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传媒观察 > 正文
 

巨人挥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 14:39 《今传媒》杂志

  本刊首席记者/王平

  央视急需进一步改革,除了对外部竞争的未雨绸缪,也源自内部发展的需要。央视大强度改革似乎也预示着中国电视行业新一轮改革的开始。

  动身

  9月26日,随着央视2006年招标第一次全面推介会的召开,一直闹得沸沸扬扬的央视“品牌化”改革终于正式向外界公布,家大业大的中央电视台酝酿已久的动作开始现形。

  在此之前,中央电视台已完成了 “三化”改革历程,直接的结果是:从1998年的8个频道扩充到2004年的16个,以CCTV-1频道为主、其他专业频道为辅的众星捧月式的品牌频道格局正在凸显。

  在这些变化中,不乏节目“末位淘汰制度”和人事制度转变等央视局部改革的大举措。同时,在这一阶段,还有一个事件值得记住,就是以无锡影视制作基地为主体的中视传媒股份上市。虽然上市产业只是央视大

蛋糕中很小的一块,但小荷已露尖尖角,资本运作初显端倪。

  这些正是央视为现在改革打下的伏笔。没有理顺人事关系与频道布局,就谈不上“频道品牌化”发展战略。

  虽然央视现在的频道品牌化与“三化”改革一脉相承,但并不同于从1999年起的系列改革。当年央视围绕“三化”发展战略,更多的是重视规模、数量的外延式和粗放型发展模式,而现在却更多地向内涵式、集约式的增长模型转变。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对各套节目进行深层次改版,强调各个频道的细分定位和专业特征。比如,2000年新开办的CCTV—9实行全新管理模式——频道制,开始迈向建立现代电视传媒管理体制的探索之路。这与湖南电视台改革之初创办湖南经济电视台,以促进湖南电视台改革有异曲同工之处。不同的是,央视是巨人,转身慢一些。

  央视在实行“品牌化”战略这一大动作之前,十分谨慎。在决定改革的“前夜”,也就是2004年,央视研究处课题组启动了《央视品牌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和《央视制片人管理优化方案》等10个课题,为央视这次“频道品牌化”改革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因此, 2005年,当酝酿了两年的《中央电视台频道制改革方案》以及与之配套的《中央电视台频道考察评估方案》开始实施时,中央电视台已经很有底气。

  中央电视台的底气不仅于此,其背后蕴藏着更大的手笔。

  按照中央电视台事业发展调研处在《国内外“品牌频道”的运营策略分析报告》中所说,国内外品牌频道的发展过程一般遵循着一条四步走的相似路径:第一阶段,泛专业频道化。第二阶段,专业细分化、市场全国(或国际)化。这一时期,频道节目内容进一步整合、分类,频道也在逐渐清晰全国(或国际化)拓展战略。第三阶段,建立垄断性内容资源,形成频道品牌。专业频道品牌化的关键点是独特(或独占)的内容。第四阶段,品牌资源经营系列化。这一阶段,频道的品牌已经形成,作为品牌拓展的核心内容,以频道为主要平台,实现跨媒体、跨行业品牌延伸。

  这“四步走”的发展道路,揭示了中央电视台这些年改革发展的方向和魄力,如果真正完成,足以让各地电视台打一冷颤。而目前,央视认为他们已经基本实现了第二阶段“内容专业细分化、市场全国化”的目标,开始向“专业频道品牌化”的高级阶段发展。

  中央电视台副台长罗明在央视2006年招标第一次全面推介会上致辞中说:“中央电视台‘品牌化’发展战略是新的起点,新的征程。从‘三化’战略升级到‘频道品牌化’战略,使得各种综合改革举措稳步推进。目前,‘品牌化’战略成效明显,就在半个月前,中央电视台总体收视份额已经达到了37.32%。2006年,中央电视台在节目方面将有更大的举措,将从机制、创新、直播、独家等四个方面,加强节目制作能力。”

  央视选在这个时候公布并宣扬其改革之举,不外乎是要为明年的广告投放寻找理由,但从央视自身来说,改革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不论是从巩固舆论宣传阵地还是从加大市场收视率、占有率来说,它都必须尽快地下刀。

  央视大强度的改革说明其做大做强的压力很大,也似乎影射了中国电视行业即将开始的市场化改革。他的发端是中央电视台,现在曾经的“先行者”要改了,意味着其他地方电视台现在奉行的以节目行政中心制为主,以频道制为辅的频道经营管理模式也面临着改革。

