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零部件要自主品牌更要话语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9日 11:02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自主品牌激起“何龙之争”

  本报讯记者 赖瑛 实习生桑慧报道:这是一个思潮,外国人的一种思潮,将中国汽车工业挤出世界汽车格局外。舆论界对汽车自主品牌的探讨,从没有如此触动神经。中国WTO谈判的主帅龙永图和中国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一个月前在广州花都汽车论坛上激烈争辩自主品牌,龙永图一句“不要为了自主品牌而自主品牌”,掀起一场关于自主品牌波澜壮阔
的舆论风波。

  零部件遭遇尴尬

  “何龙”派别之争沸沸扬扬了一个多月,龙永图被多方舆论批评后,最近开始“不留痕迹”地修正自己的观点,称他“并非不鼓励国内汽车业搞创新和开发

自主品牌”,只是“强调国内汽车企业遍地开花大搞自主品牌的时机还远远不够成熟”。一个合资汽车企业的高层对他的言论是认同的,他称龙是勇敢地把中国汽车界的真实情况抖出来,实际上国内零部件的自主权和话语权更值得关注。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联营公司田亚梅总经理表示,现在国内很多零部件厂家几乎都拥有自主
知识产权
。但拥有自主品牌并不能减少零部件业目前面临的尴尬局面。一位零部件厂家道出了一个中国零部件供应商的真实的尴尬:“为了取得零部件的配套权,每批产品必须送到厂家原产地零部件供应厂检验。如果检验结果不及格,那么今年这次配套项目就泡汤了。多次奔波往返两国来回谈判,我跑了很多日本原厂的多个部门公关,花掉几百万的技术转让费。”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总心有不甘又无可奈何。“每次花掉不菲的技术转让费,费用摊分下来,占每件产品销售额的7%至8%。”

  技术转让费实际利润转移

  有专家指出,国内零部件厂家想取得合资厂家零部件供应权,须向外方原零部件供应商购买技术图纸,缴纳关税以及技术转让费等,这就是合资企业的利润定价转移。外国汽车企业在中国建立合资整车公司,在外国和国内建立独资零部件企业。合资公司采购的零部件企业完全掌控在独资的零部件企业手里,利润不留外人田。体系外的零部件供应商想进入合资企业的配套网络,必须交付技术转让费,取得外方零配件总部的检验认证。

  自主品牌有助零部件研发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曾向记者提及,当时WTO入世谈判时,为保证整车不受外方控制,“丢军保帅”把零部件给放弃了,允许零配件独资。在外国看来,中国汽车整车合资公司股权50比50不合理,在整车方面给中国的让步太多,零部件要牢牢控制在手中。国内很多地方零部件工业采购体系属于地方保护政策,如果无法给合资企业配套,只能给国内中小汽车厂家配套,一旦这些主机厂企业被兼并、收购或破产,配套厂也难逃倒闭的厄运。汽车业老专家陈光祖叹息,国际的零部件大部分技术超乎国内企业现时掌握的水平,关键是体系太复杂,国内企业难以进入。现在,中国

汽车产业政策规定,零部件进口构成整车特征60%要按整车征税。国际零部件要避开60%的进口限制,都在中国审请办事机构或生产基地。合资厂要避开60%,只要采购国内零部件企业即可,没有规定外资、合资还是民营的,只需本土采购。这是一个产业结构的政策空子,外资企业完全可以撇开本土企业的零部件供应,拒绝中国企业挤入全球化的供应体系。陈认为只能先把国内的自主品牌汽车搞上来,再拥有一定市场份额的保有量后,国内零部件逐渐形成规模,生产技术水平才进一步提高。届时,国内零部件企业的产品,才有与外资零部件平起平坐地进入合资企业的供应体系,才有可能投入研发新的自主品牌车型。(子琦/编制)(来源:金羊网)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