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钢铁业欧佩克梦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 14:55 《中国企业家》杂志

  借争夺铁矿石谈判话语权的契机,由钢铁工业协会和宝钢等大企业主导的中国钢铁业“欧佩克”会出现吗?

  文/本刊记者 郭大鹏

  今年年初的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在中国业界掀起了一场强烈“地震”,71.5%的涨幅让
大家不约而同地出了一身冷汗。那以后,关于铁矿石的各种事件仍是“余震不断”。铁矿石涨价备受关注的原因,已经不仅仅是对钢铁生产成本的抬升,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件事集中暴露出了当前中国钢铁业的内忧外患:对外,没有一致的声音和主导价格的能力(竞相出击,抬高铁矿价格);对内,市场无序,钢材价格暴涨暴跌(目前国内正在经受钢材价格暴跌的煎熬)。北京科技大学许中波教授用一句尖刻的话来诠释这种现象:“中国钢铁企业是群体性的鼠目寸光,只看眼前利益,缺乏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判断能力。”

  在铁矿石涨价事件的刺激下,2002年以来高歌猛进、利润丰厚的钢铁业头脑开始清醒了。可以看到,有着原行业主管机关背景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权威开始逐步增加,它对外通过打造钢铁企业联合体,统一声音,争夺话语权,对内组织主要钢厂协调自律、稳定市场。这些“攘外安内”的举动在中国五矿

化工进出口商会、宝钢集团、中钢集团的配合下正逐步落实。

  如果照这个趋势下去,一个以钢铁工业协会为主导,大企业为核心的,有着巨大影响力、类似于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的组织会出现吗?

  权威真空出现之后

  钢铁行业乱局的出现,似乎和1998年的一件大事分不开。在1998年新一届政府的机构改革中,主导钢铁行业多年的冶金工业部被撤销,然后转化为国家冶金工业局,归国家经贸委管理。2001年,冶金工业局撤销。

  机构改革之前,冶金部就类似于一个巨大的钢铁“欧佩克”。一些专家向《中国企业家》介绍,那时在进口钢材、铁矿石,保持国内市场稳定方面,冶金部组织大家开个会,发个文件,就很有威慑力了。如果冶金部还在,当然就不需要通过市场产生什么联合体了。冶金部在撤销前几年,很大一部分精力是用来对付国内钢铁业库存挤压严重、市场低迷的问题。

  当然,行政权力干预市场的弊端是有目共睹的,钢铁企业对头上冶金部这个“婆婆”也是牢骚满腹。在政府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冶金部命运的终结谁也无法阻挡。

  问题是,行政力量骤然消失后,有权威的市场力量却还没有形成,宝钢虽然强大,还不足以统率群雄,而行业协会因为不是市场自发形成的,所以一时也难以发挥相应的作用。中国钢铁行业进入一个缺少权威的真空期,这似乎成为各种混乱现象产生的根源。这种背景下,组建一致对外的采购联合体,也似乎成为由乱到治,产生新的市场权威的契机和起点,但这个过程过于漫长了。

  在2000年前后,国际铁矿石市场还处在持续近10年的低迷期,中国企业出去购买铁矿石并不是什么难事。“那时候矿山企业和矿石贸易企业需要拉关系,求着钢厂买铁矿。如果中国的钢铁企业能够联合起来,和国外矿业巨头签署长期协议,现在的处境就不一样了。”许中波向《中国企业家》介绍。那段时间,他还曾向有关方面提建议,把宝钢集团和做铁矿石贸易的中国五矿集团合并成立宝武集团,实现对海外资源的控制。

  也正是在2000年,国际铁矿石贸易局面悄然生变,当年的海运贸易创历史纪录、达4.52亿吨。同样是从2000年开始,国际铁矿业开始一轮大规模的兼并联合活动,短短两年里,形成了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力拓,必和必拓(BHPBilliton)全球三大资源公司,这3大铁矿石供应商掌控了世界铁矿石海运量的70%以上。