  压力

  与以往不同,央视2006年的广告招标名称发生了变化。在中央电视台2006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说明会上,原有的“黄金段位广告招标”被改为“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两个字的变化表明了央视自身观念的调整和面对的压力。

  2005年以前,央视完成了频道布局,这种策略在营销中被称为多品牌策略,是为压制竞争对手的成长而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推出不同的品牌,从而瓜分一部分市场份额,一方面起到了牵制对手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使自己的总体市场份额增加。央视这种多品牌压制的策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自1999年以来,央视的整体收视份额在扩大与频道规模增加不能说没有直接的联系。但一个问题是,频道不是稀缺资源,频道只不过是限制性资源而已,随着电视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频道资源必将过剩,所以频道的布局显然不足以支撑央视的霸主地位。

  央视急需进一步改革,除了对外部竞争的未雨绸缪,也源自内部发展力量的需要。

  对内,作为中国独一无二的国家电视台,央视在用人上长期捉襟见肘。政策性和制度性缺陷所产生的编制不足就像一个瓶颈,使得临时用工制度成为纠缠央视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央视从1997年,临时人员管理改革的设想就已浮出水面,但直到2004年12月29日,编外人员达到7000人时,央视才正式将这些人员中的大部分改为“企聘人员”。因为用人上的随意性,央视付出了高昂的劳动成本。崔永元在其所写《不过如此》一书中透露:“我们电视台的人数不好统计,你像一般干活的各个岗位大概有25人,但是吃盒饭的有140多个人,发奖金的时候有2200人。有一次台里说,有一个出国名额,谁想去,填一个表吧,填了10000多张表。”

  另外,央视在管理上也存在着诸多漏洞。对制片人实行权力下放,使得制片人的权力过于集中,其财权、人事权都缺少规范化的管理。个别中层干部长期在一个部门工作容易形成“山头”主义,滋生了腐败,赵安案就是很好的证明。

  对外,卫星电视的发展和省级卫视的崛起逐渐打破了以往“央视为主,一家独大”的旧电视格局,并逐渐形成央视、省级卫视、城市台三足鼎立,多元发展的新格局,让央视不安。

  湖南广电局局长魏文彬曾对本刊记者大胆预测:中国电视未来的格局犹如牌桌,入局的就那么三四家,这几家中还有一个坐庄的。从现在和可以预见的将来,从单纯市场收入的角度来说,这个坐庄的无疑就是中央电视台。

  而现在,虽然还远不是入局的时代,但这位坐庄者在下家们不停的出牌中开始坐立不安了。地方电视台的变革无疑使央视感到缕缕凉意,地方电视台掐播央视“新闻联播”后的广告就是明证。因为在2001年,央视与省级卫视差不多同时都意识到了,省级卫视与央视其他频道可以拥有相同的受众群。因此有人说,“中央电视台一套广告创收的优势来自于强制转播,这在逻辑上必须区分究竟哪些是国家政治任务、哪些属于依附在国家任务下的私领域商业利益”。

  清华大学传媒教授陆地在分析央视的角色时也对一媒体说,“是宣传、商业与公共频道混杂一道,还包括国家形象。”在这样的格局里,陆地说,“我们到了需要重新思考规则的时候了”。

  同时,一直以来,央视的收视率在以长三角、珠三角为主的南方地区一直远低于北方地区,例如在广东,2004年央视的收视率为15.5%,今年上半年虽然提高至17.1%,但依然不足全国收视平均水平的一半。

  事实上,国内各地电视媒体均在不断改革升级。

湖南卫视 “娱乐立台”;海南卫视向旅游专业台成功转型;安徽卫视打出 “电视剧牌”;贵州卫视打出 “西部牌”;浙江、广东两大卫视则走联合之路,锁定“娱乐+财富”的定位,共谋财富攻略;上海
东方卫视
两年前改版后打着 “激荡传媒风云,改变电视格局”的口号卷土重来,发起了一场由地方台向全国台升级,并向中央台老大地位挑战的冲击波;2003年,国家广电总局又批准凤凰卫视资讯台、彭博财经、星空卫视、欧亚体育等媒体在三星以上涉外宾馆和涉外小区落地,同时,网络、平面等其他媒体也在吸引着电视节目受众的“眼球”。因此尽管中央电视台起了个大早,在1999年就开始动身准备这一次改革,但还是赶了个晚集。众所周知的是,一些地方电视台均已实行了体制上的变革并已经进入“第三阶段”。

  此外,由于中国的电视市场具有世界最大的受众群,跨国传媒巨头都纷纷热衷于开拓这块市场。

  因此央视改革显得时不我待。

  今传媒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