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传媒观察 > 正文
 

《中国国家地理》欲成立跨媒体科学传媒集团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6日 12:13 东方早报

  从上世纪90年代末起,由《中国国家地理》引领的人文地理杂志热延续至今。7月23日,该杂志在沪主办一场有关出行方式的讨论。社长李栓科在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透露,完成从纯学术到人文地理的转型后,《中国国家地理》的下一个目标是成立大型跨媒体科学传媒集团。

  1950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的《地理知识》在南京创刊。
半个世纪来历经停刊、复刊、改版,刊名从《地理知识》、《地理》到《中国国家地理》的更迭,发行量从2万册到40万册的改变,不仅记载着一个刊物的历史,同时也昭显出我国科普观念从高高在上到以人为本的流变。李栓科介绍说,《中国国家地理》在选题上遵循着三个原则:一是自然的题材坚持从人文的角度予以雕琢,二是人文的焦点注重联系和阐释自然的背景,三是重视时间和空间的沿革,体现时代和地域的差异性。“目前传统媒体最大的竞争对手是互联网,及时方面无法与之匹敌,独特的角度与策划是核心竞争力所在。”李栓科说。

  当《中国国家地理》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同类刊物领先地位后,其“扩张”的野心便显现出来。2002年1月,《中国国家地理》的日文版在日本正式发行,这是中国期刊首次进入海外非华语市场。2003年6月繁体字版在台湾上市。2004年1月《中国国家地理》青少版《博物》创刊,其繁体版同年5月在台湾上市。同年,《中国国家地理》“系列图书”发行,今年推出面向天文爱好者的杂志《星空》,同时成立影视部。

  李栓科表示,《中国国家地理》当前的发展目标是成为拥有电视节目、期刊、图书、网站等从平面到立体、从传统到新兴的媒体机构。他认为,如何制作具有竞争力的电视节目是平面媒体立体化的关键。“纪录片制作一般是先有文案、后拍摄、最后交给后期制作人员,三套工作人员由于视角局限,造成节目缺乏衔接。但目前《中国国家地理》影视部从技术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在互联网上建立了一个可以同时支持8台摄像机的技术平台,使拍摄内容可以实时传送到制作中心。”他说,同时还将改变传统纪录片的内容模式,走纪录片与电视连续剧的中间路子,加强连续性在纪录片中的体现。(记者 陈佳)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