  时任宝钢国际经济贸易总公司经理助理的刘永顺比较早地提出了联合体的概念。在2001年第二届中国钢铁原料国际研讨会上,他做了一个发言,题目是《关于国内钢铁企业联合采购与开发海外铁矿石的思考》。他在发言中呼吁国内企业,要通过联合开发与采购海外铁矿资源提升中国钢铁企业的竞争力。但是这个构想没有得到太多呼应。

  而在中国周边,钢铁公司组建联合体的活动已经迅速展开,当然,目的不只是为了铁矿石:

  1999年美国发起钢铁贸易保护战,使俄罗斯钢铁出口受到严重损害。之后,俄罗斯的钢铁企业从中吸取教训,采取联合重组,逐渐形成了玛格尼托戈尔斯克钢铁联合体、北方钢铁厂、新利佩茨克钢铁联合体等几家大企业。它们通过事先制订统一价格政策,就出口达成一致的措施,对稳定市场秩序功莫大焉。

  日本铁老大新日铁在2001年12月4日发布了与神钢合作的消息,11日接受了住金的合作要求,22日同意与日新制钢合作。于是,由4家公司组成的钢铁联合体浮出水面。该联合体的目的是在半成品铁源的相互调剂供给、原材料的采购、物流的共用、设备的集中优化报废以及不锈钢的开发等领域进行合作,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收益。

  钢协:在“攘外”中发力

  以往全球铁矿石贸易谈判,大概以这样的模式进行:每年的交易从4月1日开始,在此之前的几个月里,由矿业巨头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公司和铁矿石的进口大户钢铁巨头新日铁(代表日本钢铁企业)、阿赛勒(代表欧洲钢铁企业)分别捉对进行若干轮的谈判,确定当年的交易价格。在2003年度的谈判中,中国钢铁业显然还是旁观者,不过谈判的激烈程度已经深深刺激了钢铁工业协会。

  于是,在国际巨头们谈得昏天黑地之际,钢铁工业协会在理事会上做出一个重要决定,成立中国钢铁工业铁矿石战略研究联合工作组。“这个联合工作组实际上是14个大钢厂,他们占了全国进口铁矿石总量的55%。这也是协调中国进口铁矿石的一个行业最高机构。”中国钢铁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在两会期间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这样介绍。

  到2004、2005年度的国际铁矿石贸易谈判,宝钢已经成为谈判代表。在谈判形势上,变以往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公司和新日铁、阿赛勒3对2的局面为3对3。

  2005年度的谈判,也就是最终涨价71.5%的这次谈判,几乎一下子刺激了中国从政府到市场,业界到民众的情绪。其后,钢铁工业协会、五矿商会、宝钢、中钢的一些长自己志气的动作得到了业界的认可:

  五矿商会和钢铁协会先后成立铁矿石分会,一个主要目的就是组织中国企业争取谈判的话语权;4月,宝钢经过艰苦谈判,打消了必和必拓进一步涨价的念头,引起业界一片赞叹。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戚向东说:“这表明中国钢铁企业团结起来的联盟取得了重要胜利。”9月,钢铁工业协会、五矿商会先后组织钢铁生产和贸易企业出访印度,与印度相关部门和企业进行磋商,达成一些意向性的协议。中国企业过去购买的印度矿质次、价高,如果能促成一些价格合理的长期合同,就可以对澳大利亚和巴西的矿业巨头形成制衡。

  “安内”大不易

  2006年国际铁矿石谈判风云乍起,中国钢铁业“欧佩克”攘外的效果有待检验,“安内”同样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在铁矿石价格暴涨之后,大家一反思就发现,国内500多家铁矿石进出口企业(尤其是近两年新增加的)是出乱子的一个根源。由于2003年以后铁矿石贸易成为暴利行业,这些企业纷纷出击,竞相抬价,以至于把质量远低于澳矿、巴西矿的印度矿的价格,抬得远高于澳矿和巴西矿。这成为国际矿业巨头涨价的一个主要理由。

