,影响到“竞价上网”公平的竞争环境。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在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开始后,滇能自身的合法性开始遭到外界质疑。

  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滇能公司的7名领导班子成员,此前悉数都在云南省电网公司或旗下的三产公司担任要职。7人所持有的滇能公司的股份,平均高于普通员工10倍以上。

  由于相关主管部门从2003年以来,多次发文要求“暂停电力系统职工投资电力企业”。于是,和贵州金元、宁夏英力特这一类的电力职工持股企业一样,滇能也必须为自己寻找新的生存方式。

  知情人士透露,重组后的滇能将不再是电力职工持股的企业了,而是云南省国资委控股的国有电力企业。

  成长路线

  滇能是原云南省电力集团职工于1997年出资组建的投资控股型集团公司。

  来自滇能集团的一份宣传资料显示,截至到2004年,滇能集团及其控股企业已投入运行、在建及重组的发电总装机为94.06万千瓦,已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总装机为220万千瓦左右,建立了以省内为主,覆盖全省各地市州,面向沿海和国外的企业组织网络,实力雄厚。

  客观地说,滇能成立以来,对云南省的电力发展贡献巨大。

  知情人士介绍,滇能诞生之时,正值云南投资电力项目的资本金严重缺乏之际,加上上网电价低、回报率低等原因,境内外的投资者都不愿意到云南投资电源建设。在当时的情况下,电力集团向职工发起动员,希望大家积极投资发展电力。

  据滇能内部职工向记者提供的募股书显示,持股职工的范围包括云南电力系统在册、离退休、集体所有制职工。入股不分职务、年龄和工龄,发行金额为1元/股,个人出资不设上限,最低则是5000元人民币。入股后,职工与由入股人集体选出的“股东代表”签订委托管理协议。中高层可以通过银行或持股会贷款入股,由持股会出具“管理人员股权证明书”。持股会由持股管理人员选举产生,并作为公司的股东之一。

  资料显示,云南滇能注册资本金人民币75756万元?于1997年12月由云南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各基层单位集体企业和云南滇能(集团)控股公司职工持股会共同出资?截至2004年底,前10名股东为:云南滇能(集团)控股公司职工持股会、云南电力集团有限公司、昆明耀龙供用电有限公司、云南电力实业总公司、云南开远一行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红河电力实业有限总公司、云南省鲁布革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昆明耀荣经贸有限公司、云南恒阳实业有限公司、云南恒威实业有限公司。

  滇能凭借电网托生的优势,迅速扩张。目前,滇能已收编云南楚雄和昭通多家发电厂和地方电力公司。总资产达到了20亿元,由一家“三产多经”企业一举发展成为在云南电力行业举足轻重的电力骨干企业。

  在电力短缺的2004年,滇能有一系列重大动作纷纷推出,一是装机9万千瓦的昭通高桥电站投产,然后是13.5万千瓦的滇能弥勒电厂投产,这两大电力工程的完成,使得滇能控股的可控总装机容量达到60万千瓦。

  云南谋划电力强省

  据一位参与滇能重组方案设计的云南省发改委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对滇能进行重组的构想始于今年6月。这位人士说,滇能公司重组的目的是根据电力体制改革深化的需要,为了实现厂网的彻底分开,解决在干部任职上的交叉问题、关联交易等问题。

  不过,此次收编滇能也许更能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滇能一位中层表示,此次滇能的重组方案除了贯彻国务院“电力体制改革”的精神之外,也有做强做大云南电力产业的考虑。他解释称:“滇能的重组其实更多是考虑到地方的经济发展,以及加强政府对地方支柱产业的把握能力。”

  事实上,云南发展电力产业的确前景广阔,而滇能收归国有之后,其今后的发展潜力以及对地方经济的贡献更加不可限量。

  云南省可开发水能资源约为9570万千瓦,占全国可开发量的1/4。目前已开发和正在开发的水能资源约1100万千瓦,待开发的容量约8500万千瓦,约占全国的1/3,开发潜力巨大。

  除了水电,云南还是我国南方富煤省之一,探明储量245亿吨,保有储量239亿吨,居全国第八位,在南方13个省区中居第二位,具有建设火电厂的雄厚物质基础。

  除了“西电东送”,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正式启动后,更为云南电力在东南亚开辟了巨大市场。据悉,云南已经和泰国电力部门达成协议,由泰国控股70%在澜沧江下游建设装机150万千瓦的景洪电站,2013年向泰国输送150万千瓦电力,2014年再增加150万千瓦电力输往泰国。

  云南省发改委的这位人士介绍,云南计划经过15-20年努力,把以水电为主的电力产业培育成云南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并带动流域的经济发展,把云南建成国家西电东送和云电外送的重要

能源基地。

  虽然重组方案尚在制定当中,但一位知情人士介绍,针对滇能的重组,云南省政府提出了“政企分开、厂网分离、国有控股、加快发展”的十六字方针作为总体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收编滇能自然不仅能够规范云南的电力市场,更能为云南实践“电力强省”战略提供了切实的依托。( 姚峰 上海报道)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