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药跨国采购转移中国
本报讯 (记者 陈江) 缺乏品牌与专利的中国药企如何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上海医药集团以原料药跨国代加工为突破,频频叩开欧美大门,目前已与10多家跨国药企建立合作。
全球医药行业90%以上的利润在欧美,中国制药要做大做强必须进入欧美。可一无专利二无品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认证和欧洲药典委员会(EDQM)认证,又是举世公认的药品市场准入“高门槛”,进入谈何容易?机会出现在近几年———大多数跨国药企的专利药保护即将到期,欧美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跨国药企从以往“专利高盈利型”转向将原料药生产外移的“成本导向型”。
“这正好与中国药企从‘粗放加工型’向‘技术导向型’转变的需求互补,上药集团要抓住契机。”上海医药集团原料事业部总裁汤德平说。曾经占有全国70%原料药市场份额的上海,上世纪后期因为一心要“走高端”逐渐收缩原料药生产,最低潮时全国份额跌到3%,这显然不利于其打造“中国医药航母”。在重塑国内强势与培育国际竞争力的双重考虑下,上药集团原料事业部自2003年成立起,便将目标市场定位于“国际为主,兼顾国内”。
2003年,上药集团原料药事业部组团参加世界原料药展览会,在展会上召开了专场信息发布会,广会客户。2004年,事业部组团举办欧洲巡回路演,挨门拜访制药巨头。争取到客户的初步认同后,上药原料药事业部又按美国FDA与欧洲EDQM的标准要求,积极改进原料药生产工艺和管理流程,先后促使旗下4家工厂和14种原料药产品通过了FDA和EDQM认证,取得了进入欧美的通行证。
目前,世界排名前20位的跨国药企都与上药集团洽谈了原料药代加工事宜,上药已与其中十多家开始实质性合作,代加工16种原料药,销售额逾1.5亿元。汤德平透露,最近一家排名世界前五名的美国药企主动找上门来,打算将所有原料药生产都转移到上药,如果牵手成功,上药每年至少新增原料药出口3亿元。
为跨国药企代加工原料药,不仅提高了上药原料药附加值,而且让上药学到了一整套先进工艺和管理经验,提升了上药对国际规则的熟悉度和把握能力。但原料药毕竟只占制剂药价值的十分之一,原料药代加工出口终究只是“借梯登高”的第一步。上药希望在5年之内,集团能有50多个原料药产品通过FDA和EDQM认证,以此为基础,逐步向欧美推出自己的制剂药、品牌药、原创药。
|