  于是今年3月28日,五矿商会和钢铁协会联合召开“落实铁矿石自动进口许可管理措施紧急会议”,并在会上推出《铁矿石进口企业资质标准和申报程序》(草案)征求与会代表的意见。草案规定了铁矿石进口企业必须具备的条件:5月1日之后,只有获得进口资质的企业才能从事铁矿石进口业务。这个举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国进口企业过多,竞相抬价的弊病。

  稳定铁矿石价格只是“安内”的一个方面。今年第2季度以后,全球

钢材价格开始跌落,中国也不例外。此时,一个巨大的反差出现了:欧洲、日本的钢铁企业很快实行全行业的限产。据钢铁专家贾良群分析,欧洲日本限产量大约有250万吨到300万吨。这种行业自律性的限产成效明显,国际
钢铁价格
不久之后就回升了。

  但是国内企业则不然,价格越是下跌,产量增长反而更快。许多企业已经到了亏本边缘,还是控制不住地在增产。专家分析,有两个因素导致这种现象,一是2004年以后钢铁行业大量投资增加的产能开始大量释放;二是中国钢铁企业往往过于追求做大规模。归结起来,缺少一个行业协调机制是重要的原因。企业之间互不信任,生怕自己限产,别人却趁机增产。这样,整个行业就在莫名其妙的动力作用下,不得不走到亏损严重才被动减产,而不是有组织地提前防范。

  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钢铁1-9月产量增加27.4%,7、8、9月价格不断走低,产量反而不断上升。一方面,这种现象对钢铁行业本身是一种整体性的打击,另一方面,这也使得中国的铁矿石消耗量依然保持强烈增势,对于即将举行的国际谈判而言,矿业巨头就可以据此要求涨价了。

  到了9月下旬尤其是国庆节以后,国内钢材市场价格更是大幅“跳水”。钢铁工业协会在10月17日发出紧急通知,并于21日在北京召开了稳定国内钢材市场座谈会,50家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主管营销工作的副总经理和销售公司经理等共1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会上,钢铁工业协会建议其会员单位,特别是生产中厚板、热轧宽带钢的企业,控制产量,第四季度减产5%,以稳定市场。

  钢铁工业协会的这次限产建议能否落实,是对其权威地位的一个考验,也会影响正在进行的国际铁矿石谈判。

  贾良群认为,中国钢铁行业的增速放缓,2006年度的铁矿石价格不应该上涨。以钢铁协会、五矿商会为代表的声音也认为,价格应该下降5%-10%。

  不过,谈判经验丰富的国际矿业巨头不会轻易放弃涨价的意图,他们可以找到各种借口,甚至可以通过联合限产来要挟钢铁厂家。

  另外,虽然一般来说,大家都认为凭宝钢的地位和经验,可以无可置疑地代表中国企业去谈判。不过业内也有质疑的声音,许中波就认为,宝钢短期内还很难具有像新日铁在日本钢铁企业中那样的代表性。因为新日铁可以清楚地说出日本企业一个年度的铁矿石需求量,而宝钢除了自己的3000万吨外,就很难说清中国企业的需求。所以,新日铁可以拿日本1.5亿吨的需求和国际矿业巨头谈判,宝钢就无法拿中国2.6亿吨的需求去谈。这样的话,如何争取定价权呢?

  事实上,一个悲观的结果也不是不可能出现,就是国内钢铁企业控制不住产量增长,铁矿谈判的价格依然上涨,到明年一季度后,许多企业因为亏损被迫停产,而铁矿谈判也已经告一段落了。

  贾良群不久前在河北的钢铁企业中作了一次调研,他发现,已经有企业把高炉停下来检修了。另外,一些在建的项目也延缓进程,推迟了投产日期。“明后两年,钢铁企业不可能再享受2004年那样的高利润了。”他说。

  在复杂的市场形势下,钢铁工业协会要建立像“欧佩克”那样的权威地位还需要经历很多考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78